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凤 《女性天地》2013,(10):16-18
临终托孤,请别让“小魔豆”孤单长大 2006年4月18日,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r懒懒地照在床上。家住苏州胜消镇的周丽红斜靠在被子上,相比以往,她今天的精神似乎要好很多。周丽红对女儿说:“豆豆,外公外婆老了,你得帮妈妈照顾他们。如果哪天豆豆从幼儿园回来没看见妈妈,别害怕,等你大了就能找到妈妈了。”周丽红摸着女儿的额头,泪流成河。女儿才6岁,她怎么舍得离开。  相似文献   

2.
正希望生命能有奇迹,让爱延续。2016年10月的一天,江苏苏州的一家医院里,一名面容苍白的年轻母亲,正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极其艰难地书写着日志。她时不时地瞥一眼身边的女儿,目光里流溢着无尽的不舍,还有说不出的爱恋。这位年轻的母亲,就是被称为"苏州最坚强妈妈"的林茹。1年前,她在身染重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生下女儿。预感到女儿长大成人后,会缺乏最为珍贵的母爱,她突然有了一个特殊的做法:那就是提前写下25年的生日祝福,让女儿在今后成长的每一年,依然体味到一种难言的爱,其实时时刻刻陪在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报道:常言道,十月怀胎苦。因此子女更应对赋予自己生命的母亲心存感恩。英国女子米歇尔·斯特普尼却深深感激她的双胞胎女儿——她们的降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米歇尔一年多前对自己身患宫颈癌还一无所知,多亏腹中的双胞胎女儿帮她"踢"出部分恶性肿瘤,她的病情才得以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4.
陈昀小姐在长沙街边开了一个小店.专卖居家生活用品.她说,经营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店铺,没几个"花点子",就是晚上不睡觉也难以捣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一对下岗失妇,含辛茹苦地用打工积攒的血汗钱,供女儿读完学费昂贵的音乐学院。他们以为女儿大学毕业后,可以谋得一份好工作。谁知,女儿在求职屡屡碰壁后,竟然转而抱怨父母没本事为她找份好工作,而且还要求年过半百的父母再赚几十万元钱,替她开一个琴行!这对下岗夫妇能否实现女儿的梦想呢?这位一直拒绝自己奋斗的女大学生,又以怎样的方式要挟父母帮其圆梦呢?  相似文献   

6.
千里寻亲     
2001年8月的一天,柏玉翠带着12岁的女儿柏洁从湖南乡下来到广州。她先到郊外花150块钱租了一间小小的民房,把自己和女儿安顿了下来。然后,她去商店买回一大摞白纸、一支毛笔和几瓶红墨水。回到小屋,她叫过女儿:"小洁,来,帮妈把白纸裁成信笺大小,妈来写。"柏洁咬着嘴唇慢慢蹭了过来:"妈,我不裁。"话没说完,眼睛就红了,声音也带着哭腔。柏玉翠叹了一口气,拉了女儿坐在身边:"小洁,妈在家时不是和你说好了吗,妈是带你来广州找你的亲生父母,找到他们,你就可以跟他们过上好日子。你还有什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离婚妈妈为女儿心灵护航的故事,更是一个女人认识婚姻、心灵成长的经历。当许多父母为了孩子,把"无情当有情"假装幸福时,江苏省太仓市好又多超市的理货员王二妞为了追寻幸福,却三次离婚。在她坎坷的情路上,她最亲密的人——女儿是否受到了伤害?结果一定令你大跌眼镜:2010年9月,她的女儿顺利考上清华大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人物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8.
做好父母     
<正>QA高考在即,女儿却忙着开网店女儿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成绩很好。但我最近发现她竟在开网店,店子开了近两年,有了近万元的小金库。女儿说商店是和一个朋友合作的,不耽误学习,所以她不会因为高考而放弃开店。我怕影响她,不敢多唠叨。但她做生意肯定会影响高考的呀。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师卖海鲜征服吃货朋友圈 “稍微麻辣show”的小店坐落在伊宁市颇为繁华的北京路路段,但具体位置是在北京路农贸市场后面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角落.就是这样一个小店,在2014年一年就开了28家加盟店,这样,是否能勾起你的兴趣? 每次推开小店的门,老板娘陈娟要么在接电话,要么在对着手机叽里咕噜.原来,她是靠电话和微信在马不停蹄地接订单.  相似文献   

10.
孙德清,吉林省梅河口市一位普通的母亲。她在5年里女扮男装,蹬车10万公里,实现了三个女儿上大学的梦想。同时,她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承担着爹娘的双重人生角色。她要求三个女儿在外要叫她"爹",回家再叫她娘。做"爹",她做得铁骨铮铮:做娘,她做得柔情似水。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当地报纸的报道中尊称她为"天下第一母亲"。沉重的荣耀,在三个女儿考上大学之后今年53岁的孙德清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坐营镇。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在念初中的她赶上了"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1.
"种爱计划"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每个志愿者,都有一段关乎爱、关乎留守儿童的故事……其实,小志愿者也需要倾诉有人说,一家人一起做同一件事是幸福美好的,作为一家三口都参与了"种爱计划"的王英来说,想必对这句话体会更深。忙碌的时候,老公会帮她一起审核编辑孩子们的信件,招募小志愿者的时候,女儿会在学校里帮她做宣传。  相似文献   

12.
我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拿着她的家庭作业跑来找我。太难了,妈妈。她说,你能帮我做数学作业吗?如果我帮你做,你怎么能学会自己做呢?我说。当我看着女儿愤愤不平地走开的时候。我仿佛又看见自己  相似文献   

13.
刘大妈来自安徽农村,养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3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城市成家立业。10年前,刘大妈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铺子,卖点针头线脑,替人卷个裤边啥的,补贴生活。后来,刘大妈的老伴病逝了。孤身一人的刘大妈只好关了小店进了城,住进了大儿子家里,替儿子照顾4岁的孙子。一晃8年过去了,刘大妈每天忙着做家务,照顾一家人的吃饭,接送小孙子上下学。  相似文献   

14.
女儿从小性格内向羞怯,8岁了见到陌生人还会脸红,有时候让她去邻居家借个打火机什么的,她都死活开不了口.这种性格让我和丈夫都十分担心,特别是看到女儿暑假通知单后的老师评语"建议多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增强基本的社交能力"后.  相似文献   

15.
正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相亲节目,一个女嘉宾出场时说,她对男生的要求是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主持人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她是开酒吧的,每天都要看酒吧要熬夜,她前男友总是会说她,让她少喝点酒少熬夜对身体不好,她就问他,我不去看酒吧你能帮我看吗?或者你能找人帮我看吗?或者我不开酒吧了你能养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能让女儿换学区上名校,她听从QQ家长群群主的建议,与丈夫假离婚。当女儿如愿以偿进入名校就读后,丈夫却将她扫地出门。而这一切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2014年6月25日,得知自己的案子将在下个月开庭,羁押在看守所里的王旭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在庭上,她终于能见到阔别半年的女儿了。可是,看见妈妈这样,女儿肯定会很难受吧……当初为了让女儿上名校,她破釜沉舟,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孟父"苏以彬为了女儿的学业数度搬家,并和女儿苏晓梅同时考进中国地质大学的故事曾被媒体聚焦,这份厚重的父爱一时传为佳话。然而,在苏晓梅眼里,父亲创造的"父爱奇迹"却是牢笼般的枷锁。上大学后,她被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之下,找不到了自己,她以退学威胁父亲转到其他专业。最终,苏以彬和女  相似文献   

18.
"爱"字贯穿着王小宁20年的情感历程。"爱"推动着一切。第一个10年现实中的她叫王小宁,女儿叫王童,丈夫王立波1982年入伍。1990年5月,王小宁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从老家陕西长安赶到西藏某兵站看望丈夫。可是丈夫的车队正好要开拔远行,王小宁便默默地带着女儿回了老家。她天天盼着丈夫能早日归来,最后盼来的却是噩耗——1990年10月18日,丈夫发生车祸,人和车落入了帕隆藏布江,坟墓里埋  相似文献   

19.
臧健和是著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的创始人。当年,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前往泰国投奔分离三年的丈夫,谁知重男轻女的婆婆已另为丈夫娶妻生子。无法接受一夫多妻的现实,臧健和只好带着女儿离开。为了谋生,臧健和带着女儿辗转到了香港,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9,(1)
广州有家名叫"2425壹·铺"的小店,以经营韩式铁皮玩具为主,兼营时尚饰件和店长的个人创意作品,每天都吸引很多往来顾客跨进店里. 此店是苏小姐与朋友一起开的,朋友24岁,她25岁,所以店铺名字就叫"2425","壹·铺"则是指第一家的意思,以后开了分店就叫"贰·铺"、"叁·铺".苏小姐和朋友是学美工的.经过几年的资金积累,今年两人便开了经营韩式铁皮玩具为主的特色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