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叶荣 《江西社会科学》2006,(11):174-177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来分析政务公开对政治社会化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务公开存在着公开尺度、文化阻力及教育制因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多种监督方式完善政务公开保障措施、构建高效电子政府为政务公开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尝试构建首席信息官制度(CIO)加大处理政务公开信息流的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的电视屏幕上,各种各样的真人秀节目异彩纷呈。而《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属于语言文化类节目,它们的收视火热,引领了电视节目的新风尚。这类原创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原因是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国人对汉字的情感,外在原因是文化类节目借助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模式、技巧和理念,让民族文化文明以一种更加流行、更加时尚的方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相似文献   

3.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随着电视节目类型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新兴的节目形态给现有的一些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发展起来,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众化、多元化的需求。它的独特叙事特征迎合了当下后现代主义的环境。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点的分析,从而解读其后现代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风起云涌的现实原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文化心理。正是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政治文化心理 ,为流行文化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心理能量 ,为排解因特殊“政治事件”造成的特殊文化心理提供了有效的形式。从流行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而言 ,流行文化是一把真正的双刃剑 ,在积极意义方面 ,它有效地弱化了中国人过于浓厚的政治意识 ,但同时流行文化注重感官享受 ,消解了文化应有的深度和意义 ,特别是消解了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感 ,具有明显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5.
电视读报节目是主持人在电视上解读报纸新闻而形成的一种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2009年之后步入稳定期.电视读报的评论性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现象.非语言符号对意义的消解是读报节目在语言学上产生的消极现象;出于文化消费目的的低俗化是电视读报节目在文化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媒体应通过构建公众身份进入公共领域与公众实现互动,在此基础上,电视读报节目则要从公共利益出发,选择公共话题,促使公众参与,实现公众身份的二次建构.  相似文献   

6.
表演学为电视真人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路径。在真人秀节目的表演学解读中,可以将自我呈现作为逻辑前设,把自我实现作为目标诉求,考察节目选手、主持、评委、观众、电视媒体乃至政府等主体的行为。分析真人秀表演的自我呈现、规范向度、审美旨趣和中介化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真人秀其实是一种表演范式,它既是一种审美表演(舞台表演),也是一种社会表演,还是一种媒介表演。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而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问政平台,使信息公开透明得到加强,将为各地建设公共政策协商平台疏通更宽广的渠道,搭建更稳固的桥梁,是推动公众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科学运用电子政务的特殊技术平台,能极大提升政务公开程度和政务服务水平。电子政务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成为政府顺应民意、提高政治自觉的有效工具;也越来越成为公民知情,以及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在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信息化的新趋势。电子政务在我国民主政治信息化的新趋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政治主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举措,推动着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践证明,网络问政价值的实现必须常态化和制度化。网络问政制度化要求网络问政主体制度化、客体即政治体制制度化、平台建设制度化、回应机制制度化、沟通渠道制度化和法律保障制度化。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政务公开是保证公民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活动过程 ,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 ,政务公开性就是民主性。就民主的内容而言 ,公民权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核心 ,政务公开主要针对公民权的完善和发展。政务公开依赖于国家政治统治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二者的结合程度。我国的政务公开把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转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和规则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政务公开促进了行政管理现代化 ,提高了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有效地抑制了腐败现象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网络使信息交流快速、方便、形态多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的发展,促使网络问政的产生和方式的丰富,政务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新媒介也应运而生。它以前所未有的优势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新平台,让公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为问政开创了新的途径,让"民"与"官"的沟通与互动渠道更畅通;与此,政务微信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准确性,能有效缓解网络负面舆论的影响;它可以承载多种信息,传递内容丰富,成为传播通道的新桥梁。政务微信毕竟刚刚兴起不久,仍存在对其重视力度不够、定位不准、管理制度不成熟及缺乏有效的技术开发和团队支持等问题。为了让政务微信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更大,政务微信需要从发展战略、领导层次、内容与定位、条件保障、管理运营等角度,进行提升和改善,使政务微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于西方媒体的“脱口秀”。从1993年上海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谈话节目的理论研究也随着这类节目样式的变化而发展,提升其文化品格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此,分析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内涵,以《艺术人生》为例,指出电视谈话节目的成功所涉及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强势铺开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电视现象,其影响早已超出一档普通的电视栏目,成为一种政治现象。然而,借助行政权力强推的电视问政却隐藏着一系列冲突,直接影响其持续推进的空间。这些冲突说到底是电视问政的协商理念与单一的问责型问政的实践冲突。基于协商理念的电视问政理应形式多样,除了问责型外,还有宣导型、沟通型、问计型等多种类型,问责型问政一枝独秀折射出问政理念与空间的局限。即使是问责型问政,也应突破为追求观赏效果而刻意设计多重冲突性环节的表演性窠臼。电视问政≠电视问责。电视问政的实质在于协商对话,而协商对话的核心要件是真诚与理性。  相似文献   

15.
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 ,与政治制度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但是 ,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 ,使得我国政治文化在转型期对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动态的二重性作用 :一方面 ,政治文化在政治制度的各个层面上积极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另一方面 ,政治文化的个性特点又诱发了制约政治制度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 ,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加强与政治制度发展相一致的政治文化建设 ,推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体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其发展表现为诸多亚文化之间冲突与和谐的循环交替过程。即冲突源于和谐的同时又消解在新的和谐之中;和谐是冲突的和解,同时又孕育了新的冲突。这一过程源于生产力发展的失衡、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政治体系的调试,其中经济发展是动力、社会单位是载体、政治体系是模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微博问政”与党的执政方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胜 《兰州学刊》2011,(12):29-33
在当今,"微博问政"成为执政党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成为执政党听民声、纳民意、聚民智的有效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执政方式和民主形式,微博问政可以促使政府改变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促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我们在正视微博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推进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彰显微博问政的价值,更有助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论“微博问政”与党的执政方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微博问政"成为执政党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成为执政党听民声、纳民意、聚民智的有效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执政方式和民主形式,微博问政可以促使政府改变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促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我们在正视微博问政不足的基础上,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推进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彰显微博问政的价值,更有助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主观取向,它和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政治生活的发展。但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往往与政治制度呈现一种动态非均衡发展关系。文章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限制因素。表明国家在突出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同时,还要实现对限制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亚文化因素的超越,来实现农村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