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成家立业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爷爷奶奶,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近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真叫人忧虑从中来。特别是住在城里的父母,他们当中的一些子女,无论是节假日或平时,隔三差五就要带着一家大小,两手空空“回家看看”。到家后,孙子是“小皇帝”,子女是客人,父母成了仆人。父母忙里忙外采购,还要当厨师,子女们只顾玩扑克、搓麻将,  相似文献   

2.
金林 《金色年华》2010,(4):15-15
丰子恺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先生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内容如下: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9亿,如何孝养父母,成为困扰越来越多子女的大问题。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但孝有其道,若方法不当,不但孝心落空,还会惹出麻烦。近日,在贵阳,一对小夫妻将农村的父母接在身边,丈夫念及父母养育恩情,让尚有劳动能力的他们整日待在家里享清福。处于封闭状态的父母很想找点事做,既能贴补家用,也能充实老年生活。于是,他们在儿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不同于以往,他们青春洋溢,性格突出。他们的就业心态偏向务实,具有一定的功利化特点。基于此,必须从了解个体特点,结合所学专业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转变就业认知,提升自身素质;父母要对子女就业给予关注和重视,积极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几方面对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5.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可能由于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自卑、焦虑、任性、冷漠和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些不正常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最终让他们形成了心理和人格障碍。这些学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他们今后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子女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婚姻家庭中,再婚家庭占有较大的比例。再婚家庭中的一方或双方绝大多数又有自己的父母、子女等近亲属,他们心中的天平不可避免地偏向他们,往往会私下里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给予父母、子女等物质帮助并不违反公序良俗,那么,再婚家庭中夫妻私下给予己方的父母、子女等近亲属的物质帮助有效吗?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出台的遗产税,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提前把自己的房子赠与子女。然而,当爱心之举遭遇"不孝"子孙时,又该如何收场呢?徐华一直在外地工作,趁着国庆放假,赶回老家探望父母。回去之后,她发现,弟弟徐磊把父母接到了自己家,说是为了方便照顾,要在自己小区给他们租间房子。见弟弟对父母这么好,徐华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小住一周后,她就放心地回去上班了。半个月后,徐华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徐少刚心脏病复发,让她赶紧回家。到了医院,徐华发现,弟弟徐磊  相似文献   

8.
成长与发展: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世纪的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三个问题:1.高等教育的机会。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程度的期望既高于同年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也高于他们自己的父母。这种高教育程度的期望与我国目前一时还难以改变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残酷的现实将对这一代独生于女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无情的检验。2.老年保障问题。当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时,仅有一个子女的现实将对他们老年时期的家庭交往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的严重程度,又依据子女与老人是否同住一地而有所不同。3.养老形式问题。广大父母在未来居住形式方面,具有强烈的与子女不分离的愿望。这无疑会造成一种两难的境地:~方面,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建设少不了正常的人员流动.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布局,成年独生子女因学习、工作而流动将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未来社会中大量老年人口的出现,尤其是当大批成年的独生子女远离他们的父母,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仅剩老年夫妇的“空巢”家庭的时候,又会要求我们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去考虑家庭养老的需要,尽量减少这种流动。如何统筹兼顾,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这一批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之  相似文献   

9.
声音     
"父母不吃皇粮,孩儿难上学堂。" --据新华社7月2日专电,河北沧州东光县实验小学日前违规将今年招生对象限定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招生简章颁布后,住在小学附近的一些小商户、下岗职工等愤愤不平,认为这是要剥夺他们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这句顺口溜就在部分县城居民中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还在讨论"啃老族"这个话题时,另外一种现象——"啃嫩族"又在都市乡村出现了。所谓"啃嫩族",就是父母尚在中年且身体健康,却不顾现实情况把后半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将养老的重任过早地赋予给初涉世面、尚不富裕甚至生计艰难的子女,向他们要吃要喝,要钱要物,一句话,就是对子女过早和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1.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1,(3)
儿女干涉父母再婚违法   据《解放日报》报道:在我国近 1 3亿老年人口中, 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有 4500万,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老年人再婚,越来越多地受到儿女的干涉,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子女暴力干涉父母再婚的现象。这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此,《婚姻法 (修正草案 )》第二章第三十条对老年人再婚问题作出了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婚姻法 (修正草案 )》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 2001年 1月 11日公…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辈,“常回家看看”确有必要。不过,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既要拼命地工作,回到家后还要忙家务管孩子,还得抓紧时间“充电”,也够紧张的了。他们自顾不暇,平时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算是有孝心了,要求他们经常回到父母身边来,怕不可能,也不现实。那么,老年人不妨换个角度替年轻人想想,乘着自己还能走动,常到子女家看看。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06,(10):5-5
上海虹口区近日开展了“孝亲敬老”模范子女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是,不仅要在经济上尽赡养父母之责,还要照料父母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与父母有精神上的情感交流。此外,还有尊重父母意愿、理解父母再婚、维护父母合法权益、主动满足父母合理要求等。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训子女,每每到最后总是一指头戳到脑袋上,"你这个讨债鬼……"这句话的杀伤力非常强,再淘气的子女闻言多半也会觉得羞愧难当,但是好用归好用,却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理直气壮地使用这个经典句式,因为他们的子女不仅没讨到债,反而要为他们吭哧吭哧还上一世债,比如下面这些明星的父母——  相似文献   

15.
居留方式不稳定、归属感缺失、教育管理不到位、法制观念淡薄,都促使流动人口子女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是选择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而是往往采取违法的手段来维护权益。除了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预防犯罪外,给他们一个平等的成长环境.或许更能显出社会的善意。  相似文献   

16.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17.
人老了,给子女留点什么?是金钱、物资,还是高尚的思想品德?这确实是为人父母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古往今来,在爱子问题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一种是"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即教导子女循规守法,不让他们走向邪路。一种是"遗子黄金满籝(箱笼)",即留给子女大量财产,让他们坐享其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已经证明,前一种爱子观对子女有益,应当提倡;后一种爱子观对子女有害,应当摒弃。所以,许多明智的父母都把"教子以义方"当作一种美德,认真践行。陈毅在《示儿诗》中说: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1,(23):9-9
编辑同志: 我出生后,父母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将我丢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后来警察将我送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七岁的时候,一对夫妇通过民政部门收养了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前不久,我的生父母找到我,要求我尽赡养义务。在遭到我拒绝后,他们将我告上了法院。他们的理由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项法定义务,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9.
一念永恒     
有人告诉他,他嫂子在外面早就说了,说这次他们兄弟俩分父母留下的遗产,自己一定要比他们分得多,否则,就要和他们大干一场. 他听到后微微皱起眉头,心想,父母辛劳了一辈子,去世后,只留下了三间小屋和几件陈旧的家具,没什么存款,更谈不上有什么家产.父母去世才一个月不到,他们兄弟俩还没来得及商议父母留下的这点东西如何处理,没想到,嫂子就已经在算计了.  相似文献   

20.
风扬 《老年人》2015,(1):20-21
2014年8月25日,网友“文竹马甲”在天涯论坛的“婆媳关系版”发帖,就“老婆要离婚,因为父母同住,谁对谁错”的问题求教网友。此帖引发了十多万名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争论的主题只有一个:父母穷尽一生的积蓄为子女买房,婚后父母该不该跟子女同住?父母栽了树,子女却不愿意让父母纳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