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欧之旅     
李建良 《职业时空》2005,(13):30-30
成功的事业是我们孩提时的梦想,幸福的生活系着我们毕生的追求。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每个人都在追求生活的目标。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多少志向高远、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有的几乎一辈子都在庸庸碌碌地过,总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不是他们没有梦想:不是他们未曾努力过:更不能说他们无能!其实,世界上所有正常人的智商都相差无几,但为什么结果却有着天地之差?关键在于之前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成功从选择开始,它不在于你曾获得什么;或者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克服了多少。  相似文献   

2.
拜年种种     
对于"拜年",这种传统习俗,著名作家,编剧张笑天别有一番天地据说,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且易伤人,因此北京首开先河,令行禁止,为此长春也相继以陋习而废除之,尽管有些爱热闹的人不禁扼腕而叹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高兴的或可以接受的。倘若政府突然公布一项条例,禁止春节期间的拜年,那会怎么样?我想,绝不会求得市民的认同,必定群情怫然,会乱一阵子的。反对者自然于情于理都占得往脚的。春节拜年不但是几千年来民族的习俗,而目是一种礼仪,是人们表示友谊、亲情的一种交谊方式,何陋之有?请试着去研究一番几种人对待春节…  相似文献   

3.
汉字与做人     
梁文俊 《老年世界》2008,(10):28-28
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与警示。 “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也”。“人”之所以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灵气”.是采天地日月之精华、集阴阳五行之灵秀,并在宇宙万物亿万年的历史进化中形成之最优者也。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事业是我们孩提时的梦想,幸福的生活系着我们毕生的追求.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每个人都在追求生活的目标.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多少志向高远、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有的几乎一辈子都在庸庸碌碌地过,总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不是他们没有梦想;不是他们未曾努力过;更不能说他们无能!其实,世界上所有正常人的智商都相差无几,但为什么结果却有着天地之差?关键在于之前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成功从选择开始,它不在于你曾获得什么;或者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克服了多少.  相似文献   

5.
城市形胜     
古汉语中,"国"字往往是都城的代名词.<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一般情况,都城简称为都,又称京师.<公羊传>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夏朝、商朝的都城称邑,周朝以后,都城多被称为京师.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中的一个独特存在,无论是对"自我"的拷问,人本困境的探索,还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究,都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高度。而对爱与性的思考和探索也成为其创作中熠熠生彩的部分,给人温情,予人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当有海一样博大的胸怀。记得哪位大家曾说过:“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所以,请君最好———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尊自爱之心,希望被别人看得起,在别人眼里举足轻重,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为此,我们奋发图强、拼搏进取,憋着劲地想搞出点名堂...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先秦儒家,在孔子之后,荀子与孟子分别执其一翼。应该说,这种定位基本是准确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考察角度,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周代以后,人的理性精神萌发。上迄周公,下至荀子,都在不遗余力地弘扬人的价值。孟子以性善言说人性,兴起人之心志,发人之向善之心。荀子力证善是后天之"伪",而人是善之全部来源。可以说,在确立人为道德之主体这一问题上,孟荀是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的。  相似文献   

9.
发现你自己     
一位睿智的科学家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们可以上登月球,下探物宝,而对于处在天地之同的人类自身却知之甚少。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既流露出一种难言的悲哀,也暗示出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尚没有给人类效力的光芒。我以为,从人的实质讲,人人都是蕴藏着无穷能量的宝藏。伟人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及时、充分发现了自己可供开掘的价值层面,并殚精虑喝使之完全兑现,被人认可;一个则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是相契合的。马克思"现实的个人"通过对"类"哲学及"唯一者"的批判和超越,最终明确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逻辑脉络,阐明了"现实的个人"之"现实"何以可能及"现实的个人"之"个人"何以可能。而"现实的个人"的内在规定,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的根源所在,"现实的个人"之"现实"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的基石,"现实的个人"之"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范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趣话烟囱     
古老的防污染装置 早在1986年,世界烟囱制造商在威尼斯召开了一次大会.会议期间,与会者不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窘迫感.丹麦的约翰逊教授说:"瑞典人指责我们正在毁坏他们的森林."英国的博蒙特先生也抱怨说:"所有的人都指责我们,甚至枯了一棵树,或是死了一条鱼,我们都会遭到责骂."  相似文献   

12.
食之色味     
正人们爱用"色香味俱全"对一道美味概而赞之,细解,是以眼睛观其色,鼻子闻其香,嘴巴尝其味而得。若是这三关都能过,且都合意,自然算是一道好菜了。菜之"色"乃菜之品相,是一道菜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我这般好"色"之人,往往会凭观感作出对一道菜的取与舍,若是真任了性子,只观其色,往往会错过美味呢。记得一次在某个湖边,一行人坐在馆子里,上菜了,一钵黑乎乎的东西摆上桌,介绍说是红烧河  相似文献   

13.
《公关世界》2015,(3):104-105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品茶使我们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品茶,会不会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决定着人生一辈子的色调。有人说,茶是为了友谊而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们到处找茶、品茶,是渴望着与知  相似文献   

14.
正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二曰"中行",即合乎中庸之道者;三曰"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按此归类,众好之者,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由此可  相似文献   

16.
笑话     
正我不过去了我们班的一个女孩在后排戴着耳机听音乐,所以说话的声音很大,她对同桌说:"老师过来了你告诉我一声。"这句话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听到了,老师也不例外。老师看看那名同学,说:"我不过去了!"丘比特之箭儿子好奇地问我:"爸爸,你初恋的时候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7.
家有棋痴     
近年来,老伴迷上了象棋。买棋书,记棋谱,吟棋诗,说棋语,满心棋事,不亦乐乎。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都戏称她为"棋痴",老伴不恼,笑而纳之。  相似文献   

18.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毫无疑问,热爱生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和境界,但是他还曾说过: “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面临死亡,但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触手可及的死亡时,不禁自问:对于死亡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在幸福而平静的死亡和痛苦挣扎的求生之间我们又将如何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哲学大师荀子在《天论》篇中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实现"与天地参"要"制天命而用之",在顺天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天。  相似文献   

20.
孔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也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随便写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