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风湿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脏腑功能受损,外感风寒热邪,使筋脉痹阻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痹为主。在此推荐一个外敷方,患者不妨一试。具体方法是:取凤仙花一把洗净,加老姜适量,捣烂喷洒60度白酒,敷于  相似文献   

2.
正我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20多年,反复发作,痛苦不堪。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一方:取鸡蛋黄10个、冰糖100克,混合搅匀后加黄酒500克,放置10日。每次服用25克,每日两次。点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哮喘"之范畴,其发生多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我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儿,导致身体常有不适,出现心悸、烦躁等情况。家人建议我用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绿茶10克,每日1剂,研末后冲泡,随时喝。请问专家此方是否有效?专家评析:此方在临床上很少使用,但从药物组成来看对心悸有一定作用。心悸是中医的一种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说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认为,耳背大多由肾虚、干津湿热所致。老人耳背推荐一个通用性强的方子:取芹菜100克,槐花、车前子、白茅根各20克,加水煮,烧开后再煮20~30分钟。但服用该方1~2周后,若耳背症状没改善,须停用并咨询医师。此方偏凉,大便稀溏、手脚冰冷的人不宜服用。  相似文献   

5.
正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风与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有关,肝肾阴虚、气虚血瘀、气血亏虚、脾虚痰湿阻络是中风的几种典型证型。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为原则,对神智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均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在我们的足部,有一个理气、活血、泄热的穴位——大敦穴。选取该穴进行按摩,可以疏通全身血气,从而起到强筋填髓的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大敦穴位于足大趾靠近足次趾一侧的趾甲根旁约2毫米处,用食指和拇指在大敦穴处掐  相似文献   

6.
正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尪痹"范畴。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酸痛、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治疗应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推荐一款缓解风湿痛的药粥:取秦艽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秦艽择净,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相似文献   

7.
临床应用发现,中药三七单味服用,对前列腺肥大有缓解症状的效果。方法是,将三七碾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次服6克,温开水冲服,1日服2次,饭后服。或者每次服3克,1日服3次。连服15天为1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症多与肾阳虚衰有关。阳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引起下焦脉络瘀阻。三七主要功效为“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擅治各种出血、新旧血瘀。三七对下焦瘀阻型前列腺肥大最为有效。下焦瘀阻的主要表现是:尿急尿频、尿道涩痛、会阴憋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三七使瘀血、肿结消散,则水道自通,小便自利。三七无明显副…  相似文献   

8.
正我偏头痛很多年了,每次疼起来都感觉痛不欲生。朋友推荐了一个方子:天麻、红花、柴胡各12克,桃仁、当归、白芍、地龙、威灵仙各10克,熟地20克,川芎24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专家解析:此方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的双重功效,对神经、缺血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复杂性头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中医认为,偏头痛属内伤头痛、头风范畴,多由情志所致,肝气郁滞、气积失调,久致血瘀而导致头痛。中西医治疗上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属"眩晕"、"健忘"等范畴,多是因为痰浊蒙蔽清窍(指头部"七窍",即眼、鼻、耳、口)而引起听力、语言、记忆力等降低的一种病症。治疗本病多采用化痰通窍之法为主。菖蒲远志散对防治痴呆有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石菖蒲250克,远志、茯苓各200克,共研为细末(约1个月有量),以密闭容器贮存。每次服10克,温开水调服,早晚空腹服用各1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应证:早期老年性痴呆,记忆衰退,失眠等。禁忌: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慎用。解析:石菖蒲能开窍宁神、化湿开胃,善治因痰浊、湿阻上蒙清窍而引起的神志昏乱,精神恍惚,健忘、失眠等证;远志有醒肺调气、安神、化痰功效。药理研究表明,远志含远志皂苷,能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相似文献   

10.
谢刚 《老年人》2013,(2):56-56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是中医常用的一则处方,由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含当归、桂枝、白芍、细辛、木通、大枣、炙甘草)减去原方味辛、气浊的细辛和苦寒的木通,加入生姜组成。全方药物为当归12克,桂枝、生姜、白芍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25个组成。加水适量,煎水取汁。一日分3次温服。原方用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加减方也用于此种病症,均有良好疗效。程度不同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有两种情况:(1)身体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感觉听力有些不好,西医检查也没什么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偏方治疗耳聋,具体的中药组成和用量是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扁蓄、木通、瞿麦、黄柏各3克。不知道是否可用?专家解析:这个药物组方的确是治疗耳聋的,还可以治疗耳鸣,原方出自《丹溪心法附余》,方剂的名称叫做“复聪汤”,别名“复聪散”。但是,中医是辨证论治的,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痰火上攻证型的耳聋耳鸣。其他证型的患者,建议到中医耳鼻喉  相似文献   

12.
正出虚汗并不是小朋友的"专利",其实体虚的老人在安静的情况下无故大汗淋漓,这也属于虚汗。中医认为,出虚汗通常是气虚所致,治疗上需要从"益气"方面着手。现推荐一个简单有效的益气止汗方。益气止汗方包含大枣5颗,浮小麦15克。有虚汗问题的老人,可以将二者一起煮水,代茶饮用,有益气除热、止虚汗的功效。专家点评: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性凉,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两是50克,一寸约是3.3厘米……这些很多人刻在脑子里的计量单位,在中医里却并非如此。中医里的"1寸"因人而异针灸或按摩取穴时,通常以"寸"作为丈量单位,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容易理解。中医取穴所说的"寸"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度量单位,而是指"同身寸",这种取穴比量法出自于《千金要方》,是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  相似文献   

14.
刘继林 《老年人》2005,(3):56-56
独 活 寄 生 汤 是 治 疗 痹证———虚痹的一个常用而有效的方剂。该方出于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由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地黄、人参、肉桂、茯苓、甘草各6克组成(用量由原方折合而来)。目前中 医 临 床 用 量 较 原 方 用 量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剂中药外敷方。此方可以通用治疗各种疼痛,尤其是久坐后的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处方:羌活12克,川芎20克,片姜黄15克,伸筋草40克,当归2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川牛膝30克,生地黄40克,防风15克,黄芩9克,苏木30克。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用法:共9服。每3服装入约15厘米×7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主要表现是咽部充血、干涩、痛痒,或有异物感、多痰等,易复发且久治难愈。推荐一个安全、经济的单方:取经霜老丝瓜一条,洗净切取一节约30克,将皮、瓤、籽一起切碎,装入碗中,加水适量,上锅蒸20分钟,加白糖适量调匀,去瓜皮、瓤、籽,取汁趁热慢慢咽下。每日1~2次,直至痊愈。丝瓜味甘性凉,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通经行血的功效,可治疗痰喘咳嗽、乳汁不通、血淋、水  相似文献   

17.
正我父亲今年70多岁,一直就有咳喘的毛病,时好时坏,特别是天一冷,咳嗽就特别严重。朋友给了个偏方:用杏仁、旋覆花、款冬花各10克,煎水去渣,加粳米50克煮粥,空腹食。请问专家此方是否有效。专家评析:老话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中医认为咳嗽多是风寒之邪,袭于卫表,内舍于肺,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要病机。治疗咳嗽  相似文献   

18.
验方四则     
验方四则治腰痛方取团鱼壳(鳖甲)60克,焙后存性研成粉末,分成6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治胆结石方一芦根、玉米须各30克,M水1500毫升煎20分钟,捞去药渣,投入15克黑木耳(先洗净水发),用文火熬煮至黑木耳酥软,知糖少许,饮汤食木耳,每日早晚各一次...  相似文献   

19.
正我最近有些咳嗽,还伴有黄痰、鼻塞、声音嘶哑,感觉是上火引起的。我女儿听说了一个对症的方子:萝卜500克,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15~30克,蒸化,乘热慢饮。食用几天后,症状的确有所缓解。请问专家,是不是咳嗽时,就能用此方?点评:萝卜蒸饴糖对治疗痰热咳嗽有一定疗效。方中的饴糖是以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又称为"饧"、"胶  相似文献   

20.
正前些天,听朋友说了一个缓解骨质疏松的方子:用熟地黄、仙灵脾各10克,滚水冲泡,或煎服。专家解析:此方能够简单便捷地改善骨质疏松,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辅助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仙灵脾补肾壮阳,二者都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但性味偏温,单纯阳虚的人不宜多用,以免上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