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彦吉 《女性天地》2013,(6):59-60
炎热的夏季最容易中暑你知道如何预防和自救吗? 中暑是在夏季炎热天气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轻者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症状。而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您注意下面的几个细节。 预防中暑谨记4个数  相似文献   

2.
柳君 《老年世界》2014,(13):36-36
2007年6月开始实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把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相似文献   

3.
邓跃林 《老年人》2003,(8):55-55
一、老年人容易中暑主要有以下原因:1.老年人感受能力差,对高温的判断不敏感。本来中暑的最早症状是大量出汗、心烦、口渴、疲倦,可老年人尚未出现这些症状时,就可能已经中暑虚脱了,甚至发生谵妄及昏迷。2.高龄老人的调控能力差。一般来说,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会在下丘脑调控下,增加出汗并使皮肤血管扩张以降低体温。而老年人这一调节功能差,调控机制难以启动,因而散热能力差。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而老年人汗腺功能减退,加上高温脱水,发汗功能更差,故体温不易散发。3.老年人肾脏对尿的浓缩功能减退。因此,尽管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却照样…  相似文献   

4.
正L流言胃酸是以盐作为原料产生的,盐能促进消化,低盐会使消化出现问题。同时,低盐饮食可能导致麸质过敏。此外,有人因为低盐饮食,在极端高温天气里中暑而死。低盐饮食并不健康,真的是这样吗?Z真相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分的均衡分布,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还参与胃酸  相似文献   

5.
高键 《老年人》2005,(8):52-53
中暑和暑湿感冒都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两种疾病在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往往分辨不清,容易造成用药不当。所谓中暑,是夏季暑热之邪侵犯人体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症。人在高温环境中或炎夏烈日下从事劳动和运动,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暑降温(包括饮水少)措施,就容易发生中暑。尽管有时不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但环境湿度较高,通风条件差,也容易导致人体中暑。中暑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有的还出现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脘腹胀痛、腹泻、脉跳细弱或缓慢,病情严重者会发生高热昏迷。暑湿感冒是夏季人体突感风邪或…  相似文献   

6.
正这两天,各地高温天气不断,程度增强,面积扩大.从7月18日起,我国将正式进入"三伏天"。面对高温天气,各地对户外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的情况究竟怎样呢?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多数企业至今落实不到位,八成劳动者难拿足额拿到高温津贴。(7月17日《中国广播网》)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原本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南3天热死8名户外工人",这条新闻横空出世,刺痛神经,他们中有环卫工人,有农民工.8月5日,江西南昌市区各大医院一周内已有3名户外劳动者中暑死亡.同日,武汉40岁的民工霍某因重度中暑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今年夏天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因中暑死亡的第2位农民工.截至8月6日安徽合肥已出现3例中暑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8.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的6月前后,全国许多地方,尤其是长江流域都可能经历一种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时段,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梅雨季节。梅雨天气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首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量的水汽使体表汗液蒸发困难,妨碍人体的散热过程,使体内积存热量过多,皮肤调节体温功能失常,从而使人产生头晕、胃疼、胸疼、抽筋、视力模糊等症状。梅雨天气,还会使人的心情忧郁,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疲倦,记忆力下降,以致事故率增加。其次,梅雨季节潮湿条件下产生的霉菌及其代谢物,吸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道过敏症状,轻者发生鼻塞、流涕、打喷嚏,…  相似文献   

9.
夏季炎热的气候环境,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德国,初夏的气候通常是宜人的,但每当遭受来自地中海热浪的袭击时,居民们的情绪就会格外烦躁。而在1994年美国的足球世界杯赛上,德国球星埃芬伯格因为在场上做了一个猥亵的手势,被主教练“遣送”回国。事后,埃芬伯格声称,是美国酷热的天气使他的行为异常。如果埃芬伯格所言属实,那他当时在球场上就是患了严重的“情绪中暑”症。“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行…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热在三伏。老年朋友生理机能衰退,对持续高温天气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加之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例如汗腺等)衰老退化,散热功能减退,使得老年朋友很容易受热中暑,出现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神疲力乏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昏厥、休克,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气候炎热但生机旺盛。对人体来说,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亦相应旺盛起来,且活跃于人体表面。“春夏养阳”是中医顺应四时气候以养生的一大原则。然而,老年人“阳气衰竭于上”(尤指上焦心肺)…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星辰     
《现代交际》2005,(3):58-59
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至中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我去找水了。抢里有三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着天空放一抢,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就满怀信心找水去了。  相似文献   

12.
汀兰 《老年人》2008,(8):54-55
这是一种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七、八、九月份,持续高温和闷热天气使得发病率大增。  相似文献   

13.
大家一定记得,今年上海的梅雨刚过,高温天气就迫不及待地接踵而来。据统计今年盛夏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有22天,其中有8天还达到或超过37度。其实,今年高温的出现以北方为先。进入6月份后,曾被誉为避暑胜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就出现了39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北京36度的高温天气更是屡见不鲜。而南方许多城市包括有火炉之称的重庆、武汉和南京却凉爽宜人。  相似文献   

14.
正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贴秋膘"不等于秋补古时人们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苦夏"之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农忙打下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健 《老人世界》2008,(7):42-42
夏季气温高,排汗多,外出旅游容易发生中暑。轻者头昏眼花,胸闷气短,脸色苍白,恶心呕吐,重者突然昏倒,四肢痉挛,甚至因脱虚而死亡。那么,在夏季外出旅游时应怎样预防中暑呢?  相似文献   

16.
晓荷 《老人天地》2013,(7):52-52
在夏季,抑郁症也是一类高发疾病,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让人出现中暑的现象,暑邪伤人易导致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症状。不仅仅天气闷热,而且还会阴雨连绵,一下雨就会使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  相似文献   

17.
还是房子的事。"蚂蚁季"过后,天气越来越炎热。橙色高温警报像一位高挑、锐利的18世纪英国女人,在隐僻、静谧的曼陀丽庄园踱来踱去;它的悄无声息,又恍然踏着猫步,一袭黑色的皮毛,叫人沉闷。我们租的房子里没有空调。事实上,这里的墙壁连个猫眼也不得打。曾经三楼有"犯事者"私自装了空调,闹得整栋房子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易发生中暑,是因为老年人的心血管及汗腺功能减退,对高温气候的适应能力差,体内积热不能及时散发。老年人神经中枢对缺水反应不太敏感,常因“不渴”而不愿喝水,而夏季多饮水正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中暑的轻重程度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眼花、心慌、乏力。轻症中暑者除出现上述症状外,还会发烧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一旦有中暑先兆或发生中暑时,首先应迅速将老人安排到阴凉通风处。如果病人干热无汗,可用冷…  相似文献   

19.
200多个城市极端高温天数增加寒潮和极端大风减少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在过去40年中,世界城市地区都呈现出高温热浪显著增加的趋势。科学家们发现,全球200多个城市在1973年至2012年期间长时间的极端炎热天气数大量增加。他们表示,高温酷暑在近几年的气象纪录中一直最为突出。此外,该项研究还于2015年1月30日发表在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的《环境研究快报》杂志上。高温热浪又叫高温酷暑,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2014,(7)
正小暑养生小议小暑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意在天气已经很热,但尚未到最热的时侯。其时,太阳黄经到达105度。此段时节夏日炎炎,日盛一日,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却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侯,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故要注意动静和劳逸结合,护心养阳,保持平静和愉悦的心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尤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在高温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