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基于后现代社会的理论视角,提出要以公共政策中的话语理论来取代传统行政模式。后现代语境中的话语民主理论与公共行政精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引入话语民主理论,倡导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普遍形成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话语民主与公共行政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基于后现代社会的理论视角,提出要以公共政策中的话语理论来取代传统行政模式。后现代语境中的话语民主理论与公共行政精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引入话语民主理论,倡导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普遍形成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转型期公共行政文化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对我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正视当前的公共行政文化面临的根本性的冲击与挑战,建立开放型的行政体制文化,用法治文化取代传统人治文化,转变传统行政伦理观念,培养和塑造健康的行政心理,重建中国社会转型期公共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4.
当公共行政在祛除价值负担后,开始了技术化、科学化的追求,并沿着专业主义、技术主义与管理主义进一步发展。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过合法性危机,但其中的科学精神却是一以贯之的。这种科学精神内在的包含理性精神、客观精神与专业精神。当代中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行政管理没有经历过理性化的自然演进,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对科学精神的偏离与误解,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公共行政科学精神的实质,重视培育公共行政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的责任与民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将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这样 ,公共行政必须把政治哲学层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体现在其运作机制和运作过程之中。为此 ,公共行政改革必须着眼于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要强化与其宗旨和职权相对应的责任意识 ,以树立“责任政府”的形象 ;二是推进行政民主 ,以达到公共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和谐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弗雷德里克森,在反思与批判过分注重效率和职业主义倾向的传统行政学,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学的基础上,建构了"公共行政精神"的理论主张。其关于"公共行政精神"的理论贡献,在当今中国通过树立以人为本信念、强化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完善依法行政的结构,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似可达到实践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李建兵 《兰州学刊》2004,1(5):39-41
从社会转轨变型的视角来审视、评判和重塑公共行政精神 ,有利于引导整个行政体系作出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本质要求的系统变革 ,来增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础。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本质要求相适应 ,公共行政精神应当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互动关系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加以建塑。就中国的特殊行政生态而言 ,应着力催生具有民主取向、法理取向、服务取向、多元治理取向、公平取向的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8.
弗雷德里克森教授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所倡导的高公民精神和公民德行等理念是共和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特别是与古典共和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共和主义核心价值与理念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反映,与20世纪下半叶共和主义,特别是古典共和主义传统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复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偶合性联系。公民德行复兴的本质是道德重新回归政治,是当代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56-161
作为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公共行政的转型无疑会对中国行政法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在内容上,服务行政的全面兴起促使行政法学研究范围作出相应的调整;在主体上,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舞台上的活跃,推动着中国行政主体理论必须给予一定的回应与变革;在方式上,伴随着一些非权力性行为方式的大量应用,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中心也开始逐渐由行政行为向行政方式进行转移。总之,公共行政的转型将会推动中国新行政法学的到来和发展,展现出其应有的面相。  相似文献   

10.
陈刚 《东南学术》2006,3(6):30-36
在20世纪末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多种民主行政的理论构想涌现,其中包括对话模式.这一模式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强调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拥有理性的民众参与商讨的重要性.该模式批评官僚制范式下只有少数人掌握话语权,也指出了社群主义者所提出的话语模式缺乏组织和混乱无序的弊病,认为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应当构建一些人的对话.总体上看,公共行政的对话模式肯定了公民直接参与行政过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话参与的设计,在理论上贡献很大,但它不具有现实性,缺乏有效的制度举措来实现其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民主和责任 ,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所必须奉行的两项基本原则 ,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内在价值取向。二者既有区别 ,更有联系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本文从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内部间的关系等两个层面 ,分析了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的内涵和意蕴 ,对中西方公共行政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吉 《学术月刊》2023,(2):80-91
复杂性是现代公共行政面临的重要问题。复杂性理论对既有公共行政理论的分析概念和研究议题进行了重构,使其更能解释复杂公共事务的治理逻辑。复杂公共行政的研究既有助于重新理解复杂的行政环境,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组织的变革或政策过程。复杂公共行政的研究是对治理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它拓展了对多主体能动性特征、关系网络的形态、“微观-宏观”机制方面的理解,并为治理行为的发生寻找到了意义框架。复杂性理论在诸多立场上与后现代主义公共行政是一致的。建构一种复杂公共行政的分析范式,对于丰富和发展公共行政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理念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大体上走过了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治理变革三个阶段,其间经历了两次思想和理论的飞跃。这一发展历程既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全球化浪潮和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刻影响。着眼未来,各级地方政府应树立系统观念、优先观念和权变观念。只有在这种全新治理观念的指导下,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才能在民主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14.
万琴 《江西社会科学》2004,(10):106-109
国际公共行政的发展涉及十分广阔的领域,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公共行政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顺序和程序也有所不同。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须以机构改革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以行政哲学为指导,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继  徐凌 《兰州学刊》2006,(4):86-88
行政改革的锲入点是行政观念的变革,惟有加快观念建构的步伐,以先进的观念带动制度改革,这才是科学而正确的改革思路。但对于行政的价值取向方面,目前还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定论;同时,当代公共行政精神的主流观点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思维困境之中。为了有效破除旧有的思维定式,我们创新性的提出了“圆锥钟摆思维”,力图为公共行政的精神定位找到科学的认识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1)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责任型政府的基本价值信念。本文则是在评述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的基础上,对实现社会公正,构建责任型政府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康之教授在《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中从对官僚制的人文救治立场出发,提出"以德行政"的主张,具有深远意义。但对于如何实现"以德行政",没有作深入展开,在当前的条件下,实现"以德行政"的关键在于契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平衡计分卡”与公共行政执行的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平衡记分卡是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试图通过系统的平衡与和谐,以优化战略管理绩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它被许多国家应用于解决长期困扰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尤其是行政执行的有效性问题.它对于新时期中国政府公共管理的意义,在于改变GDP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转而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政府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行政权力从属于民主宪政的制度安排,立法、行政、司法的分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地控制行政权力并减少行政权力的异化,从而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宪目的。行政权力的起源及其本质说明公共行政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应本着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学逻辑,主要采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公共行政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社会转型、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公共行政学说本身的发展对21世纪的公共行政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迎接新的挑战,21世纪的公共行政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