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贿赂”,是贿赂罪的犯罪对象,从抽象意义上来说,贿赂的范围是从不固定的,其范围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我国现行刑法将贿赂罪的内容仅限定为财务,这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碰到许多以非财务性利益为内容的贿赂犯罪案件,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现行法律对此无明文规定,使这部分贿赂犯罪在法律上存在很大的漏洞,笔者认为,应当扩张刑法上贿赂的范围,这有利于加大刑法打击这类犯罪的力度,从而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追求平等公正也日益的强烈。公正作为刑法精神和价值目标的核心。罪刑法定和刑法解释是相互统一的,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罪行法定与刑法解释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为了实现人民自由,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伤害,维护社会秩序而存在,有着共同的目标;同时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在价值观念,形式与实际中也存在着矛盾。通过本文更好的了解罪刑法定和刑法解释的关系,探究罪行法定与刑法解释二者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并和打击金融领域出现的犯罪活动的需要相适应,我国对金融活动中的各类行为进行了刑法规制,其条款分布在我国现行刑法的第三章的第四节和第五节中。本文研究的是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分类的依据问题,提出了理论界和一些学者认为的金融犯罪分类中对金融诈骗犯罪单独设节的立法模式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中,刑法是其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在刑法中,体现刑法最终实现效果的是刑法立法效益,而就我国现今实施的刑法来看,其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刑法立法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刑法立法效益的提高,从而保障我国刑法的有效实施。本文就我国刑法立法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其他法实施的“保障法”、“后盾法”,是保障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社会,随着立法文明的不断发展,司法文明的不断进步,刑法谦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引发了学者们的积极探讨。刑罚并非越重越好,在注重人权保障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无疑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事故也有迅速上升的势头,成都孙伟铭、南京张明宝案以及杭州飙车案等一系列案件的发生,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专家学者的强烈建议下,刑法第八次修正案草案在涉及醉酒驾车方面,或许将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本文结合有关刑法的价值,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在“醉驾”等方面的经验,建议慎重将“危险驾驶罪”列入刑法,消除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刑法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刑法的目的在理论界的分歧很大,本文在浅析现存观点中,得出刑法的目的要放在刑法典中去讨论,放在历史发展中去讨论,放在刑法与法及部门法中去讨论,最后可得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权和维护安宁稳定的秩序。  相似文献   

8.
刑法机能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对刑法理论许多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程度上都源于对刑法机能的不同认识。然而,刑法究竟具有哪些机能,具体内容为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刑法具有四大机能.且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下,应该彰显倾斜保障机能,拓展预防机能。  相似文献   

9.
庞达 《决策探索》2009,(22):66-66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现代刑法不可或缺的第一原则,它在中国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隐私权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发展也比较缓慢,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开始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开始重视起来。公民隐私权不仅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公民的身心健康也有非常重要。加强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我国法律进  相似文献   

11.
片面实行犯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犯罪问题,是片面共犯的基本类型之一。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规范该类犯罪现象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行均衡原则,并不违反“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但我国并没有直接的法条来保护该权益,应当从刑法的视角探讨我国当前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保护完善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正在实现从近代阶级社会向现代和谐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刑法方法向和谐社会的刑法方法的转变,现今刑法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尚缺乏积极的探索。文章提出了刑法方法理论的本体问题、犯罪论体系的构建方法、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方法、刑法的解释方法、刑法适用的价值判断方法、刑法论证方法等作为刑法方法理论的基本问题,期待在这方面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是和谐化刑法的基本要求,在保障人权前提之下追求刑法的和谐是当前刑法发展的必然要求。犯罪构成理论作为我国刑法学的基石性理论范畴,从犯罪构成的原论视角看待,其兼顾实体规范意义和程序保障价值,长期以来犯罪构成被仅从实体刑法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而导致其程序价值的忽略。因而,应对现行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进行结构性的重新反思,以期指导该理论在司法层面的实践价值,实现刑法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社区矫正”一词写入我国刑法。实践中,社区矫正作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各省市积极推开试点工作,笔者试从检察机关角度谈一下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表明,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越强大,社会就越容易保持稳定。这是因为.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将阻止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他们是劳资之间的缓冲器,是协调和平衡不同阶级利益的“平衡器”.是社会的和谐剂。因此中产阶级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的关于交通犯罪的罪名设置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罪名体系较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欠缺应有的精细性、明确性和科学性。在以酒后驾驶为典型的危险驾驶行为呈高发态势的社会背景下,在现有的刑法分则框架中增设关于酒后驾驶的新罪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是既定的、古老的和弥足珍贵的,传统所蕴含的社会知识乃是千人的洞察力和经验,维护传统方能维护客观道德秩序的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保守主义的角度浅谈作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对我国宪政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8):11-11
在劳教制度存废之间,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刑法室主任刘仁文认为劳教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保安处分。而且通过实现治安处罚和刑法的对接来解决现有劳教的功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现行的治安处罚和刑罚在处罚力度上可以衔接,加进一个劳动教养,反而打乱了逻辑。所谓保安处分,是指国家基于保卫社会之需要,对于具有特殊人身危险性的人,  相似文献   

20.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因其能够合理地解释行为主体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而其所利用的申介因具备某种情况而与其不发生共犯关系的情形,因此在共同犯罪理论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我国大陆刑法学界对间接正犯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目前我国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申尚未使用这一术语,在理论上的分歧亦较大,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也不统一,因此在我国确立间接正犯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