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受最初只是主体的一种心理兴奋,它不是情感,也不同于感觉;文学中的感受源于一般的生活感受,它是生活感受的形式化;表现感受就是通过直觉、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使感受成为思想、情感、形象、语言的复合体。感受具有的赋形需求使得它既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原因、动力,又是文学活动的目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护士开展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自我感受负担的内涵、测量工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结局的关系、自我感受负担干预进行综述。结果自我感受负担在慢性病人群中普遍存在;标准化的、本土化的测评工具及连续的、整体的干预策略相对欠缺。结论建议结合国情开发适合我国患者使用的自我感受负担测评工具及有效的干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伟大的风景画家柯罗的绘画感悟入手,以感受自然风景、感受人文风景和直观感受与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感受在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也强调了理性分析对于写生绘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共同构成的"感受质"三角,形成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框架,指出感受质是解释项,主要解释"像什么"的问题;夸张话语是表征项,其夸大或缩小的只是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是事物的心理属性,而事物的物理属性却保持不变;夸张话语所指涉的对象是感受意,主要表达了感知主体的心理感受。在感受质的作用下,夸张话语及其指涉的感受意才得以联通,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跟感受质和感受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写读后感     
一、名师指路1、选文章,读懂原文。读后感,“读”是“感”的前提。因此写读后感的第一步就是要读懂、读透原文,弄清楚文章内容、中心思想,这样才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2、选感受最深的点。在写读后感时,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两点你感受最深的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做到有感而发。3、联系实际谈感受。选择读原文感受最深的一两点谈感受时,一定要联系与自己相关的事对比着写,也可借鉴别人的实际抒发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谈感受,有感有读、读感结合,才能使读后感有说服人的力量。二、佳作引路读《金色的脚印》有感以前,我对狐狸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之一,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心理——精神现象之一。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与体验,一种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人的情感所感受与体验到的之所以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首先是因为情感与生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其次是因为追寻价值与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实质上是生活价值、生活意义,故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舍勒现象学的人格伦理学中,人格存在的本真样式在于"人格生成",人格生成首先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志向改变",它在根本上存在着一个"时机的要求"。舍勒意义上的"自身感受"恰恰构成了人格生成的一个时机。从现象学的本质结构来看,自身感受是一种人格(而非"自我")的精神感受或自身价值感受。舍勒将精神羞感、敬畏、懊悔、恭顺等等都归为这种人格的自身感受,并将之视为人格"自身神圣化"或真正的人格志向改变的技艺和时机、或者一种人格生成的"可能性"。因此,"自身感受"的现象学描述构成了舍勒人格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9.
在意识现象学的领域中,情感行为占有很大的权重。与它相近的意识体验类型还有感受或感情、情感、情绪、心态等等;而与它相邻的意识领域则主要由认知行为和意欲行为构成。对情感意识的各个类型的界定和分析是意识现象学所要施行的初步工作。舍勒所完成的诸多情感意识的现象学分析为后来的情感哲学研究揭示了一个方向。他将感受行为首先理解为价值感受及其种种形式,对应于被感受价值的种种质料。各种迹象表明,情感领域中的先天感受形式与后天感受内容完全可以用认识领域中的“先天综合判断”模式来解释,因而在整个意识领域中都处处可以发现胡塞尔所说的“先天综合原则”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者把观察生活的过程通过感受和思考的形式反映出来就形成了作文,因此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感受和思考必须存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反映,它往往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并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洞悉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感受可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引发,并且引起内心某种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某种类似的生活感慨,表达某种思想意趣,渗透个人浓重的主观意识。思考即把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通过理性判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感受是作家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具体阐述了作家艺术感受过程中先后经历的生理感觉、艺术知觉、审美表象三个心理阶段及各自的特点,指出艺术感受过程,正是创作主体在上述三个心理阶段的层递运演中心理功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由护士模拟手术患者感受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护士模拟手术患者体验术前、术中,手术体位及术后全程感受及需求,对感受中给予及时满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结果通过感受服务,护士为患者的服务自觉性明显增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结论开展感受服务是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和手术护理服务的升华,是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感受动词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本文首先列举感受动词词例,然后分析它们的句法功能,重点揭示它们与一般动作动词的异同及其分布的不平衡性,最后分析感受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感受动词作为非自主动词的感受义,同动作动词作为自主动词的自主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地识别它们往往有赖于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4.
成为一名好的歌唱者,需要在感受作品、感受自身、感受观众三大要素中用心探索和研究。同时,注意对声音的“品味”要求,对作品的规定情境的分析,对演唱时“视像”的关注等等,进而做到“真情流露”,打动自己,感动观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尤金.奈达的读者感受理论为框架,从译文读者感受的角度去研究译者对原文更改的原因。文章提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重视和把握读者的特点和感受,读者感受因素也应纳入评判译文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写作文先要有感受,没有感受是写不好作文的.同样参加一个活动,经历一个过程,为什么有的学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有的学生却写得干巴巴的,没有内容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会感受,而有的学生感受能力相对比较不足.如《一次科技活动》一课,例文中作者的感受与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看了气垫船的表演后,作者写道:"我边看边想:他们能做成这么好的气垫船,真了不起!"  相似文献   

17.
讲话语文这门课,使中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去感受文章。“不进园林,焉能知这春色如画?”不让中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文章,又怎能让他们真正领略到在文字和语言的掩盖下,所蕴藏的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精华?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呢?一、为学生感受文章营造情感氛围。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在浓郁的情感氛围里,才能对一切感受至深。所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的第一步,应从老师自身着手: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甚至态势语言,去沟通学生对文章的那一份“陌生”,去开…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学都是作家对人生的感受,是作家用特种符号记录下来的人生体验。张承志的长篇小说《金牧场》,就是他对世界人生的感受和认知。作者用充满激情和睿智的新鲜感受,启迪人们从理想、人生与命运的搏击中作出自己的理性思辨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作文需要个性化感受的支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探求,积累独特的感受,从书本中汲取,积累深厚的思想,从而进行个性化感受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敏锐而准确的艺术感受能力,是文艺副刊编辑必备的素质之一。而培养提高艺术感受能力的基本方法只有在编辑实践中才能获得,具体说来:其一在于捕捉艺术初感;其二在于编创结合,务使编中有创,创中有编;其三在于广泛运用比较法;其四,由于在艺术欣赏中理解与感受是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因此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广博的知识素养是副刊编辑提高艺术感受能力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