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磊 《理论界》2008,(11):134-13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语料库的兴建、研制和使用的情况,论述了语料库在试题编写和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即语料库为试题编写和评估提供了依据,并用语料库中的实例阐述了语料库对试题评估的几大特点:客观、准确性,调整、修补性。文章在结语中提出了目前在试题编写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直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76-179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针对教材编写的宏观理论和一般原则的研究推动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自身理论体系的形成,针对不同类别教材编写的研究推动了多样化、立体化教材编写理论的建立,针对新一代教材及国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研究推动了新型教材编写理论的探讨。展望新形势下的汉语教学,我们认为教材编写研究特别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展开集中深入的探讨:(1)在科学的教学法指导下编写教材、解决好教材编写与教学法理论的关系问题;(2)加快多样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巩固好国内汉语教学的大本营地位;(3)推动国别化、本土化教材建设,充当好国际汉语推广的先头兵角色。  相似文献   

3.
“2011中国语料库语言学大会”主题内容涉及多维视角下的短语语料库研究,语料库加工处理技术研究,汉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语料库与语言描写,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平行语料库及翻译研究,专门用途语料库研究,语料库与话语语用研究,以及语料库与语言教学。目前,国内语料库研究形成了以研发团队为中心、教学研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局面。在梳理本次语料库语言学大会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语料库在教材话语、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中的立场标记语和情态动词使用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研究者应予重视的两个技术问题,即创建子语料库和检索技术。  相似文献   

4.
罗雪群 《云梦学刊》2011,32(4):32-34,58
教材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材的编写。基于对教材的基本编写流程的了解,把握好教材编写中的重要环节"编写会"的基本职能,包括讨论教材的定位、确定具体的教材大纲、讨论教材样稿以及约定作者分工和其他事宜等。  相似文献   

5.
一般疑问句的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最古老的内容之一。虽然一般疑问句在教学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和研究,但是一般疑问句在实际英语应用中的研究非常欠缺。为了研究现实生活中英语本族人是如何处理一般疑问句的,本文对一般疑问句的回答进行书面语和口语语料库收集,对其进行分类和频率分析,并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对比,以此来发现我国英语教材编写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香港学校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学校公民与道德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宗教教化、愚民教化、殖民伦理教化到回归前后的主权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过程。80年代以来,由于面临回归而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校公民教育及其教材的编写,受到香港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参与。其中有四个方面编写的教材影响较大并各具特色:(1)香港廉政公署编写的学校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2)面对香港回归的公民教育教材;(3)香港教会编写的教材;(4)香港学校独立编写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7.
韩永红 《理论界》2008,(1):200-201
在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渐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法学双语教学方兴未艾。但同时制约其发展的瓶径问题,尤其是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法学双语教材建设面临种种困境,突破困境的主要出路在于编写适合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目标,拥有自主著作权的法学双语教材。在法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之初,编者应根据法学教育的内在需求与法律职业的外在要求确立清晰的编写目的和可行的编写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技能本位课程建设理念,那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课程教材编写到底应该以什么为纲领,教材内容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在此以教材《英国社会与文化》为例,就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以及相关编写细节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当前高校教材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子 ,建立教材评价跟踪制度 ,推行教材编写招标制 ;与国内外名校名师合作编写优质教材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全球化和创新整合发展趋势的到来,语言研究方式正面临着研究转型,一种新的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库的研究方式,逐渐代替以往单纯依靠直觉和内省判断的研究方式。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能除去内省法过于主观性的诟病,这种建立在客观语言事实基础上的语言研究,有助于推动语言研究的科学化。学者们发现,语料库不仅是语言学本体研究的资源,同时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宝贵财富。在对外语言教学、文学作品翻译等方面,语料库都突显出较强的资源优势。为进一步推介语料库的应用研究成果,本刊特开设“当代语言研究的科学化路径”一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实用文体资料的翻译涉及多文体、多学科领域。要搞好实用文体的翻译,首先弄清源语语义,避免译语模棱两可;其次,实物名称的翻译要做到名物相符;第三,正确处理翻译术语名词。  相似文献   

12.
书院在元代因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书院教学中受到崇拜 ,达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法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各书院的讲授内容和研究也就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基本模式。程端礼在朱氏教学和读书的方法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写出了著名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江东书院讲义》作为《日程》的附录  相似文献   

13.
佛、禅美学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禅宝藏中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料,本文仅掇拾二题.严羽<沧浪诗话>标举的"妙悟"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可通于西方诗学的灵感说,其源自汉译佛教典籍和东晋僧肇、竺道生等的佛学论著.唐代诗境理论创立之后,"境生于象外"说,亦是佛、禅"以指指月,而月非其指"的发挥.禅宗高士们对这些富于美学意蕴的命题,以他们内心的体悟,以禅诗,作了极佳的表现,从而印证玄妙的命题亦具有审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功能材料,它在紫外光照射下开环形成有色体,引起材料外观颜色发生,可应用于变色材料,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为此,讨论合成3,3-二苯基-3H-萘并[2,1-6]吡喃光致变色材料,它是一种具有较好光致变色性质的黄色光致变色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在《史记》行文中,通过口传史料与文字史料的相互参校来来追求史实之真的做法,时有所见。作为《史记》采撰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表明司马迁在这两种材料的可信度上并没有成见。在尊经传、重文字的传统下,太史公对于口传史料的重要性及可信性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在这两者互相印证的过程中,就不仅体现了他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而且反映了他在取材中能兼容并蓄的史家胸怀和卓越识见。  相似文献   

16.
李醒民 《学术界》2005,11(2):156-161
作者以研究爱因斯坦思想的亲身经历,说明做学问必须以第一手材料立论的重要性,顺便涉及到<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象学文献翻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现象学的文献,一是要注意其思想和术语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来龙去脉,而不能仅凭词典和想当然,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熟悉是准确翻译现象学文献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二是要注意尽可能避免用自己的文化语汇去随意附会西方学者的概念术语。三是在译名的选择上,要注意对整体义理的贯通与把握,不要纠缠于术语的精密含义而陷入几乎寸步难行的境地,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替换一个约定俗成的译名,尽可能避免新造、生造译名,要保持对于"意译"的警惕性。四是要尽可能原原本本地依照词的构词法和句子的句法来直译,必要时要"硬译",句子要以简洁为美,朴素为美,不要多余的装饰。五是从现在起,翻译现象学的文献必须做好详细的术语索引,包括注明中外文对照及每个术语出现的页码。  相似文献   

18.
浅谈绿色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科学技术应用的物质基础 ,经常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材料”是指在制备、生产过程中能耗低 ,对环境无害或虽有小害但可以消除的材料及制成品。其主要特征是材料本身的先进性、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绿色材料”概念的提出 ,意义深远 ,含义广泛 ,涉及到材料的设计、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处理等环节。我们应通过六方面的工作 ,达到利用材料的先进性 ,环境适应性、舒适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旭清 《晋阳学刊》2006,37(6):98-103
对口述史料的解读关系到对历史事实的把握、判断和理解,这是进行口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准确地分析口述史料,必须以完整的口述访谈过程为基础,正确认识个体记忆的形成规律,分析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判断口述资料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对先进陶瓷而言,烧结过程伴随有致密化、晶粒生长、晶界形成、气孔尺寸变化等多个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干扰,使得最后烧成品的性能不仅与烧结过程有关,而且也与烧前生坯及粉体性能有密切关系。现代的先进陶瓷材料的制造工艺本身及其各个步骤不仅舍有大量的现代科技舍量。而且工艺的确定,质量的监测均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的出现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