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里斯·梅洛·庞蒂(Naurice Merleau Ponty 1908—1961)的名声与影响比起他的同代人让·保尔·萨特要略逊一筹。这大概首先归因于前者的早逝(53岁),其次则是后者在文学、社会活动方面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他的影响与知名度。但是实际上,正如法国著名评论家完桑·德贡伯所说,梅洛·庞蒂才是法国现象学运动的真正代表,开创了法国存在现象论的道路,从理论意义上讲,他是从3B(麦尔·德·比朗、巴什拉、柏格森)一代到3H(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一代,然后再到三位怀疑大师(尼采,马克思,弗洛伊德)的承前  相似文献   

2.
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是法国史坛和国际史坛享有盛名的年鉴派史学家、法国学士院院士。他在继承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奠定的史学方法论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领导年鉴学派进入了鼎盛时期,把法国的史学研究从静态描述事件旧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开设的飞行训练学校受训、并且策划了“9·11”事件的萨卡瑞尔斯·穆萨维是法国公民。把他绳之以法一直是布什政府反恐行动的核心所在。然而,当联邦调查局官员要求法国提供有关萨卡瑞尔斯的情况时,却遭到法国警方的拒绝。法国当然支持惩罚那些应该对“9·11”事件负责的人,但是,法国反对死刑——这是萨卡瑞尔斯在被认定有罪后极有可能得到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都知道皮尔·卡丹,尤其是青年人。 40多年前,刚过40岁的皮尔·卡丹就以自己所设计的时装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一家法国报纸甚至赞誉他是“同埃菲尔铁塔和民族英雄戴高乐齐名的时装巨擘”。皮尔·卡丹从小就对服装感兴趣,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个贫困的意大利农民带着妻子和7个孩子背井离乡去法国的圣莱第昂谋  相似文献   

5.
米舍尔·艾冈·德·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年),是16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的代表作《随笔集》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继《巨人传》之后最重要的一部人文主义作品。如果说,拉伯雷及其《巨人传》是法国早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和著作,那末,蒙田及其《随笔集》所代表的,就是发展了的、深化了的后期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6.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是当代西德最负盛名的作家.一九七二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被誉为“国际文学巨擘”.他还获得十几种文学奖金,其中有法国出版界授予的“外国最佳小说奖”,德国语文学院的乔治·毕希纳奖金.他是伯明翰的亚斯顿大学等三个大学和学院的名誉博士,卡尔·冯·奥西茨基奖章获得者.先后被  相似文献   

7.
法国蒙古学家雷纳·格鲁赛(Rene Grousset,1885—1952年)著《蒙古帝国史)《L' EEMPIRE MONGOL PAR)由龚钺译,翁独健校,1989年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雷纳·格鲁赛生于法国格列诺布尔。他起初研究希腊史,由于他爱好美术,从而研究印度史,后来研究亚洲各地区文化史。著有美术史、文化史方向概述性的书籍。他曾任巴黎赛尼希博物馆馆长。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马克·布洛赫的《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36)、巴黎大学(1937—40)、蒙彼利埃大学(1941—42)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二卷,1939—40,英译本,1961)、《史学罪言》和《史学论文集》(二卷,1963)等书。他于1929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  相似文献   

9.
从虚无主义看雪莱对现代主义的渗透梁为祥人们一般认为,现代主义是从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开始的;而波德莱尔从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那里学得的东西渗透了他的诗作和思想。所以,爱伦·坡是一位极富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人。于是,他e然没有成为现代主义攻讦的靶子。...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三一年十一月十四日,伟大的思想家、辩证法家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不幸与世长辞了。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他逝世一百五十周年。黑格尔于一七七○年诞生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城。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德国资产阶级也正准备进行革命,他的哲学理论正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恩格斯说:黑格尔“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记者、政论作家和电视主持人弗朗索瓦·德·格罗塞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生疏,他的作品有些已翻译成中文出版。格罗塞30年来对法国社会的各种弊端大加鞭挞,语言尖锐、泼辣,他对“把法国推向深渊的刻板僵化、爱欺骗和耍伎俩的种种毛病”尤其深恶痛绝。他前后出版了12部著作,阐明其观点,开出药方,虽然人们可能不会全部认同他的看法,但对他的一些精辟见地、翔实的材料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送别20世纪、迎接新的世纪之际,格罗塞出版了一部可称为集其著作之大成的一部新书《倒计时》(Lecompterebours)〔1〕,再一次向法国人…  相似文献   

12.
<正>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一生中曾经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每部作品都显示他非凡的才华和渊博的学识。 莫里斯·拉威尔出生于1875年3月7日,他的父亲祖籍瑞士,是个采矿工程师,酷爱音乐,曾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过,因此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母亲是西班牙一个渔民的女儿。拉威尔出生在法国西南部靠近西班牙边境的西布恩,尽管拉威尔诞生几个月后就全家迁往巴黎居住,但也许由于是母亲  相似文献   

13.
M·M·斯贝兰斯基(1772—1839)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法学家、国务活动家.他诞生在一个农村牧师的家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刻苦攻读、博览欧洲的政治文献,尤其是刻苦攻读法国启蒙派的著作.179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彼得堡宗教学院.1797年开始在元老院里任职,曾先后担任亚历山大一世的御前大臣、司法部付部长,国务会议主席等职.1808年底,他受亚历山大一世的委托,拟定了《国法概论》(1809年)《国家法典草案》等提案.他的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改革方案)就是在这些提案里提出来的.但由于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改革失败.1812年春斯贝兰斯基被贬流放.斯贝兰斯基的“改革方案”早已引起了俄国及西方学术界的重视,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著名学者尼·伊·屠格涅夫,(?)·阿·科尔佛,尼·格·(?)尔尼  相似文献   

14.
服装美的使者──读李存修先生的新著《皮尔·卡丹》李戎皮尔·卡丹,是近30年来领导世界服装新潮流的法国前卫服装设计大师。他怀着对十亿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早在70年代就义无反顾地进入了中国。今天,皮尔·卡丹这个名字早已和服装一起风靡世界,然而对卡丹其人我...  相似文献   

15.
雷蒙·让的小说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 ,《一个沉思默想的女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体现了雷蒙·让的文学观念。“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6.
在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反对封建社会制度最坚决的一个。他的长篇哲理小说《瑞丽》或《新爱洛伊思》,通过一贵族小姐的恋爱悲剧故事,发表他对当时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启蒙主义者的见解,尤其对人类的重要感情—爱情问题,作为主要讨论内容,发表他的爱情道德观.  相似文献   

17.
泰亚尔·德·夏尔丹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天主教神父。自本世纪20年代起,他定居中国20余年,曾与中国学者斐文中等一起发现“北京原人”,因此闻名于世界。泰亚尔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基督教思想或正统新托马斯主义有些差别的理论,即“基督教进化论”,也被称作“泰亚尔主义”。他的“离经叛道”致使他一生路途坎坷。从1926年开始,直至1955年泰亚尔去世,他的学术活动不断受到法国和罗马天主教当  相似文献   

18.
黑色幽默是一个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为代表的有布鲁斯·杰·弗里德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约瑟夫·赫勒、小库尔特·尼格、库特·冯尼格等十几位作家。他们用辛酸却又是尖刻的、悲观甚至是绝望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荒唐可笑、支离破碎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法国文坛上的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早在1947年就发表了其代表作《似水年华》。这是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小说。作品描写了一对深深相爱的青年男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文学史上,再没有比爱伦·坡的命运更悲惨的作家了,也没有任何作家象他那样引人注目,引人争议。坡对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在美国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国的诺里斯、德莱塞、福克纳,英国的D·G·罗塞蒂、史文朋、史蒂文森、肖伯纳,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等都深受他的影响。坡在法国尤其备受推崇,波特莱尔、马拉美大量翻译了坡的作品,奥·斯纯伯格甚至想象,因为他出生于1849年。(坡死的那一年),所  相似文献   

20.
维克多·瑟加兰(一八七八——一九一九年)是法国当代诗人、汉学家、考古学者,曾三次来华,前后逗留约六年余。他一生的事业与成就几乎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除早期的《远古人》外,都以中国为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有《天子》、《碑林集》、《勒内·莱斯》、《想象集》等。中国读者对于被某些法国文学评论家誉为“中国的诗人”的瑟加兰比较陌生,因为他的作品还没有翻译到中国来。然而在法国,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古老的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从六十年代起,人们开始“重新发现”了这个曾经被湮没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些杂志出版了瑟加兰专号。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对瑟加兰的研究。一九八三年在武汉大学召开关于法国诗人维·瑟加兰和圣琼—佩斯的学术讨论会,法国也有专家参加。本文准备就瑟加兰最著名的诗集《碑林集》与中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