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齐彦斌 《社科纵横》2007,22(2):17-18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问题,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前提;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四是必须充分认识领袖群体、知识精英、人民群众共同作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丁卫华 《社科纵横》2013,(11):10-14
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在现代化视野下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推进。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的逻辑旨归;现代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视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根本动力,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保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陈其胜 《社科纵横》2010,25(12):8-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与中国国情有紧密逻辑联系。特殊的中国国情隐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依据,催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成生长;多样的中国国情蕴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容,表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途径;变动的中国的国情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时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准确把握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琴 《社科纵横》2010,25(10):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四个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总结、传承和发展的,这就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联结;坚持大众化与学术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被首次提出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但其萌芽却在中共建党初期。作为中共早期重要成员,张申府当时已经产生这种思想意识。他较早地提出实事求是,触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弃绝习传,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接受,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用在中国就应该中国化,并认为革命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着眼于中国劳工阶级的解放。同时,他积极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无法指导中国革命,更无法形成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看,张申府的这些观点仅是思想火花,论证不足,并且有些观点有失偏颇或值得商榷,但他能在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8,(5):20-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玲 《学术交流》2007,40(1):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来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别为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唯物主义的指导、辩证法的指导、提供认识论的指导、提供唯物史观的指导。问题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现实生活互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大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问题视域下经历了三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方向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以及对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周普杰 《学术交流》2005,(12):35-37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大法宝和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把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政治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新的内容,开辟新的境界。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肩负更加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里程碑李树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和邓小平是站在历史时代巅峰上的两位巨人,中共七大和十四大是两个重要的里程...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东渐不仅客观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而且引发了中国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推动了中国哲学从古代传统向近代传统的转变,从而使得最初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通过中国化而对接上中国哲学传统和转化成中国哲学,并由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说,没有西学东渐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深入研究西学东渐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密切联系决不意味着它是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并不属于西学东渐的范畴。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各种西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结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者,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为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形式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实践化。此外,毛泽东还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中国化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8,(2):33-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是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由主体的三个能力和两个态度构成,即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掌握中国实际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爱国之心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来,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一历史的演进,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再从党的指导思想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性的内在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本质与时代特征。回溯这一历史,可发现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基本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现象,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匠和典范;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卓越领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奠基者。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和启示,主要是: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吴灿新 《探求》2023,(1):17-24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性的内在要求,是真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国情特质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伟大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近平 《创新》2009,3(2):69-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运用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民族化与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防止和反对来自“左”右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轨迹,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本文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出发,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提出了四点认识:(一)土长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二)新文化运动的波折是中国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三)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使其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四)五四运动及其同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