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喜欢《山西老年》的"辣味"和"热度"我是《山西老年》的一位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在此,我想以一名读者的身份提点自己的见解,我喜欢《山西老年》的"辣味"和"热度"。所谓"辣味",就是要敢于直面社会现象,敢于揭露阴暗面,点评问题不搞隔靴挠痒、蜻蜓点水,多些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比如《百姓心声》栏目就辣味十足,令人一睹为快。上一期的《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一 相似文献
2.
2012年《山西老年》多"多"益善翻阅藏书,看到前些年的《山西老年》,新旧刊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山西老年》,内容多了,情趣多了,作者多了,读者多了,发行量多了……这么多的"多",让人感到振奋和欣慰。在2012年,祝愿《山西老年》在这么多"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老年》教会我好好地活着我是一名离休干部,一生患过3种疾病,开过2次刀,是从死亡线上站起来的幸存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心理总是不平衡,常常埋怨命运为什么这样不公平,让自己有这么多病痛。在我踌躇之时,我看到了《山西老年》《快乐地活着》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在不断的感悟中唤起了我对生活的渴望与憧憬。从此,我把怕死神夺去生命的 相似文献
4.
我与《山西老年的》情缘退休前就听朋友说过《山西老年》是本不错的杂志。2001年我退休后,单位老干部科也为我订了一份,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结识《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5.
过节别忘了给老人一个红包浙江读者杨潘: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两代小辈身上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子女为了报答养育之恩,自二老70岁起,年年给他们送压岁钱,已连续坚持了4年。去年春节,他们的孙女和外孙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加入了向祖辈发压岁钱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2008年,我们新开辟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旨在加强编读间的互动、合作,目的只有一个:把杂志办得更好,满足读者更高的阅读需求。借助这个小平台,我们愿为您热情服务,与您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伴随我20多年屈指算来,《山西老年》陪伴我已经20多年了。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各地居住以及3次赴京参加笔友聚会,《山西老年》都一直伴随着我。我走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从未曾忘记,我和她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下来,我将所有的《山西老年》都一一地整理好,收藏好,保管好,从不舍得丢弃。 相似文献
8.
求助南雄市读者赵世隆:尊敬的《源流》杂志社编辑同志,我是南雄市界址镇大坑村委会松山村小组村民赵世隆,现74岁,是一个1965年入党的老党员。我自1961年起先后在大队、管理区担任 相似文献
9.
社区干部要尽快减负浙江读者金阿根:每次走进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都见几位社区干部个个忙得团团转。他们的手头总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就拿我所在的社区来说,辖5个小区,8000多人口(不包括外来租住户)。谁家的水管漏了,防盗门坏了,都会找上门来;谁家发生邻里矛盾、婆媳不和、夫妻闹架,社区干部也都得去 相似文献
10.
来信连州读者欧阳饴法:新版《源流》设的编读往来栏目很好。它给编、读者搭起了一个互动平台,同时附上编者回音,使之更贴近读者,颇为亲切。只有广开言路,耳听八方,平等对话,才能听到某些逆耳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1.
社区里面好人多陕西读者赵春安(李俊梅执笔):我叫赵春安,今年60岁,是陕西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社区退休职工,一直以来,我被权家河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心想着居民、一心为居民办实事、解民忧 相似文献
12.
高考后遗症武汉读者宋绍武:女儿终于高考完,眼下她正和几个同学在外地旅游散心。这一年多的高考倒计时里,我们都度日如年,家里始终笼罩着浓厚的临战氛围。即使现在女儿暂时不在家,我们仍保持着"非常时期"的生活习惯,说话做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那天一早,闹钟响后,我蹑手蹑脚地起床,老婆像得到了号令,腾地一下爬起来,进厨房里给女儿做营养早餐,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救了我两次秦皇岛读者王璐:我今年44岁,家有70岁的婆婆、病重的丈夫。2000年,丈夫下岗,他患有结核性胸膜炎,还有严重的腰椎损伤,不能劳动,还得给他支付昂贵的医疗费。我没有工作,儿子正在上高中,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田园社区雪中送炭,及时给我全家人办了低保。别看低保钱不多,可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从心眼里感谢社区,感谢党和政府。说心里话,我不愿向政府伸手,我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 相似文献
14.
感谢所有钟爱本刊的读者们,感谢所有给本刊来信的读者们。由于每期信件太多,编辑们却只能选择一篇刊登,于是那些经典的来信就像是小编的左手和右手,故此,编辑部全体成员商议决定:从本期起,凡是佳作,尽量选登! 相似文献
15.
你问我答杂志社的叔叔阿姨:《新少年》陪我走过了五个年头,我一直非常喜欢。我发现今年1~2期第74页《芦花鸡》一文中,有句话读来挺别扭。第二自然段写道:……可能我连老虎都不怕,就是一见到鸡,我的腿就哆嗦。这里的可能和就是也不是关联词啊。如果改成虽然和但是会好些吧? 相似文献
16.
街居干部能否帮助老年拆迁户解决租房难题安徽省蚌埠市读者王惠卿: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一些常年居住在棚户区里的老年居民,终于盼来了旧房改造的时机,老人们为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从心底感到高兴。但是,笔者了解到,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欣喜之余,又为自己在外难以租到房屋而犯愁。原因是,一些房主不愿意将自己的房子租给老年人居住,害怕老 相似文献
17.
小编最近发现,今年3月刊“职场漫谈”栏目中《总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一文的刊发,“炸”出了读者中不少“追星族”。看到自己偶像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他们既兴奋又骄傲,纷纷给小编留言、来信—— 相似文献
18.
@爱读书的小石头:读完2022年11月刊《愤怒时……》,我深有感触。我是一个控制不住脾气的人,与案例中的小杰相似。读完这篇文章,我学会了如何控制愤怒情绪,也懂得了向别人表达愤怒,不仅会伤害彼此关系,更会伤害自身。世上没有后悔药,今后我会像文中指导老师汪清华所说的那样,化愤怒为动力。小编:没错!我们都要做情绪的主人,而非被情绪奴役。相信多尝试几次后,你一定能从容处理愤怒情绪。 相似文献
19.
我希望看到这样一个老年社区北京读者余言:我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正在步入老龄阶段,我很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问题忧心。从现状来看,完全指望儿女养老是不现实的,完全依靠政府的服务机构去养老,恐怕目前也是政府力所不能及的,我认为建立老年社区也许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读者王耀国:读完2021年10月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感悟专业的真谛》一文中作者前往韩国游学的经历。我很敬佩她能勇敢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感悟教育事业的伟大,明晰目标和方向,坚定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相信,每个专业都有其美妙之处,只要找到真谛所在,就能唤醒心中的热爱,铺设我们自己的成才之路。小编:没错,热爱来源于理解和认同,也能促使我们在认定的道路上步伐坚定、昂首向前!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