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正的朋友     
王力 《百姓生活》2014,(3):30-30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天才画家。、如果有人能得到他的一幅画,一辈子吃喝不愁了。而晚年的毕加索却很孤独,尽管身边也不乏朋友,但他清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了这些画,亲人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这一切让毕加索极为苦恼,他很想身边能有一个陪他唠唠嗑、说说心里话的人。  相似文献   

2.
有歌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的情谊,无论相求相帮,伸手就应出自真心之意。古语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其间“义气”十足。但莎士比亚却劝说道:“不要对每一个新结交的人滥施你的交情。”又有先哲说:“对谁都是朋友,实质对谁都不是朋友。”  相似文献   

3.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4.
患难朋友     
结束监狱可怕的时光,我回到家。在大门口,我碰到女友玛吉卡。 “回来了?”她笑着说。那是一种善解人意的微笑,不像其他邻居常给我的鄙夷的笑。  相似文献   

5.
“肯定”就是要承认,发现,确定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并给予鼓励,不轻易地进行否定和批评;“肯定”式教学法就是在美术技能课中,教师一要“肯定”画,二要“肯定”人,三要“因材施肯”.“肯定”画,首先要善于鉴赏学生的画,其次发现学生的画有创见应给予“肯定”,再次学生的画很差也应给予“肯定”;“肯定”人一是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二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三是为了唤醒“沉睡的力量”,“因材施肯”就是根据学生性格和气质,兴趣和爱好,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相似文献   

6.
朋友的故事     
榴花如火 《社区》2005,(17):60-61
朋友属于那种先富起来的人。用他的话说,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点”“画”“表”在教学中的运用刘全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点”、“画”、“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以《百草园》一文为例,浅谈“点”、“画”、“表”的运用,请同...  相似文献   

8.
苇杭 《百姓生活》2014,(8):15-15
今年是马年,流行“马上体”: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如此等等,说到成功,最吉祥的一句话莫过于“马到成功”。“马上体”,马到成功,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固然无可厚非,但也暴露出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儿,他问大师:“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时间,而卖一幅画却要整整一年?”门采儿对青年画家说:“你不妨把时间倒过来,用一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说不定一天就能卖掉它。”  相似文献   

9.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4):6-7
董一蒙是彰武县西六家子乡九年制学校女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此,她和这里的许多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在西六,贫困孩子多,留守儿童多,这些特殊孩子是否感到了孤单和艰难?不过,董一蒙说:“我们身边有许多朋友。”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到西六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读正谢赫“六法”南朝谢赫所著《古画品录》,开篇即讲“画有六法”。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述谢赫“六法”以论画理之后,“六法”声名日著,各种论画著作鲜有不言“六法”者。然而,“六法”句读张彦远先就破句失读,后继者更是将错就错。1979年,...  相似文献   

11.
陕北延川布堆画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永坪镇一带称之为“摞花”,黄河沿岸一带称之为“拨花”,“布堆画”一词是由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3.
“诗中有画”在现代杜胜韩自从苏轼提出“诗中有画”、“诗画一律”后,千百年来人们更加自觉地追求诗画的共同美。不过,画与画不同,历代绘画格局发展流变,画宗画派更迭林立,各有美学追求。中国绘画发展史告诉我们,晋代以后绘画逐渐摆脱古拙的局面,开始走向精致和规...  相似文献   

14.
“留白”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是精心安排下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本文从中国画的“气韵”、“虚实”、“意境”与“惜墨如金”四个角度对中国画的“留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班里要转来一位新同学,人还没到,大家就先议论开了。 有的说:“不知道她长得什么样子,成绩好不好。”“就是!可能还是个竞争对手呢!”一个男生朝着班里成绩不错的女生说。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味道     
自习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画秋天,口味秋天的味道。“我画的是秋风。”小坤拿着画笔有舞动树枝和落叶的画说。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8,(10):38-39
给其他大象画“肖像画” 泰国一只7岁的大象彼得在主人的教导下,很快就学会了用鼻子夹着画笔在雪白的帆布上作画。彼得最令人惊叹的本领就是能为其他大象伙伴画“肖像画”,它画出的大象肖像惟妙惟肖,神态逼真。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嘴不刁、孩叫。(g。)娃, 有个毛病乱涂鸦。 崭新课本真漂亮, 他给画得不像样。 插图女孩像天仙, 他把胡子画嘴边。 插图奶奶拄手杖, 他给肩上画支枪。 画完越看越好玩, “哈哈哈哈”笑没完! 孕娃把书扔桌上, 看到桌子明又亮。 桌上画个大王八, 只画身子没脑瓜。 再画一只大灰狼, 眼睛画在屁股上。 画完越看越有趣儿, “哈哈哈哈”笑岔气儿! 眼前墙壁白又白, 孕娃他又画起来。 先画一个大魔王, 张牙舞爪真猖狂。 又画一个大妖怪, 青面撩牙把人害。 画完越看越高兴, 又是唱来又是蹦! 孕娃画完有点累, 钻进被窝他就睡。 一阵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