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河位于固原县东南方向,在今红河公社境内,距固原县城约一百华里,和甘肃省的镇原县相接。 1936年红军西征部队从陕北过来迎接红二方面军时,曾在这一带驻了一个时期。为了团结抗日,红军在这一带建立了很多抗敌  相似文献   

2.
国仇家恨,不共戴天。60年前日寇侵华,南康人民奋起斗争,惨烈悲壮。日寇在南康罪恶滔天1945年1月驻湘日军分两路向赣南和粤北侵袭,2月3日进入赣县沙地,随后沿赣粤公路占领东坑、潭口、东山和南康县城。从2月7日至7月初,占领南康县5  相似文献   

3.
1935年是陕甘边、陕北红军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一年。二月陕甘边、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敌人对于两支红军和两块根据地的统一深感不安,故决定对陕北进行第二次“围剿”。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一连解放六座县城,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引起敌人更大恐慌,国民党蒋介石随之进行第三次“围剿”。这一年,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也在陕北恶性发展,并进一步发展为肃反运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了这个严重错误,使陕北成为中共中央、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日后北上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生八十周年的日子里,一个红军战士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红军长征初期的艰苦岁月,周恩来付主席三次到我们红一师三团,亲率我们行军、作战,突破层层封锁线,向着毛主席指出的路线胜利前进的情景,使我更加深切地怀念周总理。他在红军艰苦长征、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所立下的卓越功勋,永远激励着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5.
齐木 《中华魂》2014,(6):49-51
正诗言志,歌咏言。近期读毛泽东《沁园春·雪》诞生前后的历史,感触颇深。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在延长县县城召集军委扩大会议,部署东征的战备工作。2月5日到20日,毛泽东驻节东距黄河20华里的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2月6日,大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西北高原格外壮丽,激发了毛泽东的诗兴才思。2月7日清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徐海东、程子华同志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北红军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了。这两支红军的会师,拉响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前奏曲,为陕北作为“全国革命的总后方”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本文想就永坪会师及其意义作以浅析。一、永坪会师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由于张国涛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四、五  相似文献   

7.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适应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陕西省委提出两项互相联系的重要战略,即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之后,陕北各路红军也于1935年初改编为红二十七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创建经历了一个由建立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支红军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了两支红军、两个苏区的统一领导,为中共中央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红军和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威望。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动而朴实的语言,形象、逼真地记录和描述了刘志丹为创建、发展、巩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这不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而且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相似文献   

9.
张学谦 《中华魂》2016,(4):41-43
今天的座谈会是纪念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陕北党的重要领导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马明方伯伯诞辰110周年。我的父亲张达志曾经在明方伯伯的领导下,与明方伯伯一起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中,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创建,并在斗争中结下了兄弟般的  相似文献   

10.
陕北红军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这一相对偏僻的地方,不但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及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陕北红军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统一、由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陕北红军建立后,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最终落脚陕北,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的下寺湾会议 ,分析了中央初到陕北时的军政形势 ,制定了红军在陕北的行动方针 ,纠正了陕北肃反中的错误 ,重新实现了中央的军政组织分工 ,并确定了中央在陕北的对外名义 ,等等 ,这为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立足 ,实现奠基陕北和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方针的转变 ,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36年春,春寒料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4个月的中央红军,就进行了渡河东征的壮举。处于蒋、阎军队合力“围剿”之中的红军,何以箭锋一转,决意东征呢?其实,这正是毛泽东的一着高棋,也是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的又一大手笔。蒋、阎南北夹击,毛泽东果断决定:渡河东征,进军山西,北上抗日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红军。于是,一面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及陕甘宁的其他国民党军队由西安向北“围剿”红军,一面电令阎锡山出兵陕西,由北向南进逼,形…  相似文献   

13.
1939年7月16日,日军占领澄海县城,在小小城区屠杀1000余人。1940年2月26日夜,国民党独九旅625团第一营营长陈式珪率汕青游击队、洪之政部和澄海李少如的自卫团第三、第四两个中队联合反攻澄海城。翌日炮声刚响,第三中队长陈细月便  相似文献   

14.
长征是以红军历经了两万五千里的跋山涉水,最后抵达陕北而胜利宣告结束的。但在这个伟大胜利的背后,却有一幕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剧,这就是党和红军遭到了巨大损失。据近年来的资料统计,长征前夕,全国红军总兵力约二十万多一点,但到达陕北时,仅剩下七万余人(包括南方八省的红军);而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则由出发时的八万之众(包括一万多随军民工),降到七、八千人,减员达百分之九十。每论及这幕悲剧,几乎所有的党史书籍及论者都  相似文献   

15.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少将陈远波的山歌唱得好,在土地革命时期,他用山歌鼓舞士气,为动员民众参军参战作出了贡献,毛泽东亲自授予他——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认识了陈远波。在那年的4月,毛泽东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一带,随后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一个排来到兴国。兴国县党组织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欢迎红军来到,并在大会上安排演出兴国山歌剧《送郎当红军》。毛泽东参加了欢迎大会,并在会上作了演说。当演唱山歌剧开始时,只  相似文献   

17.
1942年4月29日,日军占领缅北重镇腊戍,切断滇缅公路。5月3日占领云南龙潞边区重镇畹町,5月4日占领芒市、龙陵,5月10日占领梁河、腾冲。在短短的七天之内,日军前锋直达怒江沿岸,占领了云南边疆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同时企图渡过怒江,占领昆明、重庆,从南北两个方面把中国死死卡住。云南边疆地区突然间变成了生死攸关的抗战前线。在中华民族共同的危机面前,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救国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18.
中共处理福建事变的失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中共通过争取粤系、滇系和川系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对华北、西北等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巩固了长征胜利的成果,为中共立足陕北,继续领导全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经 《老友》2014,(8):57-57
正1928年1月5日,工农革命军占领了赣西南重镇遂川县城。1月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正式挂牌成立。毛泽东欣然命笔,手书一联以示庆贺: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看今朝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也就在同月,奉前委命令在遂川草林圩工作的罗荣桓、曾士峨带领宣传队,分头深入到各个村镇角落。部队在万寿宫召开群众大会。为了渲染气氛,罗荣桓即兴拟了一联:为革命而牺牲死当欢笑;救工农出水火我应勤劳。2月中旬,以贺国庆保存的一支枪为基础,莲花县赤卫队宣告成立。4月底,莲花县赤卫队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出版著述和报刊文章中有不同的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二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指挥下,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