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的年轻人中流行一句话“一个崭新的金融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使许多敏感的年轻人较早地“下海”。玩一把,过一下“投资升值”的瘾。或许只是一个梦,可这个梦无疑是诱人的。下面四位上海的年轻人,自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与心得体会,读后颇令人回味。如果有可能的话,5年之後,我们还会采访他们。——主持人马笑虹投资磁卡择优而藏子波成功者档案随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目前老百姓已不再满足於吃得好、穿得暖,而开始对各种各样的投资渠道产生了兴趣,如股票、债券、邮票、钱币等等。电话磁卡由於其…  相似文献   

2.
丁愚 《成才与就业》2013,(21):44-45
他来自江西婺源,青少年时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他技校毕业在老家务农一年后,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到上海后他刻苦学习,拿到了维修电工高级证书,还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被徐汇区业余大学录取;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2010-2012年终身学习优秀学员”,并享受户籍进沪政策。他说:“学习有助于工作,我要学习、工作两不误,将学习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3.
《市民》2006,(9):80-85
从任何角度来看,上海都是奇特和有足够分量的城市标本:它在国内是龙头。在国际上是窗口,背负着“看中国要看上海”的重责大任,一方面,它因“国际化大都市”的招牌而备受尊崇甚至艳羡.另一方面,则遭遇着众说纷纭的非议和指责——学术界和政治界在“政府强势.文化保守”上做足了文章。上海人处境也很尴尬.他们的全部自得和自恃在“阿拉上海人”中溢于言表,而身后堆积了满地以轻慢和讥讽为主谓的议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批名牌洋货的长驱直入,以及沿海或内地产品的“揭竿而起”,几十年来曾睥睨群雄的上海货,就如袅袅婷婷的姑娘变成了人过中年的半老徐娘,失去当年绰约风姿。纵观全国市场,电视机荣登榜首的是“长虹”,电冰箱鹤立鸡群的是“海尔”,洗衣机遥遥领先的是“小天鹅”,空调器名列前茅的是“春兰”……而上海的家电产品几乎没有一个在国内是领先的。即使上海传统优势产品,如今也是摇摇欲坠之势。这种状况与10多年前“全国名牌产品上海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下海”到私企任职成为媒体报道热点:先是热炒江苏盐城四位处级领导干部先后辞职“下海”;后来又大肆报道浙江温州两位副市长“下海”。一些新闻单位评价这一现象时,称它反映了干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趋势,昭示了传统“官念”逐渐淡化,并以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值得赞许和褒扬。对这种不加分析的叫好声,笔者不敢苟同。细细想来,官员“下海”中,不少地方值得深思:其一,私营企业主为什么聘用他们?党政干部中不乏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人才,私营企业主如青睐他们,自然很正常。但“下海”官员中,除少数原为企业…  相似文献   

6.
伍振 《社区》2015,(15):48-49
与上海外滩一步之遥,有一条方浜路,邻近老城隍庙的一段;已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上海老街”。曾经风靡大上海的一代女星周璇便是老街上最受欢迎的明星。若要回眸往昔,探究旧上海,“上海老街”将带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00年前老上海的繁华。  相似文献   

7.
冯晓蔚 《中华魂》2010,(6):30-32
熊瑾玎,1886年生于湖南长沙。曾参加毛泽东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在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担任过教导主任。曾为毛泽东、何叔衡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筹措了旅费。1927年“马日事变”后,遭反动派通缉,于10月逃亡汉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任会计。后至湘鄂西苏区。任宣传教育部长兼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以“人”为其本位,这个“人”主要指普通意义的“市民”。离开了“市民”这个大前提,所谓上海文化将无从谈起。由“自发”到“自足”到“自觉”,上海文化经历了“艺术形态”──“生活形态”─—“文化形态”如此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纵观之,“市民性”贯穿了上海文化自发端而发展的全部演进过程。指证市民性是上海文化的主色调,目的在于清醒认识上海文化的质地和走势,进而有效地对它加以改造和优化,将其提升到市民意识、市民理想的更高境界,以适应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中华魂》2014,(23):43-47
1929年9月27日,上海《申报》第四版登载国民党将领张贞发白福建的电报:“毛泽东在龙岩病故。”随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一则1000多字的讣告。这一捕风捉影的消息是有原由的。1929年6月22日,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  相似文献   

10.
振兴、改造上海的三幅蓝图——《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关于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是上海研究的重要成果。“上海学”学科的出现,是上海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上海学”目前还处在开创阶段,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手段方法等等,还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性,不少人因此对是否有可能开展“上海学”研究还存在着疑虑和彷徨。为有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田大金 《老友》2012,(5):9-9
何长工,原名何坤。1923年,他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在湖南省南县及华容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的一天,何坤向在武汉代管中共湖南省委工作的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白色恐怖笼罩湖南。毛泽东对他说:“你的目标太大,不宜再回南县、华容两县工作。”毛泽东又说:“你的名字也太显眼,要改一改。”何坤说:“改什么好呢?”毛泽东想了想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学过工吗?就叫何长工吧!”毛泽东风趣地说:“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打长工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2013年11月召开的“毛泽东遗产:思想·制度·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毛泽东与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迁”、“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及制度的关系”、“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研究:史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研读,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是最早具体落实毛泽东提出15年赶超英国,提前实现工业发展纲要的地方官员。三年"大跃进"时期,上海在"大炼钢铁"运动中首当其冲。由于全国范围内各级领导对城市工业的管理与发展不很了解,因此特别希望原来具有相当工业基础的上海能够在工业"大跃进"上拿出经验和成果,走通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海逐渐成为大炼钢铁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所到之处,不时传来某某作家投笔从商,某某教授弃教入市之闻,甚至在国家机关中,也不乏弃政从商、开公司做生意者。一时间,文人“下海”似乎成了时髦之举。下海者如英雄弄潮,未下海者也跃跃欲试。对此,社会上便有种种评论,或褒或贬。笔者认为,对知识分子“下海”之所以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极端对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副产品市场巨大,由于上海土地级差和劳动力成本高,生产同样的农产品,成本比周边地区至少高出15%,产品竞争的劣势显而易见。这是外地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很大的成本优势。通过对上海农副产品供需情况的资料分析和数据比较,可知上海周边地区农副产品“接轨上海”的机遇、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作为坐标和轴心,上海应打出“江南都市文化”的旗帜。北京应该走欧洲模式,而上海要多靠近一下美国模式。上海要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具体路径和战略上都要有具体的跟进保障措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至少要对2020年的目标有所打算,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同步的。以长远发展目标计,上海的文化目标应当提“国际文化都市圈”。把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和“四个中心”相结合,通过市场引领、品牌培育恢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有这方面意识的发行方。在文化大发展中如果只是讲赚钱不讲普世价值,那么危机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学文学院各部门的同志经过广泛和详尽的商讨,充分的准备,在市府、市教卫办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上海学研讨会”今天终于召开了。这次会议是继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和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相继召开以后的又一次盛会。它能够起到两大发展战略研究的助手作用。“上海”在自然地理或行政区划上是一个地理名词。上海之能被提到“上海学”的地位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完全是由于它的天赋地形优势和人力勤奋经营造成的重要地位的现实所决定的。不是谁想给一个地方加冕为“××学”就行的。新学科或分支学科的产生,是根据学术发展的趋势、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的程度而达成的。这里不存在什么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土地储备“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是实施“十一五”土地储备发展规划的政策依据,建立有上海特色的“政府主导、市区联手、市场运作、分责共享”土地储备制度是深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发财高小康前年有一家电视台以《下海者的酸甜苦辣》为题推出了八集电视专访节目,节目中邀请的嘉宾就是“下海”者──二十位百万富翁。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二十位富翁后写了篇文章报道他们,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我深深感到,如果仅仅从财富的角度认识他们,绝对...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上海在由小县城迈向大都市的自我发展过程中成就了近代“食都上海”。透过近代上海老饭店岁月的闸门 ,本文对近代上海食都的形成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 ,充分展现了近代“食都上海”的个性特色 ,揭示了其所体现的近代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本色 ,并从中勾勒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斑斑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