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是各族人民的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这一规定,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人民武装力量永远掌握在无产阶级手  相似文献   

2.
“(XX)汉”是禅宗语录中高频使用的称呼语,其语义内涵丰富,有着特定的禅宗行业意义。从语用表达看,“(XX)汉”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情感表达、主观评价和警示学人等语用效力。禅宗文献中首次出现了“(XX)汉”的褒义用法,使得“汉”从原来的贬称发展为一般的通称,成为现代汉语“(XX)汉”用法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画说老北京     
东长赛街道一幅画的是东长安街。在北京城里,人们对於街道的称呼与其它城市不大相同,普遍地叫做“胡同”。为什麽会如此呢?技书上说,有这样两条原因。其一,“胡同”一词始用於元代,而其本义是蒙古语“井”的意思。也许这与草原上水少有关系,凡人能居住的地方必须有水,所以“井”变成了人们居住地的代称。其二,《宛署维记》中说:胡同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这两条不知道以哪个为准,好像都有一些道理。不过,除了多数称呼“胡同”,也有少数称呼“街”的。东长安街就是一个。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是对榇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gr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指南。”o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Q部分。研究邓小平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思想对我国的军队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加强思自政治建设,强调军队建设的革命化“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0他指出军队“不注意思想和政治工作,成天忙于事务,……很危险,”D“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几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o要永远把坚持正确…  相似文献   

5.
论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称呼语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它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言语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称呼语除了起“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的联系”这一根本作用以外,还具有社交指示功能,即角色认同指示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以及交际动机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6.
《江海纵横》2008,(1):32-33
对于女子的不同年龄,有与之对应的不同称呼。譬如,女孩12岁往往被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16岁则被称为“碧玉年华”;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 在对于女性年龄这么多代称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豆蔻年华”。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有香味”。这种称呼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少女,看起来就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那般美好。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用来称呼人物名称的词语。表人的名称的称呼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姓名,后一部分是职务、称呼等。两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弄清它们的内部结构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例如“雷锋同志”,前面的“雷锋”与后面的“同志”指的是同一个人,两部分之间具有同位关系。又如“祥林妻”,前面的“祥林”是限制后面的“妻”的,两部分之间具有偏正关系。弄清了“雷锋”与“同志”之间的同位关系和“祥林”与“妻”之间的偏正关系,我们就从整体上把握住了“雷锋同志”和“祥林妻”这两个称呼语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8.
严姗  隽晓楠 《21世纪》2010,(10):72-72
你可以仍旧称呼他们“佣人”或“保姆”,当然,更确切的说法是“家政服务人员”,但如果你还认为这是个低学历、低收入、低社会地位的“三低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在海外。  相似文献   

9.
魏艾民 《百姓生活》2013,(10):15-15
一天晚上,接一位老同志之子的电话.告诉我,老人家已去世,他临终很安详,自称有“开国老兵”的荣誉,知足了。接过电话,我的情感是复杂的,悲伤伴随着一丝安慰,而更多的是深深思考。开国老兵,一个多么响亮的称呼,一个背负着沉甸甸历史的称呼,更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称呼。这,不论是老同志自称,还是众人称之,都会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废除旧军队压迫老百姓的旧传统中创立的。它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展示了我军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的高贵品质,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服困难、战胜强大之敌,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培育的,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军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民子弟兵。我们这支军队不是为  相似文献   

11.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梦幻     
初读这篇章被作幽默诙谐、轻松舒缓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觉得李敖简直就是个大顽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在人物的称呼上。有时端庄典雅,充满真情。外祖母、妈妈、爸爸的称呼自然要恭恭敬敬、真真切切,一本正经;有时却又自然从俗,嘻嘻哈哈,充满灵性.兄妹八人一拨是“六千金”,另—拨是“元宝”;自己的外祖母,不称姥姥,却要叫做“妈妈的妈妈”“老太太”,爸爸变成了“老子”,妈妈也成了“小头目”“孩子王”,人物角色忽正忽反,忽上忽下,庄谐结合,倒错之中显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纪洞天 《社区》2010,(8):29-29
中国有几个邻国其国名是由中国皇帝命名的而且沿用至今,委实有点意思。 日本(Japan) 在我国南北朝时宋国范哗所著的《后汉书》中说,汉光武帝刘秀时在接见东瀛的使者时,封其国的国王为倭王,所以有了“汉委倭王”之记载。“倭”是对日人的最早称呼。“倭”字的意思包括:难看的。丑陋的,矮小的;说话,办事哕里哕唆的;单纯,听话的意思。对友邦如此称呼确实欠妥。  相似文献   

14.
以"子弟兵"为主题的抗战歌曲,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抗击日寇、保家卫国、亲民爱民的先进形象。红军军歌唱响革命旋律、边区子弟兵群体的出现及其战绩、子弟兵军歌的产生,是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形成基础。抗战歌曲中有关"子弟兵"形象的主要内容有:子弟兵的英勇抗战、参加子弟兵无上光荣、子弟兵优秀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政治引导表现在:一方面,界定"子弟兵"内涵并赋予其政治意义,规制着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发展;另一方面,以解决军民矛盾问题为导向,引领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称呼语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意义及其功能的变化。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同志”、“小姐”等几个常用的称呼语做历时的研究,试图分析社会发展和语义演变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语亲属称谓和称呼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称谓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分的名称,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招呼言谈对象的一种方式。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应当给予明确的区分。称谓属于语义范畴,称谓词的词义必定表示某种人际关系或身份,但不一定能用于面称;称呼属于语用范畴,称呼语必须能用于面称,但不一定表示人际关系或身分。大量称谓词可用作称呼语,如爸爸、妈妈、科长、经理、老师等;但有一些却不行,如丈夫、妻子、科员、职员、学生等。姓名不是称谓词,但可以作称呼语;有些著词和“的”字短语,如王人蛋、老畜牲、狗东西、卖菜的等,也可以作称呼语而非称…  相似文献   

18.
薛立永 《社区》2012,(24):45-45
现在社会上评选的各种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很多,可“邻里形象大使”这个称呼也许您尚未听说过,我的姥姥就被邻居们尊称为“邻里形象大使”。这个尊称的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调查数据表明“小姐”称谓由于地区、行业、社会地位和交际场合的不同形成了认知和使用的差异。在女性地位越高的地区,“小姐”称谓的泛尊称认同度就越高。娱乐场合是“小姐”称谓接受率最高的场合。“小姐”称谓在大多数省会城市具有正面意义。“小姐”作为“从事色情行业的女子”通常只用背称。而当面打招呼时,“小姐”也还属于泛尊称。一些地方的女性不太习惯称呼或被称为“小姐”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别人误会或者当地有自己独特的称呼年轻女性的方式。然而,语言的发展具有政治、经济强势的地域或城市的主导作用。“小姐”称谓的认可和使用还在不断发展申。  相似文献   

20.
德语和汉语的称呼代词分别有两类。从数量和形式上看,它们似乎很一致,但其各自的应用语境和文化内涵却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众多实例的分析来揭示德汉称呼代词语义的非对应性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学者对称呼词的V、T分类说并不适用于汉语;为防止中德跨文化语言交际可能出现的失误,必须重视“du”和“你”、“Sie”和“您”之间的非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