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理论逻辑上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生态学三种主要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域主要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的构想等方面.总体上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主要呈现批判性、分散性、多样性、非激进化、非独立化等倾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蔡萍  华章琳 《学术论坛》2007,30(7):66-69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作为试图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与研究,但是在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定位上存在着一个有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的初露端倪吸引了众多学者从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二者的关联视角展开争论。从生态学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审视在现实性和可能性两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转向,从人与自然界关系层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这次理论转向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还原了生态学向度,对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二者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生态危机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直接将生态危机及自然观问题作为其研究的主题,形成了较系统的生态危机理论与社会自然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生态危机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重新评价传统自然观,批判资本主义盘剥自然的反生态性自然观,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完善注入了新的元素,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以及生存方式中过度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滥用,以及过度消费所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生态政治哲学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态政治思潮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论无知,力图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生态方面构建全新的社会制度即生态社会主义.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背景下,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姚修杰 《北方论丛》2018,(1):125-13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阐释了当代社会产生生态危机产生的真实根源,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以及当前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无解性.与此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体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消解生态危机的中心话语权,指出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与此同时,历史和科学的事实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实践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认识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认清它所存在的某些理论不足.在新时代的今天,重新思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它的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加以仔细甄别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于当前我们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理论,以及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庆娣 《学术论坛》2008,31(3):18-21
福斯特以"反生态的马克思"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核心问题"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重建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奥康纳阵营的学者们对福斯特关于"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的论证提出批评.但是,只有回到福斯特和马克思的文本,结合全球生态问题,才能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8-34
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分别代表了生态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奥康纳代表的是第一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福斯特代表的是第二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生态思想无论从理论出发点、理论发展进路、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判断,还是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都有本质的不同。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生态思想的差异性,既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中国实现五位一体的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兴学派.在对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态问题的批判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稳态经济理论,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批判资本主义现实、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促进生态和谐都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卯生 《中州学刊》2012,(2):113-117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现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首次提出"马克思的生态学"概念,而且建构起绿色氛围最为浓厚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以生态问题为切入点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变革的带有绿色标志的红色理论。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阈,试图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生态学之间的内在联结;通过梳理和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以期揭示出资本主义反生态的制度本性;通过论证社会正义运动与环境正义运动内在联合是生态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希冀探寻到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社会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刘巍  杨紫桂 《理论界》2008,(3):113-114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深刻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含有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而这些思想都是源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断裂"的理论,这一理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福斯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的期望,形成了自己独具特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重建的理论范式: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倡导人类中心观,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及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但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发展观与价值观等理论的探索与其指导下的实践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结合时代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大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已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理念,现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目前在消费领域已出现了新的异化消费,要想消除生态危机和异化消费,就必须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刘杨 《理论界》2015,(2):9-12
威廉·莱斯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人物,对于推动这一思潮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热衷于从不同视角解读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呈现出论域多元化、研究纵深化的特征。把握当前莱斯思想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力图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以此融合的视角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生态危机,努力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层矛盾.威廉·莱斯、本·阿格尔、高兹、福斯特、詹姆斯·奥康纳等人是其代表,他们展示了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多维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问题以生态危机的形式凸显以及人们生态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现代生态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内容之一.威廉·莱易斯是加拿大著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著主要发表在20世纪的7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成熟期,莱易斯在对资本主义生态学批判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开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思想为主线,开展了三个层面的理论研究:第一个层面是以马克思的"社会代谢"概念为核心,重建马克思的自然本体论;第二个层面是以马克思的自然本体论的"自然—社会"框架或生态辩证法改造环境社会学,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生态科学的社会学;第三个层面是把马克思的物质代谢理论运用于研究生态帝国主义现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理论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打通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下实践的关系,进而对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最重要的问题,即气候恶化和粮食危机,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以此论证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这一批判性的反思,既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又展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世界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全球化背景中并在对全球性问题的解答中获得新的时代性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当代环境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可能性,在生态理论基础上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理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必然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全球意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和视角,即世界性的眼光,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中对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作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印证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的科学普世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气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意识经历了摸索、转折、发展、创新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期的内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否有自己的生态思想,或者马克思是否是一个生态学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研究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不同解读。主要包括:以阿格尔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否定派,以帕森斯、佩珀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辩护派,以奥康纳、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建派。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读中,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价值已经得到深刻的挖掘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