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章太炎的经济思想极富时代特色。一方面,作为国学素养极其深厚的“传统”知识分子,他希望从传统经济理论中汲取整合国民经济的良方;另一方面,他又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颇有兴趣,属意于学习西方列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章太炎的经济思想中,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始终都在若隐若现,其浓厚的“过渡性”造成了章太炎经济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谈日中两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差异阎雪雯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在门户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之前,两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迈开了近代化的艰难步伐,...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重炮军舰先后打开了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人开始从夜郎自大的迷梦中惊醒,日本也在侵略者的威逼下垂丧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日美亲善条约》。但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在同样历史条件下,中日两国却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被打开大门后经过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被西方史学家喻为亚洲的“凤凰”、东方的“慧星”;中国却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何看待中日两国近代发展的不同道路,史学界已进行了大量地研究,拙文力图从比较史学的角度对封建制度末期日中封建制结构、统治基础、思想文化作一比较,说明日中近代发展道路不同的根源,倘有不当之处,敬请史学界前辈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4.
五四知识分子在“医国”思想的支配下走出了国门,他们在初期大多数都没有选择学习文学。然而,随着异国体验的加深和自身精神的发展,他们开始转向文学,从“医国”走向了“医人”。在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识分子直接走上文学之路正是“医人”思想影响的结果。梳理五四留学生的这一精神历程,并分析五四精神的本质特征,认为它是五四知识分子受西医思维的影响而对中国采取的一种破坏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明清鼎革之后,中日两国围绕着“华夷之辨”而展开“脱夷”思想的建构。一方面,清统治阶层通过构建“华夷一家”而消弭“华夷之辨”的紧张性,为其统治中国提供了学理依据;一方面,日本江户学人则视中国大陆发生了“华夷变态”,并由此塑造“日本为中华”的优越论。这两种似同实异的“脱夷”思想更间接影响了西方“民族观”在近代中日的传播与演变。换言之,近代中日两国对西方“民族”观念的不同接受历程,正是明清鼎革后中日“脱夷”思想在近代的回响。  相似文献   

6.
16世纪开始的西风东渐对中日两国影响极大,在同样面临西方殖民势力东侵,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之初,两国的知识分子都无可避免地要做出必然反应。中国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文化与科学之始,既不一概排拒,也非全盘接纳。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排拒西方文化与科学;二是说接纳西方文化与科学的知识分子也并非广泛接受。日本知识分子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常以汉文化作为衡量西方文化的尺度;二是对西方文化充满好奇,主动积极进行钻研与吸收。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知识分子吸纳西学未能持续,日本知识分子吸收西学几无间断。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年代前后,沉睡的中国大地上进发出了一股以“尚强富”的新价值观为主体的近代洋务思潮,它标志着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股来势凶猛的洋务思潮,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国的“富强之术”,提倡办“洋务”,“采西学”,呼吁学习西方以自强,使中国社会近代化。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日渐扩大。在这股思潮中,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洋务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变法图强的观点,论述了近代化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他们的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国近代化思潮的最高…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代表人物胡适的思想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深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毕生坚守“进化思想模式”;②是杜威的忠实信徒,但不是一个“好”的实用主义者,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移植来的学说,引起了“桔逾淮而北为枳”之效;③摒弃了传统的“排拒”意识,不懈地追求“独立”意识——不依附任何党派,主张言论自由、民主秩序、思想意识的宽容等。文章揭示出受传统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价值观念后思想的变化,隐喻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西化”论者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日“开国”的历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国”是地理大发现、西势东侵和工业革命以来东方国家历史上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意指一个国家放弃锁国闭关政策,实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上看,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的“开国”,是东方世界中较具典型意义的,其中,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开国”是被动的,在西方列强的攻击下沦为半殖民地,而“远东孤儿”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外压,则以灵巧、现实的态度,成功地实现了开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可见,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命运与其“开国”进程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人格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人格角度观察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可分为独立型、依附型和人格断裂型三种。独立型知识分子以“思想自由 ,远离权力”为人格的外部特征 ;依附型以“掌握权力或思想为权力服务”为人格外部特征 ;断裂型以“思想与行动的转化”为特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人格问题是与国家发展方向、国民性及知识分子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1840年前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日两国的先进分子都意识到了近代海防的重要性,他们著书立说,提出了两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近代海防思想。随着两国海防思想的兴起、发展、成熟,两国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最终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在萌芽期就被日本超过,失败的种子在初期已被埋下。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日本之根本问题是现代化的取向问题。对此客观问题的主观把握是日本在对“西力东渐”回应的不断转换中方得渐悟的。此回应过程大致经历了被动“开国”———攘夷运动的高涨———主动“开国” ,幕末的两大政治问题可视为对西方回应的两种不同方式。日本完成其发展路向的快速转换 ,不仅在于现代文明的挑战给予了日本一个必然选择 ,还在于其自身的优秀品质、历史因素及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戈尔的早期欧洲崇拜者"裹挟"了西方批评者,一战中西方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又对泰戈尔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他在西方国家演讲时,要求西方多重视东方思想。可是,当泰戈尔在中国演讲也遵循这一思路的时候,那些想要改造中国的激进派面前就出现了一些传统保守派。这就势必会导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觉得与保守主义者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5.
梁廷柟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名儒,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在鸦片战争前后,曾热情支持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与林则徐过从甚密,两人在"夷情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本文试图对两人的"夷情观"加以比较,以深化对梁廷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思想尽管来源庞杂,但日本传统文化对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趣味"的养成与日本"江户情趣"有很大的关系.他的"颓废"思想有西方唯美思潮的影响,也有佛道的影子.而对日本平安时代"物哀"与"谐趣"的文学传统体悟与吸纳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同为东方的中日在吸收西方文化时某些共同的倾向.从东西比较文学的立场看,周作人和永井荷风代表西方唯美主义文学在中日的最初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均为对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但中国加入WTO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平等互惠;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单方面向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开放,带有明显的侵略性和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18.
对外开放,相对于闭关锁国而言,它是主权国家的一种政策行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时外开放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建树是:深刻阐发了"中国不能离开世界"的思想;坚决主张"向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的东西学习"的思想;反复强调"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之上"的思想;必须坚持"批判继承与学创结合并逐步赶超"的思想;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往来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思想等。尽管还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甚至一度还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却是一个反映了具体的历史条件与时代任务的卓越创造,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时代光辉。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和理论,对于推动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著作之一,《日本杂事诗》对于当时国人了解日本、认清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杂事诗》的“定本”和“原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出版十余年后对其进行有意识的修改,包含着对日本的重新审视和评价。通过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通过担任驻日文化参赞等一系列外交职务,黄遵宪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民主观念逐步形成,对日本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这无疑代表了当时先进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日本观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