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西原地区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分别于2001年2月和2004年4月发生两起较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发起的游行示威及骚乱,对西原地区,乃至于对越南整个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社会成员共同向往的理想社会。中国社会从古至今和谐一直是主旋律,应该说除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外,宗教文化对社会和谐也起到了重要的维系作用。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反映,更多地表现为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种族间的紧张关系多年来都是英国一个潜在的危机。到了80年代,由于大量的失业、贫困以及其他一些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爆发,达到了危急的关头。具体表现为在路易肖、唐科斯塔克以及布拉克斯顿等地发生了聚众骚乱的现象。新闻界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报导,斯卡曼对此也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底、9月初,在俄罗斯联邦连续发生了4次恐怖袭击事件,其中9月1日发生在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导致331人遇难、700多人受伤,其规模空前、后果惨重,被外界称为俄罗斯的“9·11”事件。此次人质事件暴露了俄社会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凸显了根深蒂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预示俄今后的反恐任重道远。一、人质事件源于俄严重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普京执政后,推行强硬政策,实施市场经济改革,打击社会犯罪,从总体上扭转了叶利钦时期出现的延续近10年的社会动荡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稳定。但从苏联时期就开始的、导致俄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1987年9月27日,骚乱第一次在拉萨发生。笔者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门内,目睹了骚乱分子穷凶极恶地焚烧汽车的场面。高原古城,从此失去了往昔的宁静、安详。 1987年9月27日至1989年3月7日,分裂主义分子先后在拉萨制造了十几起骚乱事件,进行了一次次行、砸、抢、烧、杀的疯狂表演。商店不能营业,工厂不能开工,学生不能上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每逢节假日和宗教活动日,人们总是提心吊胆,没有任何欢娱的心境。拉萨,陷入了紧张、压抑的气氛中。 1989年3月7日晚,人们收看了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宗教对社会、政治的影响,美国学者甚至将宗教因素作为"了解历史、政治、社会甚至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陆继鹏 《世界民族》2007,114(4):29-38
时至今日,困扰了泰国政府一百多年的泰南四府民族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①近年来,泰南地区几乎平均每周就有一次暴力事件发生。据统计,自2004年泰南发生不靖事件以来,也拉、北大年和那拉提瓦当地暴力事件持续不断,迄今已有逾二千人死于爆炸、枪击、绑架等各类袭击事件,死者有军人、政府官员、教师和平民百姓等。②与世界上存在严重民族问题的国家相似,泰南四府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国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就内部因素来说,泰南四府的特殊历史发展进程、偏于南疆的地理条件、马来人穆斯林占主体的民族构成、以伊斯兰教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8.
唐桓 《世界民族》2005,(2):9-17
越南西原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及目前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导致了近几年该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越演越烈。在该地区接连发生要求民族自治乃至分离的反政府暴乱后,多批当地上人逃往柬埔寨避难,形成令越、柬两国政府都非常头痛的上人问题,对柬埔寨国内政治局势以及越南、柬埔寨、美国、联合国难民署等各方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撒拉族饮食文化在特殊的经济生产方式、伊斯兰宗教文化信仰、高原气候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展现了独到的民族和地域特点,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盛开的鲜花。本文通过对撒拉族饮食文化形成的因素,撒拉族日常生活及节庆礼俗中的饮食文化及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在现在化进程中撒拉族饮食文化发生的变迁,并提出传承和创新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迫在眉睫,需引起政府、社会及撒拉人个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宗教包容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一个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力图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并且集中阐述马来西亚是如何通过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来实现国内的宗教包容。马来西亚的宗教问题给宗教包容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天主教刊物《先驱报》要求在该刊物上使用"阿拉"一词。现在,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允许《先驱报》可以使用"阿拉"二字,但是有关当局出于国内安全原因的考虑,曾委婉的建议该刊还是不要使用为佳。这也是针对国内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所出现的一些纷争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暴力纵火烧毁教堂、烧毁穆斯林祈祷室以及将猪头扔进清真寺之类的事件偶有发生等。因此,宗教包容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宗教包容是安邦兴国的策略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欲减少宗教冲突,宗教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 ,阐明了柔然的族源、历史活动和其佛教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海南岛水满村的黎族的传统生业主要由水田农耕、火田农耕(陆稻、根茎类作物以及其他作物)、野生植物采集和野生动物狩猎构成.在村周围覆盖着大面积的草地,这种人工环境是定期焚烧的结果.然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环保政策的实施,这样的生业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焚烧被禁止,水田农耕也得到了强化.与此同时,人们也强化了水田可使用野生植物的利用.这样生业变化导致了村落周围二次植被的恢复,也改善了村民们日常饮食的营养摄入.从环境学或营养学上说,当今的水满村的农业生产也许是合理的生业.尽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到这种生业的可持续性,但是这种生业还是可能成为未来亚洲各国农业的模范.  相似文献   

13.
As globalis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familiar in our everyday lives, one readily visible phenomenon i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igrants from outside the borders of nation states. This influx of migrants inevitably makes societies more complicated racially and culturally, and a ‘multi-racial’ or ‘multi-cultural’ society is no longer the monopoly of migrant societ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or Australia. This spread of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in the world, however, does not mean that we have achieved racial and cultural co-existence (among nationals, and needless to say between host society and migrants) without hierarchies. In the face of a constant flow of migrants, both the host states and host societies need to control migrants, to ensure that migrants will co-exist with the host society as the host society wishes. Hierarchy and difference need to b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host society to control the influx of migrants in their everyday lif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Singapore society draws a border between itself and female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For this purpose, it examines both everyday discourses of Singaporean employers about female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and the efforts of the Singapore Muslim Converts’ Association to teach such workers to become ‘good Muslims'.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藏族地区刑事冲突解决中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刑事法价值的时代内涵、刑事法的法律特性以及刑事法基本原则来看,恢复性司法与刑事法的基本理念不矛盾。从我国藏族习惯法的内容来看,其中蕴含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精神;在现阶段,我国藏族社会属于机械社会,而且藏族习惯法具有宗教性,这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因而,在我国藏族地区建立恢复性司法,不仅有利于刑事冲突的终局性解决,更重要的在于它为国家刑事制定法整合藏族习惯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深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已十分普遍,这些变化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使发生在各地区、各层面的民族交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的政府部门、汉族民众和少数民族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思想准备不足的现象.本文对如何理解当前流动人口大潮中出现的城市民族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哈勒不浑-巴勒哈孙古城出土的蒙文佛经所使用的字母、译音和文章格式, 判定它们源自蒙元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若干问题新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探讨了有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三个重要问题,即:自治法规的报批;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关系;变通、补充规定的定位。着重指出:在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以自治法规的制定权的基础上,改自治法规的报批制为备案制,是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需要;理顺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关系,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均衡发展;取消变通、补充规定这种立法形式,突出和强化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规范化、简约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大力吸引外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完善私营个体经济充分发展与充分就业体制等都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开发的初期或第一阶段,其制度创新理应处于首选路径。今天,虽然已经五年过去了,但是制度建设与创新仍然应该摆在中心的、首要的地位上。  相似文献   

19.
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文本的口述有文字表达所不及的优势身势、表情、语调、场景的"合谋",生动地传达寓意,包括大量直觉.它以特殊的记忆形式进入说唱者的操演并不断加深、重现、重构或重造地方社会记忆.口述史要靠操演来复现和传承;口述史的操演是一种"立体的"社会记忆.口述史不分男女,都可以当讲述者和听众.口述史能够拒绝语言强势,可以用各种语言操演,其听众既可以是权贵,也可以是"贱民".  相似文献   

20.
区位表征与文化差异等使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复杂态势并出现诸多棘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认真评估、考量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知识传统、治理效果、民众认同度及自组织治理资源.衍生于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传统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影响深远.因此,重拾已被放逐和边缘化的知识传统,培育以民众主动参与为核心的自组织治理能力及法治保障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