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冲 《金陵瞭望》2008,(10):68-68
在桃花飘香的季节.当我面对这位老人时.完全被老人一生与紫砂泥打交道.一生为紫砂泥辛辛苦苦.一生从不追名逐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这位老人就是紫砂老艺人马金旺。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有一所以德国著名大诗人、享年83岁的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命名的大学。它规模不大,学生不多,但由于性质特殊却闻名遐尔。这便是法兰克福歌德老人大学。 歌德老人大学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安尼特拉·卡斯托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1927年在柏林  相似文献   

3.
魏纪中,在中国体坛家喻户晓。这位年逾古稀的体育老人,如今是国际排联第一掌门人,2008年6月从墨西哥人阿科斯塔手中接过了主席帅印。不久前,我又一次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体育老人。  相似文献   

4.
晓祥 《老友》2011,(5):49-49
如何鉴赏和收藏陶艺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精品。大有学问。就一把紫砂壶来说,主要从“泥、形、工、意、用”五个方面去鉴赏它。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阳光明丽的日子里,一位老人由他的子孙陪伴,伫立於刚刚建成通车的南浦大桥。老人平静的面容蕴含著无比的激动,一双已有些香花的眼睛闪射出睿智的光芒,从老人额上的皱纹,雪也似的鬓发间,甚至他微微抖动的手指尖,都洋溢著一种由衷的欢欣与自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第一代桥梁专家,南浦大桥的顾问徐以枋先生。在徐以枋年轻的时候,在黄浦江上造1座、2座、3座……9座、10座大桥的雄心壮志就已酝酿成型了。为著这一座桥,他设计了一生,准备了一生,辛劳了一生。抗战时期,徐以枋临危受命,在极短的时合内、极恶劣的条件下,筑起了一…  相似文献   

6.
这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曾与共和国总理一起坐在沙发上促膝谈心——之后,年过90又挂帅。这位德高望重的“红色科学家”,把一生心血交给了黑黑的石油——“红”与“黑”,是他的整个世界。这位国际石化界响当当的老科技工作者,书写了中国科技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竟终生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其实,他自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一篇读不完的大论文。  相似文献   

7.
东诚 《社区》2009,(7):29-30
2008年12月4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会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老人不停地弯腰拾起、再弯腰再拾起社区公共场所里的狗粪、废物等垃圾。这位老人叫王中平,今年78岁,是该区和平里兴化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志愿者。这位离休老人,五年如一日捡拾社区的狗粪,以实际行动来改善小区的卫生环境。王中平老人的事迹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绍兴柯桥区平水镇,不少人都知道余倩芸老人的故事,这位今年83岁的归老老人,用了30年时间把一口臭水塘护守成了清水塘。  相似文献   

9.
邓建中 《老友》2012,(4):44-44
在南昌市八一公园日语角,一群年轻人在练习日语口语。在他们当中,有一位霜鬓皓首的老人格外显眼:在青年人参加的日语能力定级考试中。又能看见这位老人的身影。要问这位老人是谁?实不相瞒,正是在下。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我经过刻苦学习,于2008年幸运地通过了日语三级(现在正准备考二级)。说到我学日语的经历,还得从退休后谈起。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9,(4):10-10
从前,有一个睿智的老人,因为他能够预测未来,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天,残暴的国王带着他的儿子去见这位老人,并问了他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双 《社区》2010,(4):50-51
“谢谢你们!我腰不好,腿不好,自己出门也不方便,真是太感谢你们啦。”这位连声道谢的老人是家住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县委院内的任永秀老人。这天,老人特别高兴,因为社区工作人员来看她,还特意为她送来了医疗保险报销金。  相似文献   

12.
孙俊亭 《社区》2011,(14):57-58
合上,老人一生的行止大致有了个印象。之后,又通过百度查了一下网上关于老人的条目,不少,甚至在网上其书法也是奇货可居。是位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3.
吴惟 《北京纪事》2011,(12):90-91
双起翔——这位白发苍苍、银须尺余的老人,从事泥塑60余载,打造了一个精彩的脸谱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张辉明 《社区》2009,(2):17-18
毛泽东曾经称蔡元培先生为“人世楷模”,他一生的言行,确有许多令人景仰的方面。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婚姻,这位革命的先行者,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这三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这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曾与共和国总理一起坐在沙发上促膝谈心——之后,年过90又挂帅。  相似文献   

16.
余玮 《山西老年》2011,(4):26-27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皓首老者缓步走上主席台,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授予这位老人时,现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在全场目光和镜头的聚焦下,这位91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这位老人就是"两院"资深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  相似文献   

17.
档案人生     
王彦 《社区》2009,(24):63-63
我认识一个做了一辈子档案的老人,老人一生,真是把档案工作做到了极致。不仅单位的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就连自己的家,也收拾得好比一个整齐划一的档案室。这是个神奇而可爱的老人,有关他的一切,都是以档案的形式呈现的。  相似文献   

18.
胡洪侠 《社区》2011,(14):6-6
刚刚出版的文化老人吴藕汀《药窗诗话》大可消暑。老人一生远离世事,将自己隐于书海,藏之笔端。先生去世前,许宏泉去嘉兴看他,见老人身边还堆放着《袁氏当国》等新书数卷。老人曾对秀州书局的范笑我说:“我死后,你们有了好书,帮我留着,放在我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19.
侯外庐先生在学术上堪称大师,在道德上堪称楷模。他的自传《韧的追求》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向我们昭示了这位史学家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展现了这位学者的学术贡献和高风亮节:一、高尚的史德所谓史德,根据章学诚的阐述,是“著书者之心术”,即指史家作史能否忠实于客...  相似文献   

20.
银色浪潮……刘友宾1995年5月,中央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生活空间》栏目,连续播出天津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起诉5位子女的诉讼案,一时舆论哗然。这位名叫刘家祥的老人早年丧夫,但当她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她的5位亲生子女却互相推诿拒绝老人登门,无可奈何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