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主要围绕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展开:“女性语言”是指女性之词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女性之内容情思;“女性书写”则是指女性在从事词之写作时所表现的写作方式与风格。通过对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化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而赋予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写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主要围绕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展开:“女性语言”是指女性之词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女性之内容情思;“女性书写”则是指女性在从事词之写作时所表现的写作方式与风格。通过对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而赋予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写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阴阳变调中的女性角色——谈唐宋男词人的女性书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作为写作对象自古有之。词最初作为歌筵酒席上的娱乐,以写歌女的美色为主,后来成了情感抒发的去处。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入词是藐视女性尊严的举动。但仔细观察,唐宋男词人的女性书写,是对女性特质格外喜爱的表现。应以较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唐宋时期男性词人对女性角色的描绘,以及他们在女性书写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象。一般被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作品的缺点或短处,如果采取一个新的角度,就可以视为恰恰是女性文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某种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作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形成其创作特色,恰恰丰富和更新了已有的文学传统。"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具有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陈染、林白以个人化写作展示了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其作品以女性主体成长为核心,从女性经验出发,叙述了女性从童年经历青春期到成年期的个人成长经历;表现了女性身体的自我确认、心灵的自我认知和人生的自我探求,归还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本真面目,真正表达了女性被男性视角所歪曲、遮蔽的体验和欲望,书写了一部详细的少女成长史,揭开了女性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的女性书写多表现为女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视角转化,并特别突出哀伤之感。通过与传统的女性书写比较可知,唐宋词的女性书写超越了传统的代言与模拟,具有一种阴阳和谐的双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清初女性传记在写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化:这些女性传记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传主多方面的突出才华;它们还以欣赏之情书写了传主与男性以及与其他女性的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8.
漂泊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繁盛,相对于漂泊母题的男性书写,女性漂泊书写具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缺乏象男性漂泊那样古老的文化历史传统;其次,它的产生建立在传统女性书写中"守望"结构的坍塌之上.因此女性漂泊意识具有自身的特质.本文阐述从"守望"到"漂泊"的中国文学女性形象书写的结构变异,并试图以萧红的文学创作为参照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漂泊书写的一些特质.  相似文献   

9.
"传统女性主义"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它唤醒了中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并将中国的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新的视域。中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大胆地吸纳了这一理论,并以自身的文本创作对此进行着中国式的实验,为传统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智性与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的热点话题,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各有不同。严家炎和袁进对于现代性的描述是:"何谓现代性,就是指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新的知识理念和价值标准。"女性都市文本就体现了这样的现代性。首先,女性都市文本写作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因为它打破了男性话语控制下的城市想象,书写了城市的另一种面貌,使城市想象更为完整。其次,女性都市文本的写作方法如用个人感性认识代替宏大叙事和身体写作都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女性所开拓的新的写作空间,带有女性色彩和女性个性,因而是具有现代性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女性都市文本从整体写作到文本内部都是具有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