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游记》学术研究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研究视点、视角、视野的转换。从《西游记》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传播世界视角切入,在每一个"世界"寻找切入点,将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置于"三个世界"的立体、交叉的思维模式下来研究。结合《淮安有部西游记》的阅读分析,认为其用立体的思维为解析《西游记》和《西游记》学术研究创造出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西游记》学术研究转型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曾“西游”会见成吉思汗的元代全真教“掌教”丘处机去世后,由继任“掌教”主持,在北京彩绘《西游记》壁画,传播“老子化胡”论,导致“掌教”副手被捕。这是全真教小说《西游记》的“结胎”。在元代后来的佛道角力中,全真道士史志经在《玄风庆会图文》名下,形成全真教《西游记》初稿。它传入南方,获得文化沃土。在元代南方市井中,全真诗词汇编《鸣鹤余音》的流传;著名文人虞集为《西游记》另一种全真教草稿写序;道化剧和江南“书会”艺人对唐僧取经故事的改造;南北宗内丹理论的会流等,均展示了《西游记》形成与全真教关联甚密的侧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通过搜集并排比罗列渗透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有关《西游记》的资料,从再生与重构、典型化和生活化、寓意化、民俗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些资料的文化价值,认为这些资料不仅对研究《西游记》的传播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民俗和民族文化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2007年盱眙《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论文进行了评述,认为这次会议在《西游记》与盱眙、《西游记》与古泗洲之关联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有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在《西游记》作者研究、成书与版本研究、资料与考证、文本研究、《西游记》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以及《西游记》学术研究现象学的意义与价值的涉猎,富有收效。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来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全世界华人社区中通行的最具权威的《西游记》版本应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而由于人文本《西游记》中的讹误引发了不少消极文化误读和文化误译现象,客观上也影响了《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随着连云港地方学者对人文本《西游记》的顺利勘误和《最新整理校注本西游记》的发行,《西游记》的重译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进“西游文化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历数百年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一部极具生命力且传播极广的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该著能在后世如此盛传,这不仅在于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学、文化价值,而且也得力于后世多渠道的传播。具体说来,《西游记》是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历代的读者和研究者;而历代的学者和文化人对于它的重视、研究和传播,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使其人物故事能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与世同在,使其西游精神能与日月同辉,并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文化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顽强拼搏、排除万难,且对当今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游记》的宗教特质及其理论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游记》的宗教描写阐释了《西游记》的宗教问题,认为完全是遵循修性修命、大乘小乘、正道旁门、人身妖躯的理论分野而展开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对于《西游记》宗教理论分野的清理有助于廓清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西游记》宗教内涵的种种争论,从而为正确认识《西游记》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针对当前《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研究多集中于其版本、著述权和文艺理论等方面探讨的研究现状,文章主要从接受角度入手分析《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点的接受特点。小说评点者作为“特殊的接受者”,其接受具有四个特点:(1)多层面的接受视野;(2)积极的劝世、讽世导向;(3)“释厄”之说的时代新视界;(4)独特诙谐的鉴赏方式及风格。其接受可以说是历史见解、时代见解、个人见解的合体。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前导功能的首要问题;法治价值在价值载体、价值指向和价值形式及价值重心诸方面都具有与法律价值不同的独特属性;从价值形态上讲,它是一个由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