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源自西方的法律父爱主义理论主张政府在某些领域为了公民自身的利益可以不顾其意志而限制其自由或自治。结合中国问题意识,本文将它概括为“政府对公民强制的爱”。该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颇有契合之处,且与中国当前注重以人为本的新“民本”理念相适应,因此有广泛的适用空间。但是为了防止该理论的滥用,防止将人由目的变成客体,需要将其限定在不得侵犯作为基本权利核心的人性尊严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必须突破法律不被信仰的困境。笔者试图从现代社会信仰法律的原因、树立法律信仰遭遇的障碍以及对策等一些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使法律信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城乡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为了配合这一制度的实施,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是通过对各地试点情况的分析,也暴露出立法层次低、主体权利义务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协调、救济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应当有法律作为保障,加强对主体、管理机制、救济机制等方面的规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村医疗法律制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学者有关观点上的差异存在关联性,需要参考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相关论著才能较好地加以理解.国外学者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观点上的分歧主要是与不同学者对于什么是法律规范(法律规则)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答案相关,由于对此有不同理解,他们对于法律规范有哪些要素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是否应当具备"制裁"或者说"后果"的问题上,关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其他方面的争议亦与该问题有关.国内学者通常不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做法缺陷相当明显,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问题上的大量争议,其来源都可以归结到这种混用.在充分意识到国内学者在有关理论前提上所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将一个法律规范(而非法律规则)认为系由行为模式与法律效果两大部分组成,并可以进一步将行为模式划分为规范主体、规范内容、适用条件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法律推理将既定的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涉及文本、逻辑、经验、信仰、知识、道德等因素,是对事实、规范与价值的逻辑分析。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论证作为法律推理的三个逻辑支点,探寻解决法律问题的最佳路径,承载着对社会价值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法律适用中的事实认定与规范选择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只有进行价值判断,才能确认由事实判断向规范判断、由规范判断向价值判断转换的逻辑机制,由此打开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通道。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人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人 (lawyer)是对具有同质性的法律职业者的概称 ,其同质性体现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法律人是法治社会必然出现也无法回避的精英现象。欲实现法治 ,所有的法律人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共同体 ,担当先锋重任。其培养不是简单的工匠式的训练 ,而应该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即法律教育、司法训练和职业纪律规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我国法律人养成的路径 :应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使法律人的培养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论提倡性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律规范中除有义务性法律规范和授权性法律规范外,还存在大量的提倡性法律规范,此乃经济法律规范的特征之一。提倡性法律规范不同于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它是法律确立的道德化规范。提倡性规范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主要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实证主义在法学中的理论形态,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社会实证主义法学都要求在观察法律现象过程中秉持价值中立和排除主观预断。而语言哲学的诠释学转向证明,对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的理解无可避免地带有解释者的前见,前见中包含着传统、权威等因素。解释既是一种创造,也受被解释的文本约束。法律是阐释性概念,法律的确定性是因为前见的先定性,解释者对此不具有可选择性,而法律的不确定性是因为解释的主观性,解释者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前见。实现法制统一性的理论探索需要考虑实证规范本身的严密性,也需要考虑规范文本之外的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物质基础 ,实现管理经济生活职能的基本法律形式。它与一定的市场主体 ,国家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民事合同的平等要求 ,更有它自身的主体特殊性、目的公共性、资金财政性等特点。因此被规范于经济法体系中。但因其公、私法交织的特性 ,所及法律关系必然接受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范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规则是指立法者将具有共同规定性的社会或者自然事实,通过文字符号赋予其法律意义,并以之具体引导主体权利义务行为的一般性规定,它是法律规范中关于人们行为的直接指南部分。法律规则具有生产主体国家性、针对对象概括性,制作方法技术性、内容上的规范性以及基本功能上导向性和预测性的特征。在法律规则构成要素上,本文倡导“新三要素说”,主张法律规则的要素具体包括条件预设、行为导向和处置措施三个方面。法律规则作为法官审判的依据,与司法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具体说来,两者的关联可以被总结为下述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法律规则是司法的主要规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又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1.
与法律规则的自主性特征和总括性特征相对应的,是法律原则的理性化模式和最佳化模式.这两种模式为法律原则的适用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构性分析,并表明法律原则的效力标准不是纯粹基于系谱的,也不是完全基于内容或道德论证的,它是独立于法律规则和道德原则之外的另一类规范依据——“裁判规范”.在遇有规则漏洞的疑案裁判中,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原则保证了基于法律原则的判决推理,仍然是一种区别于普遍实践推理的、部分自治的推理模式,尽管这种源于普通法司法的推理模式在方法论和制度环境上遗留了一些有待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律规范的有效性研究对于理性地分析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建立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用以解释很多在以往看似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问题。现行环境法律原则存在的问题包括:目的原则(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二元论)之间的抵触;结构性法律原则(环境正义)的缺失;(纯粹)意识形态性法律原则(例如人权原则)没有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存在环境法律规则的漏洞,环境法律规则之间的抵触,以及环境法律原则与环境法律规则的抵触。达致环境法律规范的体系有效性,应重视法律原则的提炼,环境法律规范的统一和秩序,环境法律规则与原则的协调以及环境问题作为环境法研究起始点的设定。  相似文献   

13.
法律原则研究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模式,分别是抽象性模式、适用方式差异模式、(非)实定性模式、形式原则模式和理由类型模式。这些研究模式大多以法律适用问题为主要关注点来讨论法律原则,对法律原则讨论中所蕴含的法律概念问题关注不够,从而也制约了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德沃金提出的建构性诠释模式将两者贯通起来,成果丰硕,很有借鉴意义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法律信仰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侠 《齐鲁学刊》2006,(5):144-146
实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价值目标之一。一个国家法治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法律制度等显性条件,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其隐性的思想文化条件。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法治之路可谓步履维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其中公众的法律信仰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集资合性与人合性于一体 ,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当前城市集体经济改革的首选形式。然而由于实践先行而理论和规范滞后 ,目前仍然缺乏高层次的立法 ,以致实践中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的做法 ,如适用范围泛化 ,把一些其他企业形态视作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实体责任承担的准确认定。因此有必要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性质、特征、法律地位、运行规则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文娟 《理论界》2014,(10):52-55
当前农民工的权利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失。构建有助于农民工维权表达机制非常重要。在农民工的维权上,传统媒体存在着些许弊端:一是多选取具有典型性质的农民工维权个案,而忽略其他个案;二是更加关注市民的权利状况,而疏于关注农民工的权利;三是它的地域性特点也易削弱农民工维权表达的力度。新媒体:有助于为农民工创设一种改变"他者"身份的话语表达机制,有助于为所有农民工提供一种主动维权表达的机制,有助于为农民工维权行为建构一种较为开放的信息传播机制,有助于为农民工铺建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桥梁机制。农民工的权利实现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钧  王燚 《晋阳学刊》2014,(4):137-143
生态补偿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国内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领域的拓展经历了自然科学、经济学和法学三个重要阶段。文章认为当前生态补偿法学研究的核心应当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和目的,进而探讨了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文章结论指出国内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当进行二元架构,在立法实践中同时设立"基础型"和"延展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满足社会主体不同层次的生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旅游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旅游法制建设同样也经历了一条不断完善的发展道路。从1978年以后旅游立法及旅游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旅游法制建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体现出各自的工作重点和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总结回顾,对未来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司法语境下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不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公正,而且是一种证明意义上的公正。司法公正之实现要求司法者应该具有法律人思维,缺失法律人思维的司法者将很难确定法律真意。法律人思维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在理念层面,法律人应具有区别于普通人的方法论原则;在具体层面,法律人应具有操作法律的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