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去年配合广州市郊的基本建设工程发掘了由西汉至明代的古墓葬一百零三座,获得出土文物二千零一十六件。这些墓葬的建筑有全用大木构成的木椁、用砖结砌的砖椁、用大石板盖面再用灰沙捣筑成的外椁,最简单的是土坑墓,仅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坑,没有椁室建筑。在发掘的西汉墓中,以华侨新村发现的几座较为重要,墓的规模较大,全部都用黄色细沙作填土,这是广州西汉墓建筑上的一个最大特色。出土的陶器大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2,(2):169
<正>在海外,每位山大志愿者都是一个"中国读本",每位山大志愿者都是一张"山大名片"。山大志愿者怀抱"为国奉献,历练自我"和"为山大争光,为成长奋斗"的信念,在海外展现出了优良的精神风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得了海外任教机构、我驻外使领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高度评价,为山大赢得了广泛的海内外声誉。  相似文献   

3.
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墓中出土的大量黄金尤其引人瞩目。刘瑞先生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探析》中认为这是原昌邑王府的大量黄金随葬的结果,并进而得出不能因刘贺墓出土大量黄金而认定西汉黄金多被埋入地下的结论。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首先,刘贺墓中的黄金只是其所有黄金的一小部分;其次,西汉确实存在大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应是窖藏。  相似文献   

4.
柳长华 《天府新论》2021,(3):封二-封三
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当地俗称“老官山”)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墓葬4座。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4座墓葬中,三号墓出土了1000余支医简和一具髹漆经脉人,这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简书,也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大、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文献与文物。经研究证实,这些医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仓公之医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探讨锡尔河北岸的康居王庭和粟特古城。我们的结论是:第一,1968年锡尔河中游北岸,以及2001年撒马尔干城郊外发现的游牧人偏洞室墓,当即康居古墓;第二,2004年锡尔河支流阿雷西河畔库勒塔佩遗址发现15块康居国粟特文粘土砖。这里水草丰美,并发现粟特铭文,当即康居王冬都"蕃内地";第三,康居王夏宫"乐越诺地"在今锡尔河中游北岸讹答剌城附近。此城与康居王冬都"蕃内地"(今库勒塔佩)直线距离约134里,与《汉书·西域传》说康居两王庭相距"一百五十九里"完全相符;第四,卑阗城本为康居境内一座粟特城镇。粟特人摆脱康居国统治独立后,卑阗城成为石国都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西南80公里的康卡古城。张骞出使西域时觐见康居王当在卑阗城。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以集安为都425年,分布在集安的大型积石墓王陵将近20座,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有关文献记载,提出其分布地点是在"故国"三川之中,之后对《集安高句丽王陵》报告中确认的13座王陵和12座备选墓葬,以及太王陵、将军坟等墓的墓主人推断,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具体分析,其中有的是已有观点的进一步论证和丰富,同时也有笔者新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殷墟为殷都辩》刊《殷都学刊》1990年第4期,现对文中的两条叙述,稍作说明: 1、该文第五节云:“据悉,在1986年的钻探中,在王陵区东区,武官村大墓西侧又发现了一座带墓道的大墓”。1986年,我队未曾在西北岗作过钻探工作。据我所知,武官大墓西侧有3座带墓道大墓:M1400、M1443、M1129。都是1934~1935年发掘的,另外,在其西南,有一座一条墓道的墓(M260),是1984年发掘的,除此4墓外,此处未发现新的带墓道的大墓。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8,(1):77-81
薄荷片推荐:1983年6月曾在岭南地区发现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千岗顶之下20米,该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昧,其尸身穿丝缨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这是我国五犬考古发现之一,来到南越王墓博物馆,见证西汉的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西汉诸侯国官制是西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反映了诸侯国势力的消长,也反映了西汉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关系。"七国之乱"后,西汉推行了一系列诸侯国官制改革措施,以限制、削弱诸侯势力,最终实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天津平原的早期历史,过去人们知道很少。三十多年前曾有人断定,渤海湾西部岸线西汉时在文安以西,天津平原当然是一片海域。1956年天津东郊张贵庄战国墓的发现,以及随后展开的渤海湾西岸古代海岸线和古文物调查,彻底改变了对天津历史的传统看法,天津平原自张贵庄以西,不仅早在四千年前已经成陆,而且战国时村落已十分密集,西汉时更有座座县城环海耸立。 其实过去人们对天津平原早期历史判断的某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在《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  相似文献   

11.
<正>南昌市海昏侯墓背景介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昏侯墓的墓主被确认为汉废帝刘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  相似文献   

12.
西汉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前期,离开奴隶社会仅二三百年,旧的生产关系、传统思想和奴隶制的残余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在墓葬形制、棺椁、礼乐、绞衾制度上,还保留其奴隶制时代的色彩。西汉中期以后,旧奴隶主的复辟势力已经过去,西汉王朝的国家机器臻于完备,大土地所有制急剧发展,家族茔地、凿石为室的崖墓,小砖券墓、单穹窿顶墓、壁画墓等应运而生。礼乐制度衰微,伴之而来的是玉衣,陶质仓、灶、井、风车、碓房模型明器,猪、狗、牛、羊家畜偶像,奴仆俑、操作俑和墓主死后升天、车马出行、牛耕耧播、历史故事画像等表现官僚地主封建庄园经济的新葬俗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3.
索德浩 《天府新论》2024,(3):封二-封三
1980年3月,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第三生产队修整晒坝时,意外地在其东北方向发现一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新都马家木椁墓是成都平原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级蜀墓,年代约为战国中期。该墓随葬品以铜器为大宗,种类丰富、组合方式严密,浓缩了战国时期蜀地上层的丧葬礼仪、制度。墓葬的内核是蜀文化,同时吸收了大量楚文化因素,充分表现了蜀国上层源蜀慕楚的文化特点,是探讨战国时期蜀国礼仪制度及蜀、楚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墓葬。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沙及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一批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西汉墓葬。这批墓葬级别都比较高,除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之外,其中的印章和钤刻文字尤为引人注目。对钤刻文字地名、人名和职官的考证,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长沙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状况及其历史地理概况,而且结合史料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侧面。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拟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教。一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是近年来湖南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西汉墓葬①。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地理位置和出土文物推测,…  相似文献   

15.
从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谈西夏的主体葬俗——火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主的多民族王国,本名大夏,因其活动地域主要在北宋的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西夏在历史上曾存在一百九十余年,其文化既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汇了汉文化和佛教文化,反映在葬俗上,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其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70年代后期,在武威西效林场发现了两座西夏墓,这是两座具有明确纪年的墓葬,这两座墓的发掘对研究西夏党项羌人的葬俗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下面,本文就这两座墓所反映的党项羌人的主体葬俗——火葬,结合史籍资料,对这一葬俗作一简略阐述。武威西效林场发现的两座西夏墓葬,两座都是单室拱形券顶砖室…  相似文献   

16.
小邾国墓及其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古墓所出青铜器铭文与其它青铜器及相关传世文献的综合考虑,可以推测,小邾国第一代国君朱友父的被封约在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而朱友父的儿子朱庆作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约当生活于春秋早期,东江小邾国墓地的第4号墓主可能就是朱庆,第1号墓则为其夫人;东江村第2、3号墓的墓主可能为朱庆的下代小邾国君(邾公子害)及其夫人;5、6号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邾公子害的下一代,也就是《春秋》所载的犁来及其夫人。这样,根据东江村古墓及其中所出青铜器资料,可以复原出春秋早期小邾国的完整世系来。  相似文献   

17.
熊家冢楚墓墓主身份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墓葬规模和规格来看,熊家冢墓应是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一座楚王墓。在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楚王中,可以排除一部分楚王为熊家冢楚墓墓主的可能性。从人殉制度在先秦时期发展的历史来看,熊家冢墓主为春秋晚期楚昭王与楚惠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材料与文献记载的内容所发生的诸多的关联性和耦合的现象来推测,熊家冢楚墓的墓主应是春秋晚期的楚昭王。  相似文献   

18.
西汉长沙国建于高祖五年(前202年),废于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其疆域主要在今湖南地区。 高祖五年,“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1],始建长沙国。吴氏传五代,历46年,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以无嗣国除。景帝二年(前155年),封庶子发为长沙王,复置长沙国。刘氏七代八传,历164年(其中绝嗣2年),至新莽始建国元年废。长沙国与西汉王朝同始终,是西汉历史上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对长沙国的记载很少,因此,对长沙国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更多地依据考古资料。自1951年长沙发…  相似文献   

19.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南部的北宋皇陵,包括皇帝陵墓8座,祔葬皇后墓22座,赵宋宗室、勋臣名将等陪葬墓近1000座,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100处重要大遗址。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大宋文化及其典章制度的特殊见证。其“五音姓利”的布局,所体现的“侍死如侍生”、“孝莫重乎丧”的传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钟振振 《文史哲》2011,(6):128-131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是明诗选注本中质量较高者,但仍有不少误读值得商榷。如,解缙《交阯即事》曰"铙角吟风",即"铙角吟于风";文征明《感怀》曰"远志出山成小草",是用《世说新语·排调》典故自嘲被迫出仕。曰"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是自嘲年过五十方任翰林院待诏;李梦阳《汉京篇》曰"汉京临帝极",是说汉京长安正对应着天上的中宫天极星。曰"卖珠登要津",是用汉董偃故事。曰"执鞭尽是虎贲郎",是夸张说西汉王朝的顶级权贵,连警卫都由皇家卫士充任。曰"不忿燕然先勒石",是摹写西汉权贵功名欲与自尊心的极度膨胀;李梦阳《朱仙镇庙》曰"宋墓",是宋王旦等大臣墓,而非宋帝陵。曰"阴雨见旌旗",是传说在岳王庙里,当阴雨天气,忠魂时或显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