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农业大州,农村劳动力中富余劳动力约占40%,人地矛盾比较突出。怎样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如此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全州290多万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4年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已在大理州全面展开,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据统计,2000年农村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为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1.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约620万人。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78年 ~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53元,平均每年增长13.7%,而同期农民的非农业纯收入由9.4元提高到993.5元,年均增速为23.6%,比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3.
“限制性”就业制度安排的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下岗和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进入是否加剧了城市就业压力,影响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比重,政府为保护城市劳动力就业而制定的“限制性”就业制度绩效如何,是应该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伴随着这一社会转型出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众多的社会因素 ,导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现 ;农村内部、乡镇企业和城市化运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以及城市自身就业压力巨大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应积极探索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与城市失业、待业相对应的是,农村也积淀了十分庞大的农业剩余人口。据初步测算,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亿人,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并且,在十五计划期间,由于农用耕地的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年还要产生约600万个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包吃、包住、包培训、包就业”,这种“免费大餐”看似不可能,但却在一个曾经交通闭塞、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成为了现实。福建省长汀县采取“政府埋单、社会承办、订单培训”的办法,投入550万元培训了3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现有农村人口2 300万人,农业劳动力1 300万人,但其中却有400万富余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既是重庆市农村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小城镇战略,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就地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这对于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十七大报告提出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及其地域选择,是和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相适应的.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转移途径是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的.过去的30年,我国八成以上的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城乡差别的扩大,城市外延型扩张.今后应把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心放在就地转移上,即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农村小城镇.与此同时,还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有3400万农村劳动力在县城以上城市就业刘存信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以就业为目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大量流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被社会称之“民工潮”。据对全国6万多农户的抽样调查及最新农业普查资料推算,...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与此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逐点显现出来,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仅此还不足以及纳农村剩余劳动力。9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工潮”,即显现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客观必然性,也突出地反是非曲直出农村就业不充分的严重趋势。目前,我国近5亿的农村劳动者中,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已达几千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有所放慢。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一)2003年末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7亿人。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末,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人(约1.7亿),比上年增加490万人,增长3%。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比  相似文献   

12.
易艳辉  张凯 《今日南国》2006,(14):44-45
广西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服务“三农”为本位,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发展和改革,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扩大办学规模,积极做好学历教育。同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大做文章,2004-2005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356人,2006年1-6月举办培训班12期,共培训3963人。2004年,贺州市第一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牌子落户该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农村劳动力“万人培训基地”,并被评为全区农业系统“十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切实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环境改善,问题忧存--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地处西部的农业和人口大省的四川,情况更是如此。据统计,2004年,四川有140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其中70%进入了城市就业,全年寄带回现金382 亿元。另据抽样调查显示,1997—2004 年7年时间里,四川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99.8元,年均增加128.5元,其中有72.5元是工资性收入,占56.4%。可以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四川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北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在业劳动力隐性过剩,形成了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体,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河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指出了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文安 《南都学坛》2003,23(2):109-111
一些城市政府为了防止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实行总量控制、限制外来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政策,这是一项带有歧视性的就业政策,必将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防止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决不可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作法,而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抑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过度流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矛盾、困难。造成这一局面的深层根源主要是长期“赶超型”的工业化战略所致 ,其实质是“人资环”紧张与二元结构矛盾使农民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畸型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具有很多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立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确立市场取向的目标模式 ,其主要出路在于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以及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农民工选择在城镇和农村之间流动是理性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预期收益是决定他们进城的重要因素。农民工流回到农村的根源在于城市就业成本增加、收益降低。稳定而有秩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环境,降低其就业成本、增加其就业收益。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实质与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就业不充分、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中国农村1 5亿的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安排就业。文章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最直接的表象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根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十年间山西农民就业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探寻山西农民的就业情况从下面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通过对十年间山西农民就业情况的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大量的富余农民依然禁锢在传统农业上。另一方面,通过与全国以及中部六省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横向对比,发现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一些个问题,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