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两部小说在主题提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巴金以他的封建家庭系列小说驰誉文坛.这位辛勤耕耘的作家,几十年写过许多小说散文,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直是世人公认的代表作.巴金在他所熟悉的题材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感情,喊出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反封建的呼声.在《激流》完稿以后,隔了十年之久,他又写下了《憩园》,这个中篇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激流》的姐妹篇,不那么为世人熟知,但却别具一格,独呈风采.《憩园》基本上由两个互相平行的故事组成,通过书中人物作家老黎的见闻经历把它们联结贯串起来.这种组接方式,反映了巴金的创作意图:他不准备在一个中篇的有限篇幅内,原原本本地描叙某个封建家庭兴衰盛败的历史,那是象《激流》三部曲之类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家巴金和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选材上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上,在对女性命运的描绘上,在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上,均有惊人的相似:都以封建家族为背景,勾勒了封建家庭的腐败、封建宗法的反动、封建制度的糜烂,彰显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两部作品对封建思想的颠覆、对现代家族小说的建构,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在思想上、艺术上臻于成熟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以“五四”后广阔而动荡的社会为背景,以封建大家庭中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为主要情节,以一代年轻封建叛逆者同老一代封建卫道者之间的斗争为冲突,展示了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的各类青年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它反映出腐败的  相似文献   

5.
论巴金家庭小说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庭小说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他的《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中长篇小说通过对“五四“到抗战时期不同家庭生活的描写 ,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不同视角 ,多侧面地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 ,展示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探索爱情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等重大社会和人生问题 ,表现出作者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一年四月上旬,巴金从朋友火雪明处得知上海《时报》文艺版编辑吴灵园约他写连载小说,每天发表一千字。这时恰值巴金有一部已构思三年的长篇腹稿,就即刻答应了编者的要求。这部已被“孕育了三年”①的作品,是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各类成员在时代激流的奔腾之中,或被冲昏——无所事事地活着,或被冲垮——势不可阻地朽去,或被冲醒——勇往直前地奋进,因此便将作品定名为《激流》。巴金首先写了《引  相似文献   

7.
巴金在旧中国的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写出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家》。这部作品在三十年代出现,应当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收获。它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达到了新的水平。文学是表现人的艺术。它的主要任务是典型人物的创造。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觉新是他花费笔墨最多,刻划得最为感人的艺术典型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人物看法很不一致,褒扬者甚少,贬斥者甚多。  相似文献   

8.
《温公家范》(以下简称《家范》)为北宋司马光所著.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家庭道德关系的家范,出于著名的政治家之手、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为维护封建礼教而服务是司马光撰写《家范》的宗旨所在.他把封建的政治渗透于封建的伦理之中.从整体上看,本书是司马光宣扬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的一部分,反映了本人一贯主张的忠孝立身、以礼治国的政治观点.全文结构单一,以丰富的史实为论据证明其观点.语言精炼、层次清晰.全书分  相似文献   

9.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具着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是巴金在1931年出版他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时说过的一段话。四十多年之后,在扫除“四害”、云开日朗的今天,我们重新打开巴金的《家》,又读到这一段话,真是无限感慨,又无比激动!象巴金这样一个从1927年开始,在中国文坛上不倦地活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老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位有影响的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是从一九二七年左右开始的,在大约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生活中,他已为我们创作了四万多字的作品,给现代文学宝库增添了财富。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是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的。特别是其第一部——《家》,更吸引着广大青年读者的心。巴金在《激流总序》中说:“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相似文献   

11.
《罗斯法典》是古代罗斯国家的法律汇编,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它是当时社会生活基础的反映,是物质生活方式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集中表现。本文通过对罗斯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封建世袭领地——庄园的出现,以及“维尔福”自由农民丧失自由,沦为各类封建依附者的具体情况的论述,分别探讨了《罗斯法典》三个组成部分——《雅罗斯拉夫法典》、《雅罗斯拉维奇法典》和《摩诺马赫法规》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从而比较全面地勾勒出古代罗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历史地分析来重新思考已被中国学术界广泛接受的这样一个概念:封建专制主义。一“封建”一词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它首先出现于《左传》,其本来意义是指西周封土建国的宗法分封制度。柳宗元曾写《封建论》一文,其对封建制的理解一如《左传》的本来意义。古人所说的“封建制度”在秦以后,就不复存在。今天人们所讲的“封建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部很有价值的政治历史小说。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曹雪芹,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通过对四大家族衰亡过程的艺术概括,给处于没落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摄下了广阔的阶级斗争画面,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四大家族”衰亡史,封建社会没落史。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儒家著作,成书至今两千多年,在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延续封建制度,把它看成治国的珍宝,御用文人则从封建伦理方面大加阐释,甚至给予曲解,有意无意抹煞了它的文学性质。解放以来,不少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论语》进行新的评价,做出了显著贡献,但在  相似文献   

15.
巴金1904年11月25日,作家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创作的旺盛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等10部中长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集,6部散文集。后期出版《憩园》等长篇小说和《还魂草》等短篇集。1982年4月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5月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文革后用8年时间写下《随想录》,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剖析和检讨。2005年去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典文学艺术遗产中,《琵琶记》是一部影响较深远的名剧。虽然这部作品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某些疾苦,揭露了统治者的专横残暴,但其主旨却仍然是通过对“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表旌,宣扬封建道德。我们认为,评价这部作品,决不能抛开作品总的倾向,仅就其部分可取的情节,片面地加以赞扬,甚至连同反动的、落后的东西也一并肯定。但过去几年,在《琵琶记》的讨论中却存在这种不良的倾向,有人把它誉为“具有非常强烈的反封建意义的作品”,说它“是以和人民共通的情感,暴露封建制度的罪恶”。我们认为,这种背离科学的评价不仅不利于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作品,而且也有意无意地宣扬了封建道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中日文学史上分别占有重要地位。两部作品在相同题材和主题背后,隐藏着同中有异的文化结构。两位作家虽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但都从自传体角度阐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与根源,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巴金的《家》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岛崎藤村的《家》则包含着神道与儒教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整个封建制度缩影的贾府是如此的腐朽和黑暗,它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历史结局。随着四大家族日甚一日的衰微破败,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的封建压迫者变本加厉地制造着“吃人”的悲剧。青年妇女的悲惨命运,成为《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思潮和时代氛围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的作用很大。巴金《家》里的主人公觉慧,“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及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的面前,最后又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的这种思想特点,就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革命的某些时代特点”①;杨沫《青春之歌》里的主人公林道静从摆脱封建家  相似文献   

20.
自鲁迅小说《药》选入中学课本以来,对它的主题的争论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比较通行的是采用现行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药》注解一的说法: “作品不仅通过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描写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贫民华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