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是开创我国地名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地名学研究,以文献整理入手,进行地名分类、地名命名原则和地名渊源追溯等基础研究,以大量浙江地名学编纂方面的典范之作,奠定了地名学的学科基础.他以浙江为对象的地名学研究,体现了浙江地名的越文化特色,成为地名学研究越文化的重要创见.  相似文献   

2.
地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地名学逐渐形成。然而,有关地名的记述与研究,在中国则有着2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徐霞客游记》正是中国地名学史上有待表彰与评价的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典籍。《游记》记载地名,数量多,地域广,资料价值高;《游记》描述地名地理,生动形象,优美流畅,可读性强。《游记》围绕地名所作的研究,方面甚广:探讨通名,解释专名,考原讹变,罗列别名,提示沿革,核定地望,描述实体,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对于中国当代地名学的发展及当代地名工作的深入,《游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及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地名学孕育萌芽时期,各种文献和出土文物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名学信息。其特点是: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多,人文地理实体的通名少,但就在较少的人文地理通名中,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名─—郡和县;专名由单名向双名、多名过渡;方位地名发达;然地名渊源解释零散。  相似文献   

4.
地名学(toponomy)研究地名的由来、含义、命名规则、历史演变、语言结构和语义以及语言间的转译等。它是集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研究领域,因为地名的形成或创造取决于多种因素,往往与居住群体的经历、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有密切关系。人们透过地名可以观察一个社区或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其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与外界的交往,以及在某一时期的主体意识、心态和悟性。因此,研究地名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一、英汉地名史中的民族印记(Thereflectionofna-tion)英语地名是历史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往往带着明…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宋地方名志,《景定建康志》因其编纂体例、著述宗旨、编纂方法的进步而为历代学者推崇。然志书在地名学上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却鲜为人所看重。《景定建康志》的地名记载甚为丰富,涉及山、水、桥、路、坊、里等诸多方面,或以地名统事,或释地名渊源,负载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蕴涵着较为翔实的地名史料。这些史料既有存史之用,又可资文献辑佚,也有一定的正史、补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名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对地名的重视和研究,却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虽没有创立地理志,可是他在撰述历史时,对古代地名作了有意识地整理和记述,为我们今天搜集古代地名和研究古今地名的产生及其演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本文拟就司马迁对地名学研究的贡献,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游记》是晚明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价值。一方面,《徐霞客游记》中所记方音反映了吴语和云南方音的一些特征,所运用的一些方言词汇也表现各地方言词汇的不同;另一方面,《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反映诸如壮语、彝语、布衣语等许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此外,《徐霞客游记》在地名学上有关通名的记录有其特色,采用吸取民间用语和以形状特征来定通名。在所记地名的命名法中,主要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地名学是地名研究的一门科学,包括地名的来源与意义等。英国是个有着悠久的人类居住史的国家,在英国历史上,曾有多个民族居住,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族各有不同的语言,他们均在自己居住地的地名上留下了本民族的痕迹,这就使得英国的地名学研究复杂且多元。本文试图从地名的构成,地名变迁的形式,地名阐释的要素,英国各地区地名的特点以及影响英国地名的几种语言因素入手,以期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诠释英国地名。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名的科学,叫地名学。她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通过地名学的研究,能为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提供丰富的材料。 地名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生活,彼此间要发生各种交往和联系,要与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斗争,因而对其周围各种各样的实体,势必产生指称、识别的必要,于是地名就产生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活动地域的扩大,以及对自然界各种现象认识的逐步加深,各种概念逐步明确而具体,语言中的词汇也日益丰富。因之地名就在数量上由稀少而繁多,在形式上由简单而复杂,命  相似文献   

10.
地名学与语言学虽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不仅反映在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研究成果的相互利用上,而且还能为语言研究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由于我国民族繁多,语言复杂,地名情况就更复杂了。认真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地名,对发展中国地名学和语言学都有重要意义。罗常培先生早就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所以说“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恩格斯在《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从崇尚武艺、崇尚神秘、崇尚女性三方面分析<太平广记>"豪侠"卷小说,并从中探究历史的原因与时代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因文本艰深晦涩,现有注本及相关论著在一些特殊语词的理解上仍有不明之处,这对于道教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乐欲”“欲乐”“忽忘”“摇手”“簿”“前后会”“小差”“空穿”“十百”等语词,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加以解释,对现有注本在句读及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3.
从《太平狗》看底层叙述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底层叙述成为当代文学最大主题,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太平狗》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在同类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笔下地狱般的城市在现实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无法作为“典型”;作者将农民工等同于道德的纯洁,更简化了这一群体丰富的心灵感受。《太平狗》暴露出对底层叙述的种种偏离,使得这篇小说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社会影响,引起更多人对农民工这一底层代表的关注,却无力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论《虬髯客传》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虬髯客传》的作者,有张说、裴铏、杜光庭等说,无定论。本文从政治背景入手,详考武、韦以后,在唐玄宗、太平公主争夺皇位的决斗时刻———先天二年( 7 1 2 )六月,忠于玄宗的名臣张说,向玄宗献佩刀,“请先事讨之”,同时抛出宣传玄宗是“真人”(真命天子) ,并警告“人臣”(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勿“谬思乱”的《虬髯客传》。附带说明,此传非裴铏、杜光庭等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敦煌本《启颜录》的资料,结合史志、目录记载和《太平广记》引文对《启颜录》的作者、版本源流、成书时间等问题进行再考证,认为录作者确不为侯白,史志及目录所载多卷本是据敦煌本增删而来;并进一步考订出敦煌本结集于贞观十一年六月之后不久,多卷本《启颜录》成书不早于永昌元年。  相似文献   

16.
《太平御览》引唐史甚夥,其文与刘书今本颇有同异,吴玉贵教授录之一编,逐条校证,有功于学术匪浅。然制巨卷繁,不能稍无疏漏。汉崔骃《章帝谥议》称引《尧典》,名以《唐书》,盖取经今文五家之教。吴氏不察,目以为李唐之史,遂误收崔《议》为今本阙载之文。其论《御览》、《旧书》之厏厊,尽归诸咸平三年有宋校史。殊不知当日君臣秕糠《旧书》,虽有官校之命,曾未令胄监刊板。且校史修史毕竟不同,删削之说,恐以非罪加诸昔贤。至若论"光福里第起兄弟同居"、"白衣宫锦袍"、"本某寺家人"、"一石止水"等处,亦各有舛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西周金文中涉及的土地赏赐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一些古文字的考释和古地名的考证提出自己观点。并认为这些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其中包含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时期语言的珍贵语料。近年来,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但各注本对于《太平经》某些语词的解释仍存在一些分歧。选取该经“观古”、“过觉”、“赤子”、“儿”、“颇”、“克志”、“愉愉”、“开心”、“仓皇”、“大神”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针对现有注本关于这些语词的不同注释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  相似文献   

19.
《证据学新论》是以证据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著。该书的贡献在于其出色的结构体系和理论的原创性、程序规则设置的科学性。其研究方法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透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海与太平天国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上海因为太平天国的兴起而加速了城市繁荣和近代化的步伐;太平天国因为未尽全力进攻上海、占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外武装势力积聚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在上海问题上,太平天国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是忽略了上海的经济地位,二是忽略了上海的战略地位。上海士绅一直视太平天国为劲敌,而太平天国领袖视上海为弹丸之地。中外武装势力从不被太平天国重视的上海"由下而上"逆向开始发力,兵锋直指江浙。曾国藩的湘军由上而下,李鸿章的淮军由下而上,太平天国在上下两股力量特别是来自上海力量的夹击下终于败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