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冯仑 《领导文萃》2011,(7):100-102
管理自己永远最重要 一个管理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一个人印了名片当上总经理之后,你会发现他开始抱怨别人,似乎管理就是管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只要管理不好就是别人的错,反正自己没错。  相似文献   

2.
《管理科学文摘》2013,(20):I0001-I0002
办民校率开先河。创名校理念先进。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建国后山东省首所民办高校。建校20多年来,始终秉承“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办学宗旨、“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育人理念、“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做事准则、“严、精、实”做事标准、“人品为先,  相似文献   

3.
珠海欧博莱布业集“家庭、学校、军队”于一体的企业文化,饯行“让员工快乐地工作”的公司文化理念,谋求“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管理思想,以及专攻、共赢、差异化经营的“逆行发展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其员工职业规划、“老板学会看员工脸色”、罚款捐给希望工程等具体做法则更是别具一格,值得借鉴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管理学者是这样定义“管理”的,如:泰罗:“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泰勒:“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其实,归根到底,管理就是通过管人去做事,人的思想和心理是复杂的,所以管理必定是复杂的,甚至是模糊的。因此,管理不仅要讲求科学,还要讲求艺术。  相似文献   

5.
胡平瑞 《经营管理者》2011,(20):129+103
经营之道在于道。经营理念不同,管理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几年的管理工作,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作为企业当家人的精明和低调,做事的果敢和眼光。处处彰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6.
“做事”的问题与“做人”、“做官”的问题同等重要。“做人”的艺术要通过“做事”体现,“做官”的理念要通过“做事”凸显。组工干部要善于“做事”。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我认为,作为学校管理的内涵,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乾红 《科学咨询》2009,(22):11-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生动体现。人文关怀既是当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实质性内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承袭并倡导“尊师重教”,而对学生多管理,少尊重;多有纪律约束,少见人文关怀。新的教育理念则要求学校的教育要为“一切学生”着想,要为“学生一切”着想,使每一个学生都的成为对社会有益人,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让教育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戴伟安 《领导科学》2021,(5):113-115
年轻干部“学坏”的典型表现有:做事眼高手低,好大喜功;信奉官本位,唯上是从;精于自我设计,思想“跑偏”;推崇厚黑之学,拉帮结派。年轻干部容易“学坏”有其内在机理,既有个体微观层面的、组织中观层面的,也有环境宏观层面的。防治年轻干部“学坏”应做到:团队设置把握均衡原则,注重新老兼顾;培养环节突出实干导向,注重多岗锻炼;管理过程用好正负激励,注重及时纠偏;大力涵养组织清正生态,注重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有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必然得到发展。农村小学怎样对教师进行管理,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这是校长必须要去面对、去思考、去调研、去实践的问题。当今,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的类型很多,有依靠个人权威实行的“人治管理竹;有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法治管理”;有强调“以德治校”,把领导的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作为基本支柱的“德治管理”;有致力于营造自由宽松环境的“无为管理”。这些管理都有其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的最佳方式呢?我觉得,那就是“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人文管理”。人文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多元包容的管理模式。人文管理讲个人权威,但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人文管理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身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在5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这样解释“大道至简”中的“简”字:“要‘居敬行简’,可解释为心里牵挂着百姓,做事有敬畏,但行为是‘简’的,不扰民、不烦民,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但同时又讲,不能‘居简行简’,可以解释说,如果心里没有百姓,已经很‘简’了,再去‘行简’,那就太‘简’、不负责任、没有法度了。”这样的阐释,让公众感受到了关于“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许多企业很注重营销,员工激励等管理职能,希望通过这些把企业搞好,这在管理中叫做“正确地做事。”但是,企业管理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做正确的事”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服务和管理,为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管理的要义在于既要管、也要理,即要为人、财、物、事等理顺关系,综合平衡,提高效率。当前,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后勤管理相对弱化;二是后勤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权利义务比较含糊;四是保障功能相对退化;五是纠偏执纪相对松弛。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丁端瑞 《秘书之友》2012,(12):10-11
秘书工作对秘书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名出色的秘书,必须是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软素质”(如人格魅力),又要拥有“硬素质”(如办公技能);不仅要会做人,还要会做事。秘书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成长、成熟,就要注重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当前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面临的是世界发展的一个全新图景,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全球化、终身学习等更全面更深刻更快捷的改变着人的命运。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觉得,学校教育的管理应该是为“育人为本”或“以人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6.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中国管理跟两方管理最大的差异是:西方管理都是关注事,而中国管理关注的是人。但是人是无法管的,越有能力的人越难管  相似文献   

17.
秘书工作者处在领导身边,上联领导,下联群众,是“领导身边的人”,是被称为“官职不大作用大,管事不多做事多,权力没有义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因此,一些找领导办事的人往往先找秘书探探虚实,或是通过秘书联系领导,走捷径。如此看来,秘书工作者既是领导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某些攻关夺隘者的强攻对象,更是领导科学决策、拾遗补阙的智囊。因此,秘书工作者拒腐防变要做到“三无三有”。官无所求,业有所创,学会“三让”。秘书工作者追求政治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当是官德修养所提倡的和岗位职责所要求的,但倘若一味谋…  相似文献   

18.
整合管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要素是指一个组织管理系统所包含的组织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等管理的基本元素。企业的管理要素往往涉及企业的人员、资金、设备、技术、产品、信息、市场以及时间等方方面面。对企业管理要素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随着管理对象的转移以及企业所处环境的改变,管理要素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在近代,管理要素经历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由单要素增加为三要素,即由最初的单纯管“人”变为既管“人”又管“物”还管“资金”;第二次是由三要素变化为四要素,也就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环境”要素;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又…  相似文献   

19.
一把手这个位置,是放大人的优点和缺憾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锻造人和展现人的很好的舞台。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我这样想过,最好让他当一回一把手。 我有个同事,为人正派,做事不苟,人也挺有个性,要是他对某个问题有兴趣,总有独到的见解让你佩服;要他给解决某……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意志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那么怎样当个“既有思想,又善管理”的好校长呢?笔者从上任当校长以来,经过实践、探索与思考,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校长要有驾驭全局善谋大事的能力 更要有抓大事、管全局、把方向的能力.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