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门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但它如何在明朝中国的体制下开放 给葡萄牙人,其性质和作用如何,曾经引起朝野内外的争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演变过程,并最终得以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市。澳门港口城市早期形成、发展的特 殊政治环境、行政形态和社会生活经验,造就了澳门“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特 性和传统,承传数百年而生生不灭。

关键词: 澳门、?港口开放、?城市建立、?政治争论、?历史作用

Macao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port cities in China to be opened to foreigners; but how, under the institutions of Ming dynasty China, it should be opened to the Portuguese, and what its character and function should be, were subjects that triggered controversy both at court and among non‐officials. It was only after a lengthy process of evolution that Macao finally developed into a commercial city. The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ve patterns and social experiences of early Macao created a unique character and tradition of “harmony amidst difference, and difference amidst harmony” that was maintained for centuries with undiminished vitality.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晚年有关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思考开启了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的崭新空间,这笔精神遗产值得进一步阐释。在费孝通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中深藏着的许多观念性资源,诸如天人合一、将心比心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界定,并应以此作为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的支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是根据所要构建的新哲学理所当有的时代性以及由其时代性所决定的新哲学所必有的学术特征,凭由综合中、西、马各种不同哲学观而加以灵活变通的处理与转换得来的具体方法,建造出一个在研究范围上向原始哲学回归,在研究路径上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路,在研究内容上对以往中、西哲学有继承性扩展,以和谐精神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国60年来和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世界热衷于讨论是否存在某种“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模式”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二是发展道路的可输出性和可效仿性。从前一层含义上来看,中国的发展的确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中国发展道路是在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条件下而实现的,其本质就是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拒绝资本的扩张和奴役。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资本力量的无限膨胀,世界政治、经济都沦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奴役之下,中国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显示出其独特性。同时,中国也不会向外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和谐、平等和多样性的追求,中国道路的成功将改变现有国际规则和全球发展观念。中国道路在全球化时代中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口的养老负担问题、代际关系问题以及价值实现问题是影响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性问题。从经济学视角看,就是生之者寡和食之者众的关系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有一个资源和权力分配的代际冲突和老年价值实现问题;从人口学视角看,计划生育弱势老人的比例在上升,今后中国会出现大量的“计划生育老人”,提出“计生老人”概念的意义在于,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凸显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福利性。中国作为一个先老后富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长期的、多样的。本文提出了成功老龄化的战略构想,包括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和幸福老龄化。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逐渐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道路,概括说:就是以家庭养老、单位(集体)养老和自我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助老、福利助老、慈善助老为补充的中国道路。最后,本文作者对本专题几位学者的观点在“中国问题和中国选择”的框架内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合作自开始以来一直被斗争思维、博弈思维所主导,利益之争、话语之争先于气候合作,成为思维定势和策略。“和”思维取代“争”思维是全球气候合作顺利进行的必须。在“和”思维的主导下,全球气候合作的伦理基础必须更加强调“共同责任”而非“区别责任”。“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将取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成为全球气候合作更具说服力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0,(4):115-120
作为"和谐"理念的核心思想,"和而不同"的"和"与"不同"是对立的统一关系。以"和而不同"作为指导思想,跨文化翻译应尊重原作,尊重原语文化。为此,就要贯彻"忠实第一,创造第二"和"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翻译原则,采取"异化第一,归化第二"和"直译第一,意译第二"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晚年有关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思考开启了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的崭新空间,这笔精神遗产值得进一步阐释。在费孝通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中深藏着的许多观念性资源,诸如天人合一、将心比心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界定,并应以此作为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的支点。  相似文献   

9.
雷电  李苒 《唐都学刊》2013,29(5):62-65
《白鹿原》最基本的特质是用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民主革命的真谛,对传统文化下巨变时期的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命状态进行了准确和符合历史真实的表达。《白鹿原》在走向经典之路上接受着时间和读者的淘洗,让读者可以当标杆来衡量或者充实自己的内心。忠实这个名字对他人生的影响和鞭策,使他的人品跟作品一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好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小说也一样,陈忠实知道他的天命所在。  相似文献   

10.
蔡亮 《创新》2012,6(2):21-24,126
"和谐"理念的提出是中国站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对传统"和"文化的扬弃,中国不但要努力创建国内和谐,也要共同营造世界的"和谐",这既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向国际社会所承担起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1.
董慧  高晓溪 《唐都学刊》2013,29(4):59-65
现代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存境遇,但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代价,现代农业遭遇困境,危机四伏。笔者认为,怀特海式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内在深层的"和谐"、"生态"和"创造力"的思想与中国文明和哲学传统有天然的接近,怀特海与马克思都有着对人类命运及福祉的共同关切,因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农业观或许能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从而使中国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协调发展,即充满活力、和谐持续的"后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对西方的“原型批评”概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阐释。在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与新时期小说的联系中,存在着四种“主题原型”:一是人与自然其生兆存;二是人经历考验、发挥潜能;三是在神奇幻境的书写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四是批判重利轻义、贪得无厌的物化人格。这些“主题原型”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呈现形态、置换动力、现实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反映了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本土审美意识的觉醒。另外,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和文学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重义轻利”的人生观、肯定道德生命人格的价值观等,有可能成为我们回应当下生活、重建生活诗学、提升文化品格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驳论篇——为什么兵马俑不是兵的论据是苍白无力,空洞乏味,是站不住脚的;其立论篇——秦俑为什么是“郎”,更是缺乏理论根据,其对郎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系及为什么如此对应,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所以,将秦兵俑简单的定位为郎系统是不恰当的。对俑坑的性质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生态伦理的重构遇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强劲对抗,厘清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重构的关键。生成、发展于"资本逻辑"主导的工业文明语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上力倡"人为自然立法",在伦理学上则是对于"自然"的"伦理剥夺",背离了生态伦理之"和谐性"本性,导致生态伦理的解体。随着诉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成为历史的必然,基于"生态存在论"的生态伦理应运而生。在人之存在境遇视角下,当今中国生态伦理的重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可能出路规制着其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普遍需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普遍、最稳定的因素,两性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要求,长期使得两性屈从于既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承受偏见和刻板带来的损害,为此,在新时期通过“对话”、“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和加强相应制度建设来推进两性和谐发展局露很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坤  鲁宽民  尹洁 《唐都学刊》2005,21(3):120-123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即中国奴隶制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末讨论以来,聚讼纷争,至今尚无定论。其讨论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中国社会史问题;第二阶段围绕古史分期;第三阶段形成"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第四阶段"中国未经奴隶社会论"再度兴起。综观80年的讨论历程,有些问题值得认真反思:首先,应将政治界限同学术分歧区别开来;其次,要辩证地看待革命导师的意见,破除教条主义;最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讨论仍需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张文木 《太平洋学报》2010,18(11):18-59
"天安舰事件"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提速的重要信号,美韩黄海军演是美国保守派在向中国摊牌并对奥巴马"新尼克松义"政策施压,这对目前基于远东雅尔塔法权体制的美国国家利益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笔者主张中美在雅尔塔体制中的合作,而不应当寻求"零和"式的冲突。今天美国衰落的原因是美国财政已无力支持其过于庞大的战略目标,该战略目标已使美国对手林立并越打越多。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巨大的政治和财务包袱,美国已没有必要———当然也日益没有能力———坚守遏制中国的"第一链条"。中国实现台海统一只是在恢复半个世纪前已在雅尔塔体制中确定的中国合法权利,并不损害美国的雅尔塔利益。笔者建议,为了美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为了保持美国在世界政治中应有的大国地位,美国应当放手台湾于中国,由此赢得亚太在新的政治基础上的和平。中国必须为此做好最坏和最好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国际"的,在形式上却是"一国"的。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解读为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其形式表现为"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在内容上则表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的文化等方面。我们应当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  相似文献   

19.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亮 《学习与探索》2005,(2):206-20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妥善处理好各阶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倡以人为本、团结合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减排与中国的环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上,国际社会展开了复杂的斗争。作为世界上现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中国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如果要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那么应该也能够为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应以温室气体减排为契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成我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