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这一现象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已经存在,但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并日渐成为令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隐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显性化,富余劳动力开始离开传统的农业进入其他领域,由农村进入城镇,这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交织着外流与回流并行的势头,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外流的同时,部分外出劳动力放弃了外出生活,返回家乡.那么,这部分外出劳动力的回流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如何鼓励积极性的回流,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回流,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呈现稳定化、男性化、年轻化、知识化、本地化、城镇化、兼业化及多元化等特点。在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消除农民错误的就业观念、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业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诸多负的面影响。本文深刻地分析了这些负面影响,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村民直接变成了市民;我国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化率,"农民工"常年象候鸟一样,职业是工人,身份是农民,没有真正被城市认同接纳.就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向大中城市和乡镇工业发达地区异地转移为主的对策。因此,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原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制度创新,清除农民异地就业的制度壁垒,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最后,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6.
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整体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欠缺,转移流动就业投资成本过高,乡镇企业少、规模小吸纳劳动力有限,外出转移就业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为此,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消除歧视实现就业市场的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打造知名"劳务品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受种种因素制约,形势严峻: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转移任务重;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难度大;三是城市经济人口承载力严重超载,拉力小、辐射力弱,转移空间小;四是农村劳动力城镇生活压力大,转移能力弱;五是相关制度建设明显滞后,转移阻力多。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第二,发展中原城市群,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第三,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空间;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第五,改革户籍管理、健全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第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突破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入世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分析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通过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而知识交流则是促进知识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企业内部,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知识交流的速度和效率都不能达到最好。本文在对影响企业内部知识交流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克服各种障碍因素的对策,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知识创新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知识创新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制度演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阻碍当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的诸多因素,并从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教育投资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劳动力对教育的需求会转化为他们对教育投资的需求,由于农民投资教育会受到诸如教育成本高、收益实现困难以及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从而降低了农民对教育投资的需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实施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劳动力存量的培训教育和制度创新支援农村教育以扩大农民对教育投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浙两省4个乡镇1107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就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高,而纯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完全一致性,某些维度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变迁滞后于或者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制约因素的详尽分析,提出了增强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动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CGSS2010农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收入剥夺、支出剥夺、住房剥夺、预期收入剥夺、情感剥夺五个剥夺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住房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预期收入剥夺则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起显著地抑制作用。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其他因素中,性别、年龄、健康和所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都有显著影响:农村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年龄的增长则不利于劳动力迁移;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迁移行为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陕西、河南两省随机调查数据,以职业和地理区位变化为标准,将农户分为四种流动模式,运用多元定类logit回归模型,在农户水平上探讨了农户流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地区就业环境等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指出季节性就业流动模式是竞争弱势家庭在本地竞争被挤出后的次优选择.此外,流动模式选择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现状及其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市场上正式培训工种较多,注重实用性,而非正式培训则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指出,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效率一直比较高,应通过对其效率的研究,达到培育有效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