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严格科学核定救助对象,突出救助重点。农村特困户救助分为常年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对因病、因残或因灾造成长期缺乏劳动力、缺生产工具、缺衣少被、住房简陋、生活特别困难的“三缺户”进行重点救助。严格界定“三缺户”标准,重点把握其家庭困难程度。常年救助对象要以户为救济单位,按人确定救济标准进行定期救济,实行动态管理,按救济标准金额足额落实到每户特困家庭,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2.
肖日葵 《创新》2007,1(6):30-34
当前农村减贫效果有限,原因之一在于农村社会救助以收入维持为主要目标,缺乏"发展"维度。救助对象局限在绝对贫困人口,未能满足边缘贫困人群和有劳动力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资产社会政策主张减贫策略并非简单地直接增加穷人的收入,而是要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与投资。通过资产建设,可为穷人提供可持续生计,提升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降低其脆弱性,增强抵御风险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帮助穷人建立、积累个人资产和社区资产,可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救助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韩作珍 《社科纵横》2007,22(5):21-22
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甘肃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入手,构筑包含生存权益保障系统、生活支撑保障系统、突发应急保障系统、时令解困保障系统、特殊补充保障系统与外部环境保障系统六个方面完整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5):137-138
社会救助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起源于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逐渐地走向成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中国古代的济贫思想与实践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产生过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般是先行的,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华人社会中,社会救助体系的地位尤其突出。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保障最  相似文献   

7.
近日,山东省临邑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济制度的意见》。该意见坚持“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以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为目标,根据农村救济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分类救助,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农村常年灾民特困保障制度,为常年灾民特困对象发放《农村常年灾民特困  相似文献   

8.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3):106-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年未有的制度基础和历史条件。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紧急救助;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这些历史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物质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12,(3):10-10
辽宁省2010年起全面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总投入1.7亿元,其中省本级投人7900多万元,计划52个涉农县区各建1所托管中心。目前各托管中心已全部建成,其中2010年建成的23个已投入运营,入住农村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常年病人近万人,实现了"托管一人、幸福全家"的目标,探索出农村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一种低水准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与今天我们政府高举民生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极不相适应。因此,与时俱进,整合传统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为显得迫切和重要。1.坚持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现状、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拯 《社会福利》2004,(10):34-3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下称《意见》),民政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全面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民政部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陆续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出台了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办法和方案,943个县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已建成示范点347个;共筹集医疗救助基金8.8亿元,上半年支付医疗救助金3.7亿元,救助贫困农村居民491.6万人。  相似文献   

12.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6,21(2):57-58
农村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贫困原因复杂,贫困程度各异,绝对贫困比较严重等等,致使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对现存的制度进行分析以解决面临的困境,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整合对策,建立和完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机制,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趋于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近日,江西省万安县下发了《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在救助对象范围、病种、标准等方面做了调整和提高。一是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对象封顶线由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8万元;城乡低保对象、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救济对象、“优抚四类对象”封顶线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5万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争论由来已久,目前已成为争论焦点。有的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刚进入小康社会,不具备农村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只能进行社会救助;持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人均收入达到年均9%的增长速度,已经具备了农村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必须实行农村社会保  相似文献   

15.
高招之一:救助结合,搭好社会救助制度基本框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市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居民由于多种原因,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94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民政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九五”期间要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使我们认识到,前几年虽然对灾民、“三无”对象和特困户等实施了临时和定期救济,但由于法制化、规范…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7,22(11):34-36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农村社会救助的内涵、框架、特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并对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大胆设想,以便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救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赣州市城乡困难群众人数众多,仅民政部门直接救助的共计有63.5万人(含需政府救济的灾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农村五保户、城市社会救济对象、库区贫困移民、重点优抚对象等),占全市总人的7.5%。随着农村民政业务的不断深入拓展,不断增长的民政业务与薄弱的基层民政所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基层民政所建设乏力是制约整个民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各社会阶层中,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残疾人又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社会群体,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健全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的状况就不难想象了。我国六千万残疾人中有四千多万生活在农村,农村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和就业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又不得不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村残疾人情况的调查,从关爱、教育、自强、救济和扶持、法律等几个角度提出了让农村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人类文明的途径,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4年农村住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特征和致贫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缺少劳动力、残疾患病以及家庭依赖成员多是农村贫困家庭的一些显著特征,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则由于资金的制约效果有限。文章认为,基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激励作用和开发式扶贫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已经很难惠及这部分贫困人口,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政策需要在增加中央转移支付的基础上,以建立一个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为优先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绝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子系统,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它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救助就是公共救助。目前,国内学术界很少使用公共救助的概念,也未对社会救助和公共救助做具体区分。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社会救助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