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高压态势不松、力度不减,"不敢腐"的威慑作用逐渐显现,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微腐败",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直面"微腐败"的特点及危害,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对策进行有效治理,形成基层反腐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铲除"微腐败"滋生的土壤,不断增强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力度空前的反腐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数据显示,腐败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反映了当前仅仅依靠巡视制度不足以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财产是官员贪腐的根本目标,要遏制贪腐,就必须对官员财产进行有效的监控。考察国外廉政实践可以看出,政府清廉程度与财产监控程度密切相关。当前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与挖掘各类与财产相关的信息资源,监控、评估、预测官员的财产来源、去向、构成或变化,为防腐反腐打制度"疫苗",奠定制度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作为党中央的铁腕政策之一——反腐防腐,是力度空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中心,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现以  相似文献   

4.
贪官潜伏期的长度与反腐机制的力度成反比。潜伏期变长,反衬出我们的预防和查处官员腐败工作的乏力,也反映了当下反腐败工作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9,(23):81-81
最近,随着周久耕、文强等一批腐败官员的落马,反腐再度引人注目。对于贪官,从法律到政策都是坚决打击,然而对于行贿者——官员腐败案的另一方——打击力度却还远远不够。于是有人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将行贿与受贿同罪同罚,形成对腐败的夹击势态。然而,“接轨”条件是否成熟?效果会有多大?舆论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企贪腐案逐年递增,国企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加强国企反腐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国企腐败,已是国企改革面临的一项艰巨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企腐败之现状,强调国企廉政风险防控之必要,探索法治化反腐败之举措,以倡导国企廉政建设的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7.
隐性腐败的特征及防范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反腐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传统的粗放式官员腐败有所收敛。但是,这并未根本阻断腐败分子进行权力寻租的路径。在天网恢恢的反腐局面中,他们被迫转入腐败的隐蔽战线活动,以隐性腐败的形式重新铺开了腐败阵地。如何较为准确、全面地分析隐性腐败的特点,从有效打击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总体判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将其概括为"一个明显,两个依然"。具体来说,就是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的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虽然治理腐败的力度在持续加大,但迄今为止,还很难说腐败的发展趋势已经被彻底遏制。  相似文献   

9.
腐败与反腐败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战争。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逐渐加大和腐败空间的逐渐缩小,一些冥顽不灵、执迷不悟的腐败分子为了能继续把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腰包里的金钱,绞尽脑汁地“创新”着腐败形式,于是,权力“期权化”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腐败形式因其难以定性举证、难以查处而成为反腐的一道难题。但是,任何形式的腐败都不会无迹可查,都会有规律。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形式,透过现象探究其本质,把握其规律,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反腐能力,那么,权力“期权化”就不再会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反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各省反腐努力成果与腐败高发领域等相关性并不大,即各省的房地产、土地出让等腐败多发领域与各省反腐效果关系不大。从新制度理论来看,来自中央坚定反腐决心和系列反腐制度改革产生的反腐强制压力,以及公共舆论和公众的反腐期望造成的外部压力才是各省反腐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发现表明,当前的反腐败工作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真正做到"四个不减",就很有可能形成制度化反腐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反腐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体系,但是反腐力量还存在着较为分散缺乏合力的现象。人民政协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工作方式,可以成为促成反腐工作"合力"的重要力量。因此,人民政协应当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沟通体制内外的反腐力量,形成打击腐败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央纪委正在抓紧起草《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处理办法(试行)》。中央以党内民主来遏制腐败的思路逐步成型。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中纪委也正在开始修订。有关专家认为,将党的各项反腐败政策依照法定的立法程序,形成为有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确保对腐败行为的定性准确与处理结果的公正,也能使反腐的相关制度安排与实际运行获得全体公民的理智认同,进而激发起全体公民对反腐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腐败现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反而向多元化、深层次、大众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腐败问题存在金钱效应和制度难题。要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科学配置财政及项目资源,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保障公用经费,用市场手段调节和分配项目资源,从源头上铲除腐败行为发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腐败新动向:责任主体『集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泉涌 《领导科学》2004,(12):50-51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查处一个腐败分子,带出一个“腐败群体”。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团伙性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悄然蔓延。腐败行为的责任主体“集体化”发展趋势表明,遏制“集体腐败”是当前反腐斗争的重要课题之一。“集体腐败”的典  相似文献   

15.
京雨 《领导文萃》2013,(14):7-22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如何看待腐败的严重程度?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反腐败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反腐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何增科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权力运行机制视角分析,秘书腐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领导放任自流;秘书滥用领导权,与领导形成利益共同体;秘书选拔与任用制度不完善。治理秘书腐败,要严厉打击秘书腐败行为,建立高压反腐常态化的惩戒机制;大力创新体制,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督力度,建立多位一体的监督制衡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建立秘书腐败心理动机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解读『逆淘汰』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逐步建立,一度十分嚣张的腐败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正气得到了张扬,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个别地区形成了一种用人上的“逆淘汰”现象:善于溜须拍马、跑官行贿者升迁进步,并与受贿官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走此途者不仅无缘进步,且会遭受排挤打击,甚至会被撤职。这样的怪现象尽管只存在于个别地方,但危害却不容低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分析其原因,剖析其危害,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清廉政治的形成不仅需要雷霆之势,更需要深入持久的长期建构,这就需要制度反腐、过程反腐与文化倡廉三维并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有机内涵和创新维度。其中,廉政文化建设是制度反腐和过程反腐的  相似文献   

19.
省部声音     
正黄树贤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追逃追赃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是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有关部门要加大交涉力度,不能让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完整的反腐败思想,主要包括:以"零容忍"态度面对腐败;重视制度反腐,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高度重视巡视的作用;反对腐败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方面提出的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要求、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