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子员工     
正去年夏天,我的饭店刚一开门,就进来一位看起来很精干的中年男人:"我是一名厨师,请问你们这儿还需要人手吗?"我说:"请问你都会做什么拿手菜?"中年男人说:"从一般街头小吃,到中国南北大菜,只要有原料,我都做得出来。"听中年男人这样一说,正在一边忙碌的主厨张师傅就笑了起来:"吹牛吧?清蒸十大碗你会不会做?"  相似文献   

2.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好人就是把做好人当正常的日子去过这种好人,在看不见处很多,在看得见处很少。清风和太阳会记住他和她的名字,他叫刘运顺,她叫王小平。他和她让我们知道了好人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他和她结婚后住在原先的老房子里,不久两人双双下岗。在同批下岗的那些人的哭闹声中,他和她很安静。过了些天,就有人看见他们在街头卖小吃。自己做的小吃,小本钱小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以此养活自己,大概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了。在西方国家,大家都很尊重街头艺术家,他们认为每一个街头艺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本事在街头为大家表演,那就是他们的工作,理应得到报酬与尊重。职业从来就不分贵贱,更何况这是艺术。很多人都会问我,在街头唱歌能养活自己吗?就我而言,我在新西兰的皇后镇做了一年的街头艺人,曾经唱一首歌赚了300美金  相似文献   

4.
正格拉条是阜阳人对饥饿的根本胜利。格拉条,也叫格拉面,是安徽省阜阳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堪称阜阳人的意大利面。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élā),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而因其颜色金黄、面形粗壮,也叫"金条面"。这本就是一种大众口味的小吃,较粗的面条、大口的吃,也正符合北方人的豪气。  相似文献   

5.
陈亦权 《职业》2009,(7):77-77
2006年初夏,我和一位朋友去北京旅游。久闻王府井的小吃非常有名,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我们看完天安门夜景后就来到王府井小吃街,在一家老北京爆肚店里,我们坐定后点了几款小吃就开始品尝起来。  相似文献   

6.
说起街头文化,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在青少年们中流行的街舞、涂鸦、Rap音乐、街头篮球和滑板运动等"嘻哈文化"。如今"街头"二字已被流行的"舶来品"进行了彻底的误读。"街头文化"四字的所传达的概念,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街头巷尾所表达出来的习性和风格,也可以是展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2006年初夏,我和一位朋友去北京旅游.久闻王府井的小吃非常有名,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我们看完天安门夜景后就来到王府井小吃街,在一家老北京爆肚店里,我们坐定后点了几款小吃就开始品尝起来.  相似文献   

8.
等待三天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又很虚弱,但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相似文献   

9.
正一包街头派发的眼贴,使年近七旬的吕老太稀里糊涂地走进一家美容养生会馆,免费体验后,她又稀里糊涂地交出2680元钱。当第二天想明白后,要退款却已不那么容易。眼贴"诱"老太进店吕老太眼看就70岁了,近日在街上被一名小伙子拦下,对方塞给她一包眼贴,称对眼睛有好处,吕老太没有拒绝这包眼贴。接过之后该咋用?男子简单说了眼贴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08,(6):59-59
正每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有自己想要坚持的部分,那么就通过下面的测试进入你的潜意识,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你在恋爱中绝不让步的底线。题目:当你一个人在小餐馆里喝了一瓶啤酒之后觉得心情特别好,那么接下来你会点下列哪种小吃呢?  相似文献   

11.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条大街上,某一天,人们从那里经过,发现路边多了一间透明的玻璃房子,形状像一个放大版的玻璃瓶.房门紧锁,里面放着几件家具,旁边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大家都很疑惑,这个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呢?艺术品?实在算不上,街头雕塑?也太没水准了. 一天又一天,玻璃房子始终立在那里,没有任何人出来认领,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重,连记者都被吸引,想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可是,采访了周围的居民,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这个玻璃房的来历,它仿佛天外来物,一夜之间就"飞"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12.
东京新宿街头,闻名遐尔的消费天堂,与其它地方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答案是:你能随时通过手机,寻找最适合你的消费。在这个繁华的街区,你可以在街头随意地找到各种免费的情报杂志,里面的每一条信息,都印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标签,只要用手机一拍,就可以直接连接到商家的网站或拨打电话。这只是已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日本3G应用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3.
《职业时空》2006,2(5):16
有一种号称"中国比萨"的土家族烧饼从武汉火到了上海,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急速蔓延到全国,制造了一个无声的土家族"超女"创富传奇故事.这种小吃的创始人据传是一位女大学生,被人冠以"烧饼西施"、"烧饼皇后"的美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靠传授技术和收取加盟费就淘到了上百万元.但她并不是真正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14.
苏衍的脸"唰"地红了,他望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她就在我眼前,我想跟她一起去鼓浪屿看日出,一起手牵手吃所有的小吃,一起去首都看升旗,一起去西双版纳骑大象。如果她愿意,我会每天亲吻她的额头和手心,我会为她穿山海,爱她到白头。"  相似文献   

15.
正"你认为怎样是孝?"这是春节期间央视记者街头采访的话题。在采访一名台胞时,他的回答就一句话:"孝"就是"笑",让父母亲笑了,就是尽孝了。听了这个台胞的回答,开始觉得有点别扭,这"孝"与"笑"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把"孝"与"笑"画等号呢?但仔细想想,这"孝"就是"笑"的寓义还真的十分深刻。做儿女的要让父母高兴地"笑",在孩提时代,那就是在学校里品学兼优,在家中能体谅父母,父母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宫     
《老年人》2015,(3):44-45,49
等待三天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老太太穿着很普通,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小故她脸上却洋溢着笑意。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您看起来心情不错。""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对世事您倒真的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赞扬说。  相似文献   

17.
电视、手机、盘子任你砸据《沈阳晚报》报道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办呢?打人肯定不行,但可以到"发泄站"砸东西。近日沈阳街头开辟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尽  相似文献   

18.
正原本价格不菲的新款衣服、精美饰品、大牌化妆品……每件统统只售9.9元以内,还全国包邮!当传统的街头10元店逐渐消失,一名26岁的大学生却把它搬到了网上———他搜罗了上千种10元以内的商品,展示在独创的"九块邮"网站。因这些价廉物美的时尚货品深受网购一族的青睐,如今他的网站每月的成交量高达3000万元,年收入近千万元。仅用短短16个月,这家只做网络推广的"轻公司",就成为全国电商导购业中的NO.1。他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9.
<正>4名少年以殴打的方式取乐,将街头一名陌生妇女活活打死!近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在法官审问这4名少年的犯罪动机时,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看到别人痛苦,心里就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没想到,这个诞生于"球鞋文化"的小小梦想竟变成了一个爆款生意……因爱好创业,为球鞋开"澡堂"胡潇兮1995年出生于四川,在四川传媒学院上学的时候,她就酷爱滑板、说唱、球鞋等街头文化。对她这样的球鞋爱好者来说,一双价值不菲的球鞋不单是运动、代步的工具,更是珍贵的藏品,"当有一地的球鞋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感觉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