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扶贫干部"微腐败"问题主要出现在资金管理使用、政策制定执行和干部思想作风三个方面,体现为腐败主体的集中性、腐败环节的关联性、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的直接性等主要特征。解决基层扶贫干部"微腐败"问题,必须从监督问责、成长渠道、容错纠错、激励表扬、心理关怀等方面精准治理,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亚文化也越来越受领导的重视。本文主要从重视企业部门亚文化的构建、分析影响部门亚文化构建的主要因素、学会构建创新型的部门亚文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怎样构建企业部门亚文化。  相似文献   

3.
"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因违纪人员职级低、单次金额小且隐蔽性强,让人不易察觉。本文以"四个二"措施探索思考"微腐败"的防控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用权办事就要得好处的官员从众心理,求人办事就要找关系、送红包的市民从众心理,叠加交织在一起,是"腐败亚文化"根深蒂固的深层次原因。要驱散这种"精神雾霾",最根本的要靠"廉洁空气"。兴"廉洁正文化",刹"腐败亚文化",能起到以廉拒腐、以文止贪、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在公共场所,要展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11,(9):80-80
一个地方出现腐败,党纪国法绝不允许,特别是主要领导腐败,带坏队伍、带坏风气,影响面大、危害尤烈,要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既要集中打击少数严重腐败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机理机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呈现主体以村"两委"一把手居多、村"两委"班子集体腐败现象突出、经济类腐败案件占主导地位、涉财违纪违法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频发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制度操作细则规范性不足、自由裁量空间大,监督行为机制乏力等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基层贪腐预防与惩治体系,需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正向激励;规范用权,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创新村规民约制度安排,推行农村社会公平化管理工作;提升协同监督能力,使农村基层民主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高压态势不松、力度不减,"不敢腐"的威慑作用逐渐显现,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微腐败",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直面"微腐败"的特点及危害,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对策进行有效治理,形成基层反腐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铲除"微腐败"滋生的土壤,不断增强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腐败征兆的“亚腐败”现象,已成为影响严重但又难以遏制的社会现象,由于其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亚腐败”严重侵蚀着公职人员的思想,并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其危害却绝不亚于腐败。本文通过对“亚腐败”行为进行界定,分析当前我国公务员“亚腐败”行为的特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京雨 《领导文萃》2013,(14):7-22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如何看待腐败的严重程度?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反腐败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反腐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何增科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压力源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J省A监狱23名在押服刑人员进行访谈,可以发现,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受到办事资源压力、不良亚文化压力、经济刺激压力、工作冲突压力、政治前途压力、人情世故压力等六维度因素影响。基于此,对于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应以"三预"为指导,即危险预警、犯罪预测、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1.
正一是引导筑牢思想防线。从本质上看,"微权力"产生"微腐败"的土壤是思想根源,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防止"微权力"产生"微腐败",要在思想上采取对策,即通过廉政教育,引导社区干部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从根源上解决"微腐败"问题。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防止"微权力"扩张、"微腐败"发生的制度保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应当从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相似文献   

12.
贪污腐败,是社会的丑恶现象,它不仅损害着政府形象,侵蚀着社会肌体,且危及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激化社会矛盾。各国政府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对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的防范和惩治。本文将分别从腐败的主体、客体以及反腐败监督机构三个方面对腐败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腐败亚文化",一般是指腐败群体内部乃至全社会范围内流行的各类容易引发腐败的潜规则和文化意识。这种文化包含着对腐败现象一定程度的容忍、羡慕甚至仿效的潜意识。一些权力拥有者把权力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换,并丝毫不以为耻,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合理存在。而一些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隐含着对权力的崇拜,甚至一旦有机会便迫不及待地亲身实践腐败,从而为腐败的生成创造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当下中国老百姓对腐败的态度远远没有达到"零容忍"的程度,不少人就对"贪腐的能吏"心情复杂,甚至抱有相当的同情。殊不知,这  相似文献   

14.
<正>"微腐败"只是工作、作风上的小毛病,或许微不足道,也常不被人注意和重视。然而,事物往往就是从初始的"微""小"发展到后来的"巨""大"的。长期以来,社会对这种现象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容忍,因此,一些人心存侥幸,踩着"微腐败"这条底线,打着"合情合理"的幌子,损公肥私。殊不知,相比"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小苍蝇"更加深恶痛绝。民之所呼,政之所向。纪检监  相似文献   

15.
李云飞 《决策》2011,(9):89-89
新一届县委在全国已经全部诞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些地方的县委分工中,将腐败易发领域的城市建设工作分给县纪委书记管。  相似文献   

16.
李晓芳 《经营管理者》2013,(29):220-220
以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为典型的腐败犯罪对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严重的破坏性。一方面,腐败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另一方面,腐败行为破坏了社会生活秩序,腐败行为使一部分人取得了制度框架以外的社会资源,形成了社会特权阶层,使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关系紧张,在普通群众中形成了不公平的感受,致使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难以形成。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腐败行为的刑事法律规范体系,建立公开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体系,从而全方位遏制腐败行为,促进良性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文化冲突和价值危机为视角,采用数理统计等量化研究范式对在校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420份有效数据分析发现:将青年亚文化、青年价值观及青年群体形象特点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科学把握青年群体与青年亚文化的辩证关系,对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调节青年群体的行为,对青年群体核心理念的树立与文化标准的选择等青年亚文化的构建和青年亚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化和主流文化引导下健康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盘点2014年老百姓关注之最,当数党中央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力反腐、频频"亮剑",使一批大大小小的贪腐官员应声落马,让世人振奋、百姓称快,同时也印证了一个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依法治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我国早就有"清流必先正源,治国必先治吏"的说法。清初政论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而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新中国成立不久,  相似文献   

19.
缪国亮 《决策探索》2014,(14):38-39
接待腐败是指在公务接待中发生的腐败行为,例如用公款来大吃大喝、赠送贵重礼品及进行各种高档消费。与具有隐秘性的贪污受贿不同,接待腐败是明目张胆的公开行为,是公开的腐败。多年来,我国在公务接待中发生的腐败行为已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2012年12月,党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后,接待腐败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村干部合谋腐败主要表现为合谋截留、合谋贪污、合谋骗套、合谋造假。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原因是个体腐败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现实,以及合谋腐败较之个体腐败具有获取高额不正当利益、腐败成本较低和腐败行为较隐蔽等优势。从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形成机理分析,权力观念的异化和群体间"官场规则"的影响使村干部形成合谋团体,村干部之间的声誉机制及腐败行为的重复发生使村干部合谋团体得以维持,制度漏洞、村级腐败查处力度有限、农村现实情况使村干部合谋行为不断社会化。治理村干部合谋腐败,应加强村集体财务审计与管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增加村级政务信息透明度,提升"拍蝇"频率、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