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时下存在的一些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因而奉行"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居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庸官、懒官、太平官,可谓对症下药,振聋发聩。为官当思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做了人民公仆,理所当然就当勤图良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存在的"太平官"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疲疲沓沓混日子的心态懒政怠政,身在其位不作为,从根本上违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隐性腐败异化了个人引导理念、弱化了组织发展动力、损害了公众利益和政府形象,是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一颗隐形"毒瘤",务必通过构建全面的法律体系、筑牢严密的思想防线、加快政府转型和完善监督机制实现标本兼治,以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一些基层干部比较普遍地存在"懒"和"霸"的不良习气,需要在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中加以涤除。"懒",就是懒政、怠政。在当前反腐高压下,基层干部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的情况相当普遍。不敢干,表现为畏险畏难,怕担责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甘当懒官、庸官、"太平官";不会干,表现为安于现状,疏于学习,知识老化,能力恐慌;不愿干,就是当升迁无望时,得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维护稳定进入攻坚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从现实看,一些年轻干部存在比较典型的心理"瓷化"现象,难以承受急难险重任务,亟须实现向心理"钢化"的转变,增强心理承受力。年轻干部心理承受力不足有哪些典型表现,有何现实危害,如何加以改变呢?一、典型表现年轻干部因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工作阅历不同、个人性格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在心理承受力不  相似文献   

5.
心治则天下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要想达到天下治与自我管理的理想状态,必在于人心得治。人心的状态影响个人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与幸福组织,必先和谐我心即重视"心理管理-道心"。本文通过对于中华经典智慧"道"以及"道心"的剖析,力求通过阐述"道"与"道心"为实现身心和谐、人生幸福、组织幸福与社会和谐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6.
"职场囚徒"心理下,组织成员处理相关事务将完全基于利己思想而不惜损害他人与集体利益,这源于管理过程中认知引导缺位所引致的逆向选择行为、激励机制低效所引致的贡献度不足、权责机制乏力所引致的利益分配不均及安全感不足所引致的信任度降低。为防范"职场囚徒"心理,领导者应积极构建合作成员间必要的信任感,创立有效的个人"资产"保护方式,并重视个人信誉成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孔雀型领导在基层历练过程中抱有懒政、懈怠、不作为的"佛系心态",重视面子,忽视实践。孔雀型领导"佛系心态"的形成既有个人层面的原因,如目标实而目光虚、眼界开阔却忽视实际、个人价值向上却忽视组织;也有领导层面的原因,如重形式轻结果、重过程轻成果、重控制轻效果;还有组织层面的原因,如价值定位偏离、缺乏精神鼓励、考核指标固化。必须破除孔雀型领导的"面子工程",变"佛系心态"为脚踏实地,因为创新务实才能政绩卓著、揽事担责才能睿智进取、组织成员认可才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没奔头"集中体现为思想悲观消极、工作敷衍了事、行为任性偏执。领导干部"没奔头"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干部个人思想觉悟不高、组织对领导干部缺失关怀、领导干部职业晋升压力过大等。针对"没奔头"领导干部,各级组织部门可以通过增强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关怀、努力拓宽领导干部职业上升渠道、适时适度为领导干部提供挑战性工作等方式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在创新成为时代特征的当下,无论是组织集体还是员工个人,其发展都更多地建立于不断自我突破的基础上。这种突破是对既有思维与路径的主动否定,以探寻新路径、新方法为首要目的,以便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高效实现。对于领导者而言,给予下属更大的行为空间,允许其在制度范围内忘"形"发展,将更能激发其创新的激情与效果,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之举,但如何控制员工忘"形"的度也是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听话已然不可取,而忘乎  相似文献   

10.
曾经行为"有失"的干部很容易因为自暴自弃而不自信、畏首畏尾而不担当、遮遮掩掩而不敢为、得过且过而不发展,这不仅有碍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更影响组织对发展机遇的迅速把握。要想助力犯错干部摆脱低落情绪和不自信状态,就必须引导其学会主动利用曾经的过错、理性分析当下起点、积极评估潜在空间、精准培育新型优势。犯错干部要从"有失"到"有为",则应借力过失,总结教训;把握当下,创新发展;立足成绩,勇于担当;深入一线,重塑口碑。  相似文献   

11.
"职场囚徒"既不利于组织竞争力的发挥与增强,又妨碍组织对新人才的吸收。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工作绩效关系密切。从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的积极性,是"职场囚徒"自我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不断有领导干部因"桃色丑闻"落马.和以往一样,某些领导干部再次"创新"了绯闻形式,极大地迎合了部分公众的猎奇心理.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判断:"美色"似乎总是青睐领导干部! 一、为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总是"缠"上领导干部 婚外情说到底是私德,但任何私人属性的事务一旦和"官员"二字发生联系,就已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从众多的落马官员那里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贪官都有生活作风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男女关系问题,还有其个人的贪欲(贪财、贪权)等.这些人在一种特殊环境下,心理也往往会背离常人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权力"瘦身"路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分权与集权不具备稳定性、降低了权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影响组织的分工与协作等。权力"分身"作为组织权力转移的创新路径,具有增强权力系统稳定性、强化组织抗风险能力、加强组织协同性等优点。要从根本上转变组织形态,逐渐实现链条形组织结构和"分身"权力系统,以解决权力"瘦身"效用的边际递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坚持"红色"引领,增强政治属性。一是把社会组织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二是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组织纳入全区党员干部培训计划。三是推动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向社会组织党组织延伸。创新组织设置,提高党建水平。一是推行"一商会一党组织、一行业协会一党组织"做法,在未建立党组织  相似文献   

15.
职位升迁总是存在限度的,当干部被提拔至一定高度时就会面临"无可升"的境况。这种情况下的"天花板"干部的有以下特点:追求平稳"着陆"、习惯按部就班、淡化物质刺激、拒绝创新变化等。在实际单位管理中"天花板"干部的瓶颈主要有:个人发展欲望急速减退、外部激励措施显著无效、个人目标与组织规划错位、"求稳"心态与创新氛围对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天花板"干部应该转换思路,变"欲望刺激"为"价值凸显":可以从轻物质重思想、轻仕途重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居高位担重责、定规划有所求。  相似文献   

16.
一盼点名调训提素质——"进角色"。不少干部交流赴任后,存在"水土不服"、领导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实行组织点名调训制度,落实到交流干部人头,确保"所需能学";培训内容上,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设置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方法上,可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方法,增强培训效果。二盼定期回访——"明所需"。此项工作宜于交流干部到任3至5个月后进行。回访可采取民主测评、问卷调查、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话等形式,重点了解班子成员团结协调、结构效能、勤政廉政、民主作风及个人要求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个"草根"大贪赵德汉的形象,广大人民群众对"草根"贪腐分子既有"怒其不争"之愤,亦深含"哀其不幸"之情。"草根干部"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能够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崭露头角,于个人而言实属不易,于组织而言亦是难得,本应大展宏图,却因走上歧途而落得身败名裂。究其缘由,固然是主客观兼具、内外因并存,但对于自身暗黑心理的察省不力、自控不严,无疑是其  相似文献   

18.
徐茜 《领导科学》2020,(7):93-95
领导干部的"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推诿责任、不求上进、思想麻痹的典型心理,主要表现为身子"懒"、胆子"软"、思想"散"等现象。究其根源,个人因素是诱发"鸵鸟心态"的本质因素,环境影响是诱发"鸵鸟心态"的核心因素。消除领导干部的"鸵鸟心态",在家庭层面,要"内辅外帮",致力营造积极健康环境氛围;在个人层面,要"内修外学",不断提高实力、完善性格、修正态度;在单位层面,要"内谨外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村霸"是由于对各种资源的追求以及次生的利益矛盾、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缺陷以及宗族势力和人情社会的不良影响所产生或导致的为害一方的特定个人、人群或现象。"村霸"会造成一系列危害,主要有扰乱秩序、侵占资源、危害群众等。因此,治理"村霸"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基层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意识,农民要增强法律意识;规范选举制度;加大监督力度;转变治理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制度—文化—个人"的反腐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一方面,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腐败,也可以成为腐败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个人与制度、文化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从个人层面加强建设,可以完善"制度—文化"的反腐体系,从而精准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