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庸之道"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风雨洗礼的富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诸如"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和"不及"都不是"道"的体现,可见"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通过"和",才能  相似文献   

2.
庞丽 《领导科学》2020,(5):13-16
挂职干部容易因为"交差""度假""镀金""过客"等不良心理而人在心不在。立足行为视角分析不难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挂职干部角色融入受阻、重新开头迟缓、短期目标缺失、责任压力不足。"5分钟思维"所强调的最初"5分钟"的专注与投入对改变这种状况有所启示。具体而言,想要改变挂职不"挂心"的状态,则应以"短"定位、以"责"定性、以"效"定心、以"欲"定向。  相似文献   

3.
<正>遂宁,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有1600多年历史,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文贤之邦"美誉,积淀了厚重的书法文化、诗酒文化、井盐文化。遂宁,一座区位优越的"枢纽之城"。地处成渝城市群"核心"地带,已建成"1环8射"高速公路大通道和"3向7线"铁路大动脉,全面立体的交通网  相似文献   

4.
<正>"无为"思想是老子经邦治世之术的基本主张,此"无为"即在重道、识道和循道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有为之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本着"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实现最大的领导效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  相似文献   

5.
在"弱者即正义"思想误导下,部分精神、品行"弱者"认为,"年龄大就该被照顾""经验少就该被包容""能力差就该被分担""理由‘惨’就该被原谅",实施道德绑架而干扰正常管理。其实质是权利泛化、规则弱化、是非观异化以及奋斗观偏离。要避免被"弱者即正义"思想绑架,就需要完善"育德"机制,知荣辱而"守志",避免依"言"决策,构筑舆论"围墙"。  相似文献   

6.
开展"三读一写"活动,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回归"、写好"奋进之笔"的具体行动和创新实践,其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就是:以"读理论原著"为载体,以加强"红色基因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心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红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以"读科技专著"为载体,以加强"绿色生态教育"为宗旨,以培养"术有专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绿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以"读国学名著"为载体,以加强"古色书香教育"为宗旨,以培养"腹有诗书"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古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以"写读书笔记"为载体,以提高"学思践悟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动笔能写"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特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  相似文献   

7.
陈长江 《领导文萃》2010,(2):103-106
<正>"南巡"动员:"以鲜血和生命保卫毛主席""九一三"事件前,一向自信的毛主席陷入从未有过的苦闷之中。也许是发现什么征候,或是有什么预感,他很少笑容,也不再逗趣,吃不下,睡不着。有一天破晓,毛主席出来散步,我像往常一样  相似文献   

8.
《决策探索》2013,(24):1-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决策》2013,(9):16
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清廉不是靠人慎独、自律出来的,而是靠法律规制"钳制"出来的,觉悟和自律,只能作为法治的补充。"自律新举措"固然好,但制度创新才是治本之道。到一个街道办参观反腐廉政建设新举措时,看到这个街道开发了"廉政自律保健操""、廉政手机彩铃"、"反腐扑克"、"廉政三字经""、廉政保证金""、家庭廉政壁垒"、"小眼睛盯大眼睛"等许多项目,在反腐自律上动足脑筋,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0.
正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张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观念大量涌现、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我省通过"善行河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大兴"行善"之风,加强思想道德领域建设。我们共产党人要有一种"赶考"精神,六十四年的艰苦历程,"赶考"内容不断丰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大力弘扬"赶考"精神,为全面深化"善行河北"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已早有共识,而企业文化何以"悟"化为"道"则仍需探索。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作了关于要"积极发展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指示,我们应当如何贯彻执行这一重要指示,加深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长寿之道?笔者拟谈六点浅见,以求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13.
有几个昔日的朋友近年仕途得意、官运亨通,从小小的办事员升至科局级甚或县处级。一日小聚,谈起升官之道,其中一君笑曰:“生命在于运动,升官在于活动;不重视向上‘活动’,怎能提拔重用?”此番高论令笔者惊诧不已,半晌无言。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影响深远,可谓传统政治哲学的领导思维艺术,于当下领导干部亦有一定借鉴意义,对其可持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极高明而道中庸":传统文化的政治黄金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中庸之道"主要是儒家学派的思想遗产。中庸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具有了典型的政治哲学性质。在儒家的经典中,中庸被称为"圣人之德""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正老子的哲学思想历来备受领导者尊崇。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老子在汇聚了其毕生思想精华的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法自然"哲学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以下只注明章节)在不同历史时期,老子"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被众多领导者施行和效法。"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盛世景象的出现,更使其成为解读治乱兴衰之道、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老  相似文献   

16.
群山 《决策探索》2003,(12):26-27
一位美国企业家认为,企业要出市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精品".日本学者伊丹敬之说,现代企业中那些有独特能力的、能为企业长期固定工作的人,是比股东提供的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本质的贡献.的确,人才与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资源,对于制造市场精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时下,打造"人才精品工程",已成为企业人力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研究中外知名企业核心"知本资源"管理创新之道,对于我们的企业建设"人才精品工程"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弘景编辑整理葛洪之后的道教养生术而成《养性延命录》。该经典主要内容为养生,但也包括修仙之道。《养性延命录》认为,人有三种死,"夭伤"死、"命尽"死与形劳神竭死。分析此三种死的目的在于倡导长生不死之追求,此即为其中的"命尽"、延寿、"神"仙与"无死地"仙诉求,这些都是对死亡的超越,而修成"无死地"仙是对死亡最究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职工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人才储备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胜利油田人才发展战略,滨南社区将"培训作为职工最好的福利"不断加强职工培训力度,并在培训过程中大胆运用"加减法",使培训工作达到了"多样化、科学化、常态化"和"实际、实用、实效"的目的。本文针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结合工作实际,重点阐述了"加减"工作法在培训工作中的运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以期能更好地达到"以人为本,富之教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年轻干部"软骨病""缺钙症"的主要症状是:怕担责,遇事能躲就躲;怕困难,工作拈轻怕重;怕学习,思想空洞零碎;怕麻烦,问题能推就推;怕吃亏,工作浮于表面;怕吃苦,不愿深入基层。年轻干部之所以有"软骨病""缺钙症",主要是因为缺乏精神淬炼、基层锻炼、为民情怀和斗争精神。年轻干部根治"软骨病""缺钙症",应补足"精神之钙"、实践"强筋壮骨"、坚持"活血化瘀"、涵养"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20.
<正>领导力是领导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也是领导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者对领导力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对领导力的解读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这既说明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复杂性,也说明了对领导力的研究与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深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洪生教授出版了新著《解析领导力——"道""学""技"》。该书从"道""学""技"的角度对领导力进行解析,是领导力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为深入认识领导力提供了新的途径、打开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