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啸 《当代老年》2011,(3):14-15
马志明今年66岁,是相声泰斗马三立的长子,他深得马派相声真髓,相声表演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的风格,被马迷尊称“少马爷”。  相似文献   

2.
1939年夏天,年方25岁的相声艺人马三立为谋生来到山东济南。先是撂地卖艺,后来应青莲阁茶社之邀前去演出,就在那里结识了清唱二黄的女艺人赵红云。赵是个容颜秀丽、心地善良的姑娘,她喜欢马三立的相声艺术。又深深地同  相似文献   

3.
王文军 《老年人》2000,(2):8-10
说起马三立 ,人们总是把他和笑连在一起。凡是听过他相声的观众和接触过他的人 ,无不被他幽默的谈吐引得开怀大笑。近日 ,我们来到“马三立老年公寓” ,拜访了这位被誉为“国宝”的相声泰斗。看上去 ,他比前些年更加瘦了 ,那两只扇风耳也更显得大了 ,几乎占了半个脸。倒也好 ,助听器一放就挂上了 ,很是方便。见到马老 ,他满脸挂着和善慈祥的微笑 ,两只小眼睛不时闪着睿智的光。看他的房间 ,布置得既质朴又雅致 ,三面墙壁分别悬挂着字画 ,其中有书法家白金写的“率直处世”、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父亲姜祖禹书写的“妙趣横生”和一位画家临摹的…  相似文献   

4.
2003年2月11日,一代相声宗师马三立因病驾鹤西去,人类一颗最幽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很多人不解的是,马老凌晨逝世,当日下午便被家属速速安葬了,各界人士为没能瞻仰马老的遗容而扼腕痛惜。  相似文献   

5.
马三立老了,已有几年不参加演出了。没有特殊需要,他很少出门了.平时就在马三立公寓和马三立老人园轮流住着。 虽是说相声出身,可生活中的马老喜欢静,读书、写字、思索是他晚年的三大爱好。无人造访,他能静静坐上半天。 他难得有这样的清闲,想见他的人太多,编辑记者老板伙计社会名流男女老幼,各色人等,不一而足。都想领略一下马老生活中的风采和幽默。 马老近两年心脏功能欠佳,医嘱要保证休息,不宜应酬过多。几个儿女一商量,决定让马老的二公子马志良作马老的监护人,全权负责马老的饮食起居,志良若不点头,想见马老就难了. 好在笔…  相似文献   

6.
正1948年春,马三立来到北平,应了两处活计,分别在王府井凤凰厅茶社演出和在华声电台说相声兼报广告。这时,马派独有的段子已深入人心,《开粥厂》里的"马善人"成了他的昵称。听众纷纷给电台写信、打电话,点播"马善人"的节目。在舞台上,日益走红的马三立颇有自知之明地表示:"听众们没见过我的庐山真面目,很难猜想我是什么模样。当然,您看了我的相貌后,深表遗憾,这不能怪我,我自己  相似文献   

7.
杜立平 《老年人》2005,(12):26-27
年过古稀的黄枫,是著名演员黄宏的父亲。他也是曲艺界的名家,早年进入黑龙江省广播艺术团,后来被借调到中央广播电台说唱团,拜高元钧为师表演相声,曾经跟着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们登台献艺。五行八作,自古以来父子相传,黄枫当然也希望子女继承他的事业。可是,三个儿子各有志向,  相似文献   

8.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5):48-49
<正>相声大师马季原在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因为喜爱相声。1g156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获一等奖,被侯宝林先生看中。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40余年的相声生涯中,马季创作了300多个相声段子,成为非常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相声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提起孟凡贵,您能想起啥?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先生的得意弟子?还是《教子》、《买驴》等一些相声段子?不过,孟凡贵还有一个外号叫“馋人老孟”,这您可能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冯友兰先生享年95岁,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长寿老人。冯先生的女儿、著名作家冯宗璞曾说:“父亲内心稳定和丰富,这可能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笔者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冯先生长寿的原因,或对广大中老年益寿抗衰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银杏,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生命力极强.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学术界称之为"千年孑遗"、"东方圣树".银杏是遐龄与长寿的象征,国人称之为"长寿树".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有抽烟的嗜好,但是他抽烟和别人有些不太一样,他从来不给别人敬烟。到了一个地方之后,他就往凳子上一坐,香烟和火柴先拿出来,往眼前的桌子上一搁,谁愿意抽谁就去拿,你不来拿,他也不会敬你。不但从不向别人敬烟,马三立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从来不抽别人给的香烟。几十年前,马三立抽的是一种恒大牌的香烟,相当于现在五、六块钱一盒。  相似文献   

13.
吾之 《老年世界》2011,(9):38-38
马三立先生一生乐观平和,从不言老。他88岁的时候,在天津举行盛大的从艺80周年告别演出,一个小胖子上台给马老献花说:“祝马爷爷健康长寿。”马老却说:“岁数上我是你爷爷,体重上你是我爷爷。”这突如其来的“包袱”,把大家逗得掌声如雷。  相似文献   

14.
相声表演是很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目前,我国的相声表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无论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还是舆论环境,都是相声艺术发展的好时机。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大理提倡原创作品,另一方面,要珍惜并坚持相声的民间身份,实现相声表演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德林 《职业时空》2005,(23):55-55
银杏,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生命力极强。郭沫若 先生称之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学术界称 之为“千年孑遗”,”东方圣树”。银杏是遐龄与长寿的象征,国 人称之为“长寿树”。 地处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山东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应用生物技术研发、生产、销售银杏保健制品的省级高  相似文献   

16.
依依 《老年世界》2010,(1):18-19
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虽年届85岁,仍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才思敏捷,感情丰富,别具艺术大师的风采。他究竟有什么长寿秘诀呢?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0,(18):39-39
西安事变后,36岁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就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却能有101岁的高龄,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1995年,张学良先生在谈论长寿经验时说:“我能长寿,有三个因素,一是乐观,二是饮食适当,三是睡得舒服。”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的美,桃源人的情,已溶入我的血管之中,和我的血一起流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在今年桃花源游园庆典会上的讲话。尽管游园会的热闹场景早已过去,但马季那发平九G充满激情的倾诉,以及桃源10多万听众的欢呼喝彩,至今还在我们耳边久久回荡。马季先生与桃源人民结下殷殷深情的幕幕往事,像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在我们的眼前汇成一道道风景。1976年,马季第一次到桃源来体验生活,采撷素材,便与桃源结下了难解情缘。22年来,他一直把桃源作为体验生活和相声创作的基地点后18次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文学家李仲南先生高寿达107岁,是"南社"成员中的长寿第一人。李老100岁时,曾站在南京的讲台上作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长寿报告,中途没有喝过一口水,台下的听众无不为老人健康的体魄、敏捷的思维而惊叹不已。1900年,李仲南出生于江苏扬州,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于健  相似文献   

20.
天津城区相声茶馆分布格局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娜 《城市》2012,(8):76-79
相声是天津城市文化的精髓.相声茶馆是承载着天津城市文化过去、现在与未来三重信息的重要文化符号.自从1991年在天津市有关部门倡议下,由天津曲艺界名流共同策划创建了改革开放以来首家具有民间特色的相声茶馆——名流茶馆以来,相声演出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在津城涌现.相声艺术以及相声茶馆在新时期天津城市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入文化空间的分析方法,探索天津城区相声茶馆分布格局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天津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特色、历史渊源、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