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为引子,以派发网络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采集到有效问卷249份。研究问卷后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深刻认识,并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显著的变化,在"是否必须结婚""是否应该有彩礼""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区间段""夫妻双方是否应该经济独立""大学生择偶标准""大学生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认同度"等问题上的看法均富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3.
传统礼仪不断承袭和演变,今天的礼仪,以及今天我们对礼仪的理解,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受到了"礼"和"仪"在"礼仪"结构中权重关系变化的很大影响。回顾中华礼仪走过的历程,总的来看,经历了"先礼后仪""仪礼交融""繁礼琐仪""删礼减仪""重仪轻礼"几个过程。如何看待今天越来越明显的形式化礼仪?我们有必要先从历史上"礼""仪"的相互关系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4.
萧红名篇《生死场》从女性独有的视角,描绘了东北地区传统女性的现实生活,观察女性在"生"与"死"两极中的徘徊、无奈与臣服。研究从传统乡土女性的定位如"无名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与"生殖链条上的牺牲者"三个角度切入,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分析,阐释女性在中国传统乡土中的命运,且对女性地位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95后"出生于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是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新生代群体。目前"95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在校间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发现"95后"大学新生普遍在环境适应、学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本文从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创新心理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作为"95后"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他们个性独立、抗压能力弱、可塑性强,并在高校正式群体中形成多种多样的非正式群体。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者应该认识到"95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类型,做好管理工作,如利用核心人物、网络互动、从众心理、群体关系等,来完成管理与教育目标,提升"95后"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80后事业女性还在为事业奔波、无暇顾及婚姻时,陈漫不仅已经结婚,还有了两个孩子。媒体对陈漫的评价是"最贵的摄影师之一""范冰冰和李冰冰共同的御用摄影师"……但陈漫自己会说:"我嘛,贤妻良母吧,有个好老公,一对小天使,家庭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8.
《蜗居》的热播成就了一个"女性杀手"——宋思明。且不论对错与是非,单就一个男人的魅力而言,张嘉译扮演的宋思明着实令女人崇拜、迷恋,欲罢不能。"太男人了""有情有义""如果我是海藻,也难以抗拒"甚至是"当小三也值了""迷上宋思明。""宋思明,我爱你!"一时间,无数女人满怀柔情地盛赞这个"坏男人",豪不掩饰对他的倾慕。那么这个男人身上到底有着哪些令女人着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平成夫妇茶碗》《媳妇的烦恼》《东京爱情故事》《不结婚》日剧中体现的日本女性婚姻观,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至今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战后至今,日本传统的婚姻观逐渐瓦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向自由恋爱、晚婚、不结婚方向发展。同时,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社会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日本女性的婚姻观有所转变。文章对"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日本女性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测: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观念将有所动摇,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婚姻多为"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其间不乏"女尊男卑"的现象,"泼妇""妒妇"这样的女性形象更是层出不穷,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都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陈莹  杨萍 《现代交际》2012,(6):77+76
天花藏主人著的《玉娇梨》以其"一见钟情""小人拨乱""及第团圆"的结构模式,给明末写实风格盛行的婚恋题材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尤其是红玉与卢梦梨两位佳人,展现了封建社会桎梏下适婚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进而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和自主的掌控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东女子学院95后大学生婚恋观进行调查分析,从思想独立、人格独立、金钱独立三个方面探讨女大学生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商业设计中有一项独立的设计体系,即包装策略设计。一件产品要转换成有价值的商品,需要经过包装的催化过程。而包装在策略上可以分为"色""型""质"三个部分。全方位思考后的包装设计,能扮演诸多的角色,比如传达企业文化、提供消费信息、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品牌形象再延伸、自我销售等。在探讨了"包装"的含义后,介绍了包装设计如何使产品成为商品,以期可以更好地将商品推介给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身份标签型"网络流行语——"北漂族""蚁族""月光族""啃老族""拼爹族"等新兴词汇广为流传、广泛使用,网络语言身份标签化现象明显。本文以"恐归族"为例,探析其折射出的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事件回顾"只要有房子,甘当小三……"一部电视剧《蜗居》引起了众多关于女性价值观的探讨。"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傍大款是靠本身赚钱""宁嫁黄世仁,不嫁80后"……这些在过去都会被人不耻甚至唾骂的观点正悄然在女大学生中兴起。日前,《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以下简称《红皮书》)在首届广州地区女大学生论坛上发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鸿沟"和"数字原住民"的视角,分析社会结构和互联网经历对上海"80后""90后"职业青年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80后""90后"青年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代表,在互联网经历上与"70后"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的互联网使用上,社会结构和互联网经历的影响效应各有侧重。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美国恐怖小说为题材改编的影视剧逐渐丰富起来并被人们追捧喜爱。《吸血鬼日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恐怖题材的美国电视剧风靡全世界。"吸血鬼""女巫"等传统恐怖形象不再是人们不敢踏足的冰山一角。影视剧展现了很多性格独立、自信善良的女性角色。编者也不再使用过往女性的弱小来衬托恐怖色彩氛围的手法,这是女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女性主义在恐怖元素中的完美运用,开辟了这一类作品的另一新视角,让观众在欣赏恐怖影视剧的同时,以现代积极的方式认识当代女性。本文将以此部电视剧为研究依据,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吸血鬼日记中恐怖形象的创作、改编及特定情节的审美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观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各方力量对民族问题的回答,比如"五族共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一体观""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中华国族"入宪等,对打造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青年的生活价值观呈现整合和分化并存的趋势。一方面,不同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与"60后""70后""80后"相比,"90后"更崇尚简单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注重个人发展,淡化权威,体现出后现代的价值取向,同时,"90后"更注重家庭、工作和科技发展,表现出现代的价值取向,"90后"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同步发展。另一方面,阶层之间的分化非常明显,不同阶层的人在对待生活方式的选择、追求个人发展以及工作和科技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90后"价值观特征的形成与当前中国的宏观社会环境密切相关。"90后"一代的生活价值取向既区别于日本的"低欲望",也区别于"小确幸",是一种具有发展取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正被现代人称作"大姨妈"的这位访客,似乎总是不受待见。不过,最近BBC一篇科普文章,详细梳理了"大姨妈"对女性的美妙之处——研究证明,经期前后的不同时期,女性的某些能力会增强。"大姨妈"就是一场白忙活的受孕准备"大姨妈"造访,代表女人开始"情绪化""不舒服"。这种观点千年前就有了,被记载为"歇斯底里症"。最早研究这个的还都是些男人,最著名的一个是柏拉图。他认为,这种症状是因为女性子宫没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