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垃圾的地方就有人捡破烂,他们捡废铜烂铁、捡酒瓶、捡旧书报……有一种破烂几乎没人捡,那就是建筑工地上的破瓷片。可是,在广东佛山,却偏偏有一个人靠捡它发了财。  相似文献   

2.
捡垃圾能挣多少钱?也许你会说,每天能"捡"到30元就不错了。可如果我告诉你,有人靠捡垃圾,一年赚了30多万元,你相信吗?这听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在广州打工汉钟建强身上却变成了现实。他硬是把"捡垃圾"做成了事业,实现了"公司连锁经营,网上快捷服务"的经营模式,而且靠着这个行当住进了花园洋房!  相似文献   

3.
垃圾村现状“那冒着浓烟的地方就是垃圾村,每天都有人在焚烧垃圾,捡垃圾的外地人都住在那里!”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南庄村的村民徐加开说,“这附近几个村的工厂都向那里送垃圾,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向那送(垃圾),他们都有自己的垃圾车,都是晚上送,每天有十几辆吧”。走进南庄村的后山,也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垃圾村的地方,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令人窒息、充满刺激性的气浪,那是一种塑料、橡胶、纸屑混合各种垃圾焚烧的气味,整个村庄的上空始终弥漫着一层淡黄色的烟雾,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一堆堆高耸如山的垃圾堆上紧张而有序地翻捡着他们认为有用的…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翻捡垃圾造成环境污染,陕西省西安市市容园林局日前发出通知,今后禁止在垃圾台、桶、箱和垃圾站捡拾垃圾。这一禁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8月,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突然流行起了一种新型的健身方式:人们在户外慢跑时,跑着跑着,会时不时地蹲一下身子,然后起身继续跑。对于这种健身方式,有人觉得奇怪,有人觉得好玩,还有人猜测是某种噱头。不过,当大家得知慢跑途中蹲下是为了捡垃圾时,才恍然大悟,拍手称快。这种新型的慢跑活动叫作"Plogging(慢跑捡垃圾)",是指在跑步的过程中,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跑步结束后再把它们处理掉。据说,这个活动最初的发起者是一个名叫艾克的瑞典人。艾克从小生活在干  相似文献   

6.
据羊城晚报报道,2010年8月19日上午,深圳107国道宝安西乡立交桥下出现一名30多岁的男子,该男子每捡到一件垃圾或每走几步就磕头一次。该男子表示,"我捡垃圾其实是想清理我内心的垃圾,同时,是想把我原来扔掉的垃圾捡回来"。  相似文献   

7.
登上长城的游客。经常能看到一个外国人在默默捡垃圾,"嘿,老外也靠捡瓶子挣钱啊!"事实上,这位来自英国的威廉是《中国日报》的编辑。28年前,他为睹万里长城的壮美而来,有缘迎娶漂亮的中国妻子。为了守护已完全消失70%的长城,他定居北京。长年与随手丢弃垃圾的游人,以及用城墙古砖砌猪圈的村民们"斗智斗勇"。他组织中外志愿者当"长城清洁工",写作保护长城的书籍。举办公益讲座和图片展……被英国女王授予"帝国勋章"的威廉,究竟有着怎样的长城情?  相似文献   

8.
张鸣跃 《职业》2013,(16):70-70
河南周口有个男孩叫周艳兵,家里穷,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在家种地。后来他跟人进城找事做,由于年龄小,又太老实,于是捡了两年垃圾。  相似文献   

9.
正当大家在为神奇小子丁俊晖夺得斯诺克中国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4月8目的金陵晚报以《大学生考研不成求职受挫流浪三年捡吃垃圾为生》为题,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新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在汉中门桥洞下居住3年,靠捡食垃圾为生,如今又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0.
一位民办教师的DNA鉴定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鉴定是数据精细、精确率高达99.9999%的权威技术,然而经过3次DNA鉴定的民办教师李逢春还是被无端地卷进强奸冤案。直到真凶抓获,李逢春才终于“相逢春天”,拿到了国家赔偿金。而此时,曾荣获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区级优秀教师的他已失去宝贵的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机会,在蒙冤期间,无脸见人的他更是只趁晚上与凌晨的昏黑躲躲闪闪捡垃圾为生,这一切却无人赔偿。  相似文献   

11.
正当大家在为神奇小子丁俊晖夺得斯诺克中国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4月8日的金陵晚报以<大学生考研不成求职受挫流浪三年捡吃垃圾为生>为题,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新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在汉中门桥洞下居住3年,靠捡食垃圾为生,如今又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2.
丁俊晖Vs张新生不同择业理念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大家在为神奇小子丁俊晖夺得斯诺克中国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4月8日的金陵晚报以《大学生考研不成求职受挫流浪三年捡吃垃圾为生》为题,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新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在汉中门桥洞下居住3年,靠捡食垃圾为生,如今又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3.
正杰夫·基施纳是美国的一名技术人员,从2013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从城市的垃圾入手,用废弃烟蒂、塑料袋、一次性咖啡杯等垃圾的数据,探索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垃圾指纹"。"垃圾指纹"不但能够准确呈现垃圾问题的源头,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让捡垃圾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基施纳的这个想法是在和女儿奥克兰森散步时突然产生的。当时,奥克兰森看到小溪边有垃圾,大声喊道:"爸爸,这些东西不应该放在这儿。"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桐柏县的大桐路上,每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肩背编织袋、手拿铁钩子徘徊于肮脏的垃圾堆前捡垃圾。  相似文献   

15.
城镇里总有一些人靠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他们处理着居民每天丢弃的成百上千吨废弃物,客观上帮了政府环卫部门很大的忙。当然,这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诸如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  相似文献   

16.
垃圾村现状 "那冒着浓烟的地方就是垃圾村,每天都有人在焚烧垃圾,捡垃圾的外地人都住在那里!"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南庄村的村民徐加开说,"这附近几个村的工厂都向那里送垃圾,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向那送(垃圾),他们都有自己的垃圾车,都是晚上送,每天有十几辆吧".  相似文献   

17.
罗大木 《女性天地》2012,(12):12-14
谢谢,那些我们不曾在意的人他们是——单位在楼道里设置了垃圾桶,下班时统一把垃圾拎到楼后的垃圾点上。员工们都知道,每天下午5点,会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穿着一身带有补丁但非常整洁的工作服,带着橡皮手套到楼后去拉垃圾。下  相似文献   

18.
正像很多社会顽疾一样,国人乱扔垃圾的问题总是屡管不绝,长假出游,尤显突出。正如一名在西湖景区工作5年的环卫工人所说,每年的节假日于他们都像一场"战役"。量大、面广、捡不完——这七个字或许大致概括了景区内垃圾的特点。国庆期间,黄山景区环卫工每人每天要清理1000斤垃圾;重庆某路段因车流量大,垃圾清扫量达到平日的3倍;深圳著名景点大梅沙被垃圾侵占,长假前三天就产生了300余吨垃圾,被游客吐槽为"像在垃圾堆上过夜"……  相似文献   

19.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4,(17):29-29
李德龙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他平时喜欢摄影,常常会盯上一个目标拍好多天。这样,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个人,都能从照片中看出变化,看到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在李德龙服装店不远处,有个小区刚竣工,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近来,他的镜头总是追着这些人,想寻找点好素材。一天,他看到一个捡废品的老人。看模样,老人年纪不小了,弯腰捡东西时也有些吃力。  相似文献   

20.
张村芝今年59岁,丈夫早些年患病去世了,她跟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她辛辛苦苦捡垃圾捡了8年,也挣了不少钱,但很快就被几个儿子娶媳妇生孙子用光了。本来就这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毕竟为了自家的孙子。可是与媳妇在一起,总是磨擦不断,媳妇的“讲学问”她真的受不了,她多么想跟人家一样抱抱可爱的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