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疲乏"困境,表现为"低头拉车不看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思维僵化。消除领导干部"政治疲乏",可塑造正向激励,引导全面担当;营造民主氛围,塑造良好组织文化;提升学习意识,适应时代要求。领导干部以知识链与能力结构耦合消除"政治疲乏",要理清能力突破的科学思路,建构知识学习的有机链条,寻求知识链转化为能力结构的核心路径,以行动变革突破自我上限。  相似文献   

2.
领导方式规则化对领导艺术的制约主要在于框条之界行必有据、规则之下规范优先、约束之内按部就班、模式之中高度统一。领导规则与领导艺术的冲突,源自理性与感性不协调、理论与现实不协调、一般与特例不协调、条款与人性不协调。为此,要使领导规则与领导艺术相适应,就需要正确理解规则精神,规范化中有灵活;正确对待"特事特办",理性化中有感性;正确看待规则效用,制度化中有创新;正确把握灵活创新,标准化中有变通。  相似文献   

3.
领导方式的规则化趋势意味着领导方式层级明晰化、全面法治化、思维理性化,从而对领导艺术产生了方法的约束、行为的限制、弹性的弱化。对此,可以采用"弹钢琴"的适应方略,实现领导艺术规范化与灵活性并存、精准化与协调性并存、理论化与实践性并存。  相似文献   

4.
差序式领导是独具华人文化特色的领导风格,领导者将组织成员归类为"自己人"与"外人",并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对此,可以以差序式领导方式的文化基础与内涵为基础,从下属与领导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下属与同事之间的互动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差序式领导方式与组织成员行为取向的关联性,系统地总结差序式领导方式下组织成员行为取向对员工个人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儒雅型领导立威之道的关键是从"德、能、勤、绩、廉"方面练内功,做表率,树标杆。儒雅型领导处事方略也应从"德、能、勤、绩、廉"实行,即讲政治,重品行,以"德"立威;强责任,勇担当,以"能"立威;守规矩,作表率,以"勤"立威;养情怀,育格局,以"绩"立威;严律己,廉洁行,以"廉"立威。新时代儒雅型领导的立威之道与处事方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要借鉴历史管理经验,又要结合新时代特点探索立威之道。  相似文献   

6.
一个单位陷入思想格局僵化的局面,通常表现为:混龄员工之间人际代沟明显突出,单位整体业务能力长期停滞不前,单位员工争夺私人利益观念强盛。单位利益格局固化则表现为:利益分配呈现"赢者通吃"现象,职务晋升呈现"裙带关系"现象,员工能力呈现"落差较大"现象。破解单位思想和利益层面的"中梗阻",应立足意识形态"总开关",增强个体认知的现代性;把准制度建设"对标尺",提升单位工作的规范性;用好单位改革"破墙锤",化解潜在壁垒的阻碍力。  相似文献   

7.
领导者有效推进改革,须从"加减乘除"四个维度发力,即扩容革新领导思维的"加法",聚焦改革领导方式的"减法",培育提升协同执行力的"乘法",消解改革阻滞因素的"除法",以此带动整个组织良性高效地执行改革决策、落实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培挺  张守连 《管理学报》2011,(10):1451-1456,1461
谢尔登是通过"冲破"当时已有广泛普及性但研究方式僵化的"科学管理","立"其"管理哲学"的。其管理哲学的要点是:重视从整体意义上把握管理;工业关系中的个人既是工人,更是一个具有公民权利的人;工业组织本身不应是一架精密的机器,它首先应是人群的复合体;管理是一种艺术,具有科学的属性,但它本身不是科学;研究工业组织不能蜕变为研究机械工程学。谢尔登管理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关于工业管理的社会哲学。这种管理哲学对中国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看,基层政府机关组织活力的激发关键在以变革型领导模式造就机关领导的能力之"体",以公平型组织文化建构机关的组织合力之"场",以素质和能力为基石生成基层干部的愿力之"流"。  相似文献   

10.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11.
一个组织里存在着很多的"隐性浪费",如无效等待造成的"隐性浪费",任务划分混乱造成的"隐性浪费",组织资源错配、闲置造成的"隐性浪费",下属低效、无效、负效工作造成的"隐性浪费"等,严重影响组织绩效。结合变革型领导理论,预防和治理"隐性浪费",应明确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增强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转变领导重心,注重对下属创造性的激发;为下属提供个性化关怀;通过精神感召和德行垂范吸引下属自愿追随。  相似文献   

12.
正常听人说某领导很有"领导样",也听到过有人说某领导没"领导样",还有人说当领导就该有"领导样"。大概每个人心里和眼里,都有一个自认为的"领导样",用以评价领导干部。"领导样"究竟是什么样?《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曾刻画过这样一类"官":"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寥寥数笔,一个铺排造作、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封建官僚抖派耍威的样子,千百年来为民众所诟病。然而,今天个别官员身上,还有这种官僚做派,甚至在权力的任性之下生出诸多变  相似文献   

13.
领导权威衰减有思维理念禁锢、能力转型迟缓、多重转向影响三重诱因,会带来团队失控、领导失责、组织失范等危害。领导者可从以高尚品德"养"威、以出色工作"立"威、以真情关爱"强"威三方面出发重塑和强化领导权威。  相似文献   

14.
韩巍  席酉民 《管理学报》2012,9(12):1725-1734
简要梳理了英语世界针对领导的"反思-批判性"研究,结合现实经验和理论思考,提出一个由"文化、社会化、组织情境和互动"4个维度构成的中国本土领导分析框架,并围绕"领导与组织成员的互动"归纳了4种领导类型。一方面,"机会型领导"和"幻觉型领导"是有效解释中国组织领导现象的关键构念;另一方面,期望中国本土的领导研究更多从"社会干预"的角度,积极反思文化资源、社会化过程及组织互动,唤醒领导者、组织成员个体的"责任意识",以规避并扼制"机会型领导、幻觉型领导"在社会组织实践中泛滥。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僵尸职场",指的是如今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组织形态,较早出现在201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刊发的一篇题为《僵尸职场生存指南》的文章中。文章将那种体制僵化、抵制变革、扼杀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的组织比喻为"僵尸职场",认为正是"管理层对新思想、新观念熟视无睹,组织不善于反思和学习,组织文化不鼓励创新"等原因导致一个组织向"僵尸职场"蜕变,而这样的组织环境会极大摧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  相似文献   

16.
下属心存芥蒂的表现有副职领导分庭抗礼、核心下属效能降低、功勋下属心态失衡、普通下属如履薄冰。下属心存芥蒂会造成组织成员"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工作进度"缓不济急",缺乏执行力;组织生态"乌烟瘴气",缺乏竞争力。打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芥蒂,需要领导者注重知人善任,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强化领导威望,确保"一碗水端平";提升工作素养,担当"行家里手";优化组织氛围,践行"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17.
"少不了之人"固然是组织事务处理中的主心骨、定心丸、攻坚者与联结点,但"单枪匹马"反映出中坚力量薄弱,"无出其右"则隐喻继承发扬不足,"一枝独秀"说明组织功能弱化,"众望所归"显示被动依附思想。领导者要想既充分发挥"少不了之人"的突出价值,又避免"支点"风险,就应对这类人才用之有"度",即安排有度、任用有度、责任有度、权限有度;用之有"略",即以"队伍"代"个人",均分"宠爱",权力制衡;用之有"谋",即以"少不了之人"激励后来者模仿、赶超,保证后继力量成长和组织应对能力提升;用之有"疏",即以有意疏远而维护领导权威、培养新人。  相似文献   

18.
<正>地方政府权力"瘦身"与领导方式转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适应新常态,一方面,伴随着地方政府权力的"瘦身",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也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另一方面,领导方式的转型也会促进地方政府权力"瘦身""健身"和"塑身"。一、地方政府权力"瘦身"之道  相似文献   

19.
过则勿惮改     
<正>《论语·学而》曰:"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怕改正。由此可见,知错就改是儒家倡导的一种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方式。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毛泽东也曾发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君子太上立德",曾国藩始终把"立德"放在首位,他天天进行反省,曾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念念欲改过自新"。  相似文献   

20.
当前,部分组织管理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内卷化"困境,不仅表现为工作流程过度精细化和组织保守作风弥漫,还反映为组织成员构成的僵化。在此状况下,组织会面临发展资源重复投入与浪费、管理环境消极乏力与恶化以及组织变革极度匮乏与迟滞等问题,最终严重影响组织持续发展。为此,亟待厘清破解组织管理"内卷化"的科学思路,既要树立组织跨越式发展理念,培育成员的行动式改革思维,也要适时推进剧烈式组织变革,实现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