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公正"与"个体公平"间不仅存在主次之分、先后顺序,还可能因为追求"总体公正"暂时牺牲"个体公平",即"个体公平"存在相对性,"总体公正"却属绝对要求。这就需要引导组织成员认识到"总体公正"先于"个体公平"是为了保障行为的正向性,"个体公平"服从"总体公正"是为了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总体公正"理念下终会实现"个体公平"。因此,应坚守原则底线,意识到"总体公正"理念不可变;放眼长远利益,认识到"个体公平"诉求应暂缓;"总体公正"为先,然须服务于"个体公平";"个体公平"为果,然须立足于"总体公正";"总体""个体"灵活协调,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2.
正做人做事做官有很多不可想不能想、不可为不能为、不可有不能有的"名利事",倘若想之为之有之则事与愿违,而不想不为不有则愿遂事成。以下这"十忌",是从一个个教训和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总结出来的,它像一块块警示牌,提醒着人生路上该怎么左转右拐,以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和经受考验。一、霸气、傲气、神气是折戟沉沙的"滑铁卢"人应该大气但不可以霸气。大气之人语气不惊不惧,  相似文献   

3.
下属欲合理正当地求领导"办事",就应有理有据,不谄媚;公开透明,不利诱;言行适当,不丑陋;认知清醒,不愚笨。下属要确保自我在请求、要求过程中,公之范围不可越、法之规则不可违、利之对象不可改、行之透明不可背。从行为效果来看,则务必判断如此请托之行是否加速问题解决、是否改善环境态势、是否实现集体获得、是否强化领导权威。  相似文献   

4.
言为心迹,行属本现.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领域中可识别的信息符号,领导干部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在工作生活中彰显一定的个性实属正常.有无事业心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重要尺度,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想事干事肯定是好事.但在实践中,笔者观察发现,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的个性和事业心都很强,则极易产生"双强叠加"效应,如果自己不觉察、亲友不提醒、组织上不施治,则缺乏必要调适的"双强"极易使领导干部待人处事走上至刚至猛的路数.譬如,开口就讲工作,站坐都忙工作,不分昼夜沉迷于工作;刚愎自用,唯我独尊,容不得反对声音;为人处世缺少温情,淡薄人情,违背常情等.长此以往,"双强"领导干部也一定会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工作上严重失分,交际上严重失态,导致个人的发展不可持续,实在可惜.那么,"双强"领导干部如何避免"走火入魔"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荀子的政治哲学还是其道德哲学,都是以分为中心。在其管理思想中,分以"等差"的内涵反映出来;在社会的管理方法上,其追求外控式的差序管理之道。"化性起伪"是荀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治人之道,"明分使群"是荀子实施组织管理的差序原则,"德以叙位,能以授官"是荀子尚贤使能的差序用人之道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少不了之人"固然是组织事务处理中的主心骨、定心丸、攻坚者与联结点,但"单枪匹马"反映出中坚力量薄弱,"无出其右"则隐喻继承发扬不足,"一枝独秀"说明组织功能弱化,"众望所归"显示被动依附思想。领导者要想既充分发挥"少不了之人"的突出价值,又避免"支点"风险,就应对这类人才用之有"度",即安排有度、任用有度、责任有度、权限有度;用之有"略",即以"队伍"代"个人",均分"宠爱",权力制衡;用之有"谋",即以"少不了之人"激励后来者模仿、赶超,保证后继力量成长和组织应对能力提升;用之有"疏",即以有意疏远而维护领导权威、培养新人。  相似文献   

7.
<正>"追责"与"容错"作为对犯错误员工两种不同的处置手段,树立了"严惩出事"和"激励干事"的正确导向,让下属认识到哪些错不可原谅,哪些错可以原谅。同时,"追责"与"容错"又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用不当、用不活,其负向叠加效应的影响力、破坏力、传染力不容小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应对之策。那么,"追责"与"容错"的负效应叠加有哪些表现,又如何有效防范呢?一、"追责"与"容错"负效应叠加的具体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多元的教学模式,更呈现出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同样的一节课,在不同老师的课堂则有着不同的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和不同的教学反思,同样的一篇教材在不同的年段也会有着不一样的设计和侧重,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同课异教"通过上课、反思、研讨的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寻找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下面就"同课异教"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一、什么是"同课异教"一般而言,"同课异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教学内容由  相似文献   

9.
正为政者要善怕,心有敬畏、行有戒尺,掌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大到走什么路、读什么书、交什么友,小到吃什么饭、说什么话、去什么地方等,都应该有边界和底线。如此,才能站得稳、走得顺、行得远。一怕"头脑昏"。一些人"头脑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辨不清方向、是非,分不清好坏、对错,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种是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飘飘然、昏昏然,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思想麻痹或头脑膨胀。头脑犯糊涂,就容易使  相似文献   

10.
刘文瑞 《管理学报》2007,4(6):703-705
什么是管理学?具体到中国的环境下,"管理"是不是"学"?此问题同科学、知识、学科这3个词汇紧密相关。严格意义上的学科之"学"后缀为-o logy,此意义的管理学,不论中外并未形成,且很可能无法形成;科学意义上的管理学,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在成熟程度上学界判断有差别;知识意义上的管理学,古代就有丰富积淀,学界公认现在已经形成。管理学界的讨论,需要对这种区别进行辨析,才能进一步讨论管理区域性和管理哲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子·势篇》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之含义,是指兵力的使用和战术的变换。孙子确立的"奇正"思想,在历代军争中,已被证明是十分杰出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以正合、以奇胜"。"以正合,以奇胜",意味着无正不胜,无奇也不胜。转换到企业管理,正者,即是传统特色的常规产品。奇者,即不断变换的新产品。只有具备这两种类型的产品,一个企业才能增强竞争的实力。因为骨干产品关系到生产的稳定与否,是最基本的竞争力量。但是,稳定是相对的,稳定也不等于获胜,要想获胜,还得以奇相克。这就是:"正得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  相似文献   

12.
张立新 《领导之友》2014,(12):19-20
正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后明确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性,政府本来就该为人民服务。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改变,政府对服务性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在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府行政体制也要与之相适应,"服务型政府"的提法重新强调了政府最应该做什么,而如何去做才能体现行政伦理中的"公仆精神"是需要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先之"德",便成了各级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之重点。但何为干部之"德"?具体是什么标准呢?干部的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不同时代内涵的,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德的具体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当前,考察干部"以德为先"的"德",简单地说,应该突出的是这几个方面:忠、勇、实、廉。忠,就是要忠诚于党。一名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德"应该就是要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路  相似文献   

15.
<正>每位长寿的前辈告诉你的,几乎都不是吃什么补什么,而是告诉你心情方面的修养。望着有高寿可"享"的人,原来他们都是有所"养"的,令人不得不相信,"有所享者必有所养"这句话。不止在长寿健身方面是如此,能享盛名的人,谁能够没有所"养"呢?你看那些文章滔滔而来的、才艺一鸣惊人的、功业果不懂得寡欲养气来凝聚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学深、悟透、讲好,最终要求是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如果没有"行",那么学非真学,悟是空悟,讲是白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贵在知,重在行。只有准确地"知",科学地"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在深刻认识世界中更好地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不  相似文献   

18.
公共权力每时每刻都在用于办事、办好事,如果以此便有好处可得,这权力就不姓"公"。因此,"温和腐败"与"暴力腐败"并无本质不同,且前者更有麻痹性、隐蔽性,因而也更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个组织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与领导干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善于发挥"领"和"导"的作用。领导干部"领"的是什么?"领"的是同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领"的是组织集体的前进方向,"领"的是圆满完成奋斗目标的步伐。领导干部"导"的是什么?"导"的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导"的是组织的目标任务,"导"的是工作方式方法。"领"和"导"说到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思想和方向同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保持一致、顺利完成任务、确保总体目标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第1期起,《领导之友》杂志推出了成系列"卷首语",每篇题目都以"常"字开头,第1期至第8期依次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有敬畏之意》《常读有益之书》《常洗心中之尘》《常听逆耳之言》,读后大开心智,深受启迪,获益多多。就一份社科期刊而言,"卷首语"是刊物的一面"旗帜",提倡什么、针砭什么,都会鲜明地亮出来,实际上起着"社论"的作用。选材上,往往是紧紧围绕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