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一名画家。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  相似文献   

2.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  相似文献   

3.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错画     
记得我小的时候,很喜爱画画。有一次得了一张极白的绘图纸,便用几根蜡笔头在上面认真地画了三天。这中间,没画完就藏起来,绝不让家里任何人看。第四天好象是个星期天,反正家里人都在,得意洋洋的我将自己的“杰作”章了出来,等待着大家的惊奇和赞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脸上满是大人们的笑容,说了一些很好听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已一句也记不得了。只有哥哥——我的死对头,用炉忌的眼光扫瞄着画面,突然,他用脏手争的手指着画,惊喜地大叫:画错了I原来画中几只小兔的影子画成了朝着太阳的方向。该死的,我本不想画那个太阳,…  相似文献   

5.
绘丹 《现代妇女》2005,(10):32-32
我的朋友晓峰是一位电脑迷,电脑里有一个“回收站”,小图标是一个上开口的小箱子。晓峰依样画瓢,用硬纸板也做了一个上开口的小箱子,同样地为小箱子命名“回收站”。关于电脑里的“回收站”我已经很熟悉了,明晰它的用途和特点。晓峰做的“回收站”是干什么用的呢?不等我细猜,晓峰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回收站里放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烦恼”,也就是说,他把“烦恼”通通放进了回收站。这倒是很有新意的做法!我从晓峰的回收站上开口探进手,摸出了一张小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晓峰的狂草:“今天炒股不顺,割肉赔了,烦!”我又试着摸出第二张,晓峰见状索性把…  相似文献   

6.
感念父亲     
感念父亲,是因为父亲的忠厚、善良、勤劳和慈爱。父亲于我们兄妹,除了有报答不完的养育恩,还因为父亲用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塑造了我们直面人生不屈不挠的心灵。我们的健康成长,每一步都凝结了父亲付出的心血。父亲是个孤儿,从小受尽磨难,41岁与我母亲结婚,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许正因为如此,家的份量在他的心里特别重。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从来没有打过我,连骂都很少。他宠爱我们兄妹俩,是想把自己小时候未得到的爱全部加到我们身上。记得我满10岁那年,个子比同龄人都小,第一次出远门上学,父亲很不放心。他帮我收拾行…  相似文献   

7.
长叶的时候     
1"文革"时,父亲被造反派揪出来批斗,那一年,我才8岁,上小学二年级。我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被打倒、批臭,每天他要戴着二米多的高帽子、胸口挂着个大铁牌子去游街,更为恐怖的是单位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大字报,上面还画了许多漫画,将父亲画成牛鬼蛇神。每天这里都聚集着许多人,有的人默默地看着;有的人在幸灾乐祸地读着;还有的人在三三两两议论着。一天,我放学回家,一个人心事重重  相似文献   

8.
王涛 《老年世界》2007,(17):6-7
第一次知道有茶这个东西,大约是在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看到父亲用一个带着长长铁丝柄的洋铁皮罐在火上烤,便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熬罐罐茶。父亲等水煮沸腾了,便打开一个铁皮罐,里面是一个塑料袋子,用一个小夹子夹着。他打开了,用三个指头小心翼翼地捏出一撮像是树叶的东西,放在沸水里煮,熬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9.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10.
笑话     
正有苦说不出一哥们,平时家里是他老婆管钱。一次,他老婆出差了,结果他连吃饭的钱也没了,来我家蹭饭。"你连吃饭的钱都没了,咋不找嫂子要?""我要了,她给打卡上了,我没去取。""为什么不去取?""她说,密码是我们第一次看电影那天的日期……"洗碗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餐具,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安静。儿子望着父亲说:"一定是我妈打破的。"父亲说:"你怎么知道?"儿子凑到他耳边,说:"我妈没有骂人。"  相似文献   

11.
正"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这是我妈常说的一句话,每当我面临困难、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妈就用这句话来鼓励我。我有一个熟识的快递员,之前与他合作了三年。最开始合作的时候,他负责收件和送件。那时候的他,工资不高、工作辛苦、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他住在北京很"郊区"的地方。某天,他突然递给我一沓快递单跟我说:"我开了家快递公司,你看得上我就用我家的吧。"我有点惊愕,有一种  相似文献   

12.
当我用爱因斯坦的故事鼓励豆豆时,他却委屈地说:"妈妈,我又不是爱因斯坦,干吗和他比呀?你不是总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吗?"曾经有一阵子,豆豆很害怕失败,不敢尝试,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一次,豆豆从幼儿园带回来一个迷宫玩具,连续两次没走成,就再也不肯玩了,沮丧地对我说:"妈妈,我一定做不到!"还悄悄把迷宫玩具藏了起来。玩不玩迷宫无所谓,但是这种害怕失败、不敢尝试的心态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鼓励他,我给他讲了爱因斯坦和3个小板凳的故事,说:"豆豆,只要你肯用心和努力,一定会玩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母亲喜欢打麻将这个嗜好,父亲说:"谁没个爱好啊,输赢放一边,能够投入地喜欢一件事情,那是幸福的。"我的父亲是一个最典型的小资男人。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小资,可他的确很小资。在这一点上,我自叹不如。虽然外界称我为小资作家,但骨子里我很世俗,一点儿也不小资。譬如每次谈出书,第一个问题总是问对方给多少版税。并不是说父亲多么不爱钱,而是他把钱看得很淡,一个月挣三四十块钱的时候,他曾花15块钱买一个三极管,然后一烙铁下去,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商人,对政治不闻不问,并常对我们说:"君子不党。学门手艺赚饭吃就行了。"所以,父亲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落后分子。可是有一次我从父亲当年的一个老同事、也是父亲解放前开的小酱园里的一  相似文献   

15.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揣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亮衣服,经常打我,特别是打麻将输了钱的时候。在母亲打我的时候父亲经常是用身体挡着将要落在我身上的棍棒,流着泪说,输了就输了,你打孩子干什么?后来父亲开始喝酒了,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一到晚上他就把自己灌得烂醉,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发火的时候都不会骂我,只会流着泪摸着我的头呆呆地看着我。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寡妇结婚了,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那个寡妇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嫁了四次,让人害怕的是只要和他结婚的男人不出一年不是生病死就是发生意外死亡,她的第三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是时间最长的,结婚一年零五天就在开山炸石头的时候被炸死了,听说尸体都没有找到,而父亲就是她的第五个男人。  相似文献   

16.
16岁的小菜贩 "妈,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什么礼物也没买,对不起……"风尘仆仆从武汉赶回的他对母亲说.接着,他下厨给母亲做了一碗长寿面:"妈,趁热吃."母亲一面说"好吃",一面深情地望着他. 他叫高汉明--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的一个贫困农家孩子,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因家穷辍学,却梦想当诗人.1987年春的一天,父亲从门后拿出一杆秤,抖了抖上面的灰尘,说:"明娃,村里有好几个在武汉贩菜发了财,你也去干这个吧."  相似文献   

17.
罗满元 《老年人》2007,(7):26-27
2006年8月5日上午10时25分,我的母亲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耸了耸肩,双手一摊,停止了呼吸。当晚,瘫痪在床的父亲提出要跟我们一起守灵。父亲坐在轮椅上,抚摸着母亲的棺木,一边用不灵便的手比画着,一边嘴里“啊啊”地说着什么。我们听不懂他的话,只能猜。后来,我找来一块小黑板,父亲用左手在上面艰难地写下“83”、“85”和“3”三个数字。  相似文献   

18.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正马未都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一父亲跟儿子及其朋友吃饭,吃完后,父亲跟儿子说:"我觉得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父亲解释,从吃相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看他夹菜有个习惯动作,喜欢把筷子插到菜里翻上来,扒拉两下夹起自个儿要吃的菜,根本不顾及别人,这种人就很自私。"后来果不其然,这个朋友因利忘义,弃他而去。所以,我总觉得:吃相能见品相。  相似文献   

20.
纸信箱     
我们家对门邻居有个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女儿叫欢欢。两家大人没啥交往,俩孩子却交上了朋友,欢欢常到我们家串门,儿子也会去她家玩耍。去年秋天,两个孩子上了不同的小学,每天早出晚归,见面的机会渐渐地就少了。突然有一天,我家门口外出现了一个纸做的小信箱,是用透明胶粘在墙上的。儿子惊喜地从里面掏出一个小信封,信封上用拼音写着他的名字,拆开一看,信上画了一只小猴子,猴子的屁股涂得鲜红。儿子兴奋不已:“这一定是欢欢写给我的!”我对儿子说,你应该写一封回信。儿子立刻欢快地找出纸笔画了起来,尽管画得驴头不对马嘴,但毕竟是他有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