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名义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当日即回复,并以“比直呼其名略胜一筹”的“广平兄”相称。那一年,鲁迅44岁,比许广平大17岁。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爱情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1,(20):20-21
1927年10月,29岁的许广平在上海与大她17岁的鲁迅结婚,从此结为终身伴侣。1929年1()月1日,两人的爱子出世,取名海婴。海婴的出生带给鲁迅极大的快乐,他和许广平经常陪海婴一起玩,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作为爱人,许广平带给鲁迅的爱,让鲁迅的生命充满欣喜,焕发光辉。爱情是鲁迅一向不敢涉及的,因为他有家室,那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那个女人,名叫朱安。  相似文献   

3.
xiaoxixp 《现代交际》2007,(11):55-56
(1)1919年,罗素把他提出的集合论悖论通俗化如下的理发师悖论:萨魏尔村有一位理发师,他给自己订下一条规则:他只给村子里自己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他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 (2)梵学者的预言:印度预言家的女儿,在纸上写了一件事(一句话),让他父亲预言这件事在下午三点钟以前是否发生,并在一个卡片上写"是"或"不"。  相似文献   

4.
正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一书中,记述了很多关于鲁迅的小事。在上海时,鲁迅家里用了一个善良而又淳朴的老女工。凡工人有错误,鲁迅是不加呵斥的。老女工对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很慈祥,鲁迅要海婴叫她姆妈,从来不许直呼其名。每逢鲁迅和许广平去饭厅吃饭的时候,姆妈就来到鲁迅写作兼卧室的一间大房间里,做清洁  相似文献   

5.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以后,鲁迅终其一生,都始终贯串着以人为本、人的自觉这一人学思想红线.只有紧紧抓住这条红线,才可能真正认识鲁迅的思想本质及其伟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瑜 《中外书摘》2010,(1):69-70
许广平和鲁迅相识于1923年10月,当时,鲁迅刚刚接受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的邀请,在该校兼任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许广平是该校国文系二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7.
鲁迅于1936年病逝后,许广平携子在萧军的协助下搬到霞飞坊64号,当时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鲁迅遗留下的有限版税。许广平曾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关了两个半月,受尽酷刑。为躲避敌人的搜查,许广平将鲁迅手稿分成若干包,伪装起来,放在堆煤的小灶间。  相似文献   

8.
许广平曾说过: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觉的,她跟鲁迅也是不晓得怎么就彼此爱上了。实际上,他们的爱情脉络就是从师生发展到情侣,归根是鲁迅的光辉思想和高尚品格吸引了一个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女青年。鲁迅曾由家庭包办结婚,但由于出国和动荡的生活,实际上过着独身生活,从未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许广平却真正恋爱过,她1922年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认识了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青年李小辉,然而,1924年1月,李小辉因病去世,这使许广平好像受到雷震痛击,  相似文献   

9.
淑媛广平兄     
许广平和鲁迅的缘分似乎是一场宿命。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当代老年》2013,(10):22-22
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买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然后开始吃,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海婴吃了一口后,依然说不新鲜。  相似文献   

11.
"鉴湖越台名士乡",听到娄华水的声音,我自然地想起毛泽东在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时写的两首七绝中这一句诗.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用她的底蕴滋养着一代代的人才,娄华水便是其中的一员.他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结果中,他的名字却总和一些核心期刊的职业教育论文一并出现.娄华水很谦和,言谈间爽朗的笑声让人感到亲切,他对学生的爱,充盈在绍兴中专"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一系列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与老同志话“三惜”陈修生“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代更寅的这些话,值得我们老同志借鉴。周恩来说过“活到老,学到老”的话。朱德也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鲁迅在逝世前一天,仍向夫人许广平要来当...  相似文献   

13.
“文革”闲暇时的消遣性读物.除了《金光大道》之类便是鲁迅杂文,而我则g欢读鲁迅杂文。一日,我这个爱看闲书的女孩在爸爸的书堆中发现了一本我没读过的《且介事杂文本妇》,我随便赢看起来,其中一往谈死的文章引起我的兴趣.鲁迅给许广平交待他死后的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江.”这句看似平淡的文字地动了我敏感的心:这里面似蕴含着某种冷漠,对别人允诺的冷漠.一时选出不圩,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为什么不可以当真呢?因为我恰恰是一个对别人的允诺极为相信的人.我对一切事物都极为认真,对人从来是捧出真…  相似文献   

14.
许广平,一个伟大的“第三者”文/阿克塞尔1937年10月19日,55岁的一代文豪鲁迅,作别了先是做了他4年学生,其后又与他共同生活、相互扶助、并肩战斗了9年,但当时也不过38岁的许广平女士和他们唯一的爱子海婴,因肺部疾患病逝于上海。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  相似文献   

15.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一声呐喊,距离今天近乎一个世纪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17.
叶灵凤(1905~1975),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算得上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名人,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他的"历史问题",也由于他早年(1938)移居香港,人们(特别是在内地)很少提到他.后人对他的定位是画家、作家和藏书家,但后两个身份显然更为人所知.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开始写小说,创办过文学刊物<戈壁>,柳亚子当年写过5首七言绝句,每首咏两人,在这10人中,叶灵凤和潘汉年为一组,与鲁迅、柔石、郭沫若、丁玲、胡也频等排列在一起,他在文学界的名气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他几乎不再写小说,开始转向散文、随笔创作,其中绝大多数是读书随笔,包括本文要谈的 "天方书话":<亚剌伯的劳伦斯>、<褒顿与〈天方夜谭〉>、<〈天方夜谭〉里的中国>和<纪伯伦与梅的情书>等.  相似文献   

18.
三国故事中,长坂坡是最回肠荡气的一幕,可谓给刘皇叔集团做足了广告宣传.十几万百姓不顾家园,挑着担子跟着刘皇叔逃难;赵子龙单枪救主,在百万军中杀它个三进三出,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成为三国英雄中最响亮的自我介绍;猛将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声怒号吓退十万曹军…… 《三国演义》写得如此惊心动魄,其实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长坂坡之战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是一场大败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就是长坂坡之败.  相似文献   

19.
他上小学时不会写作文.四年级那年的暑假,父亲买回两本稿纸,对他说:"这个暑假,每天认真写一篇作文,一天也不能落." 于是,整个暑假,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写作文.开始时很痛苦,老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语句不通,结构混乱.可是,写着写着,一篇比一篇终究是有进步了.写到四五十篇时,下笔竟然就流畅自然了.他觉得自己似乎在一个黑暗的洞里挖隧道,一锄一铲,一铲一锄,一点点纵深前行,突然有一天,就挖穿了黑暗中深不见底的厚障壁,光亮射进来,豁然明朗;再挖,洞口变大,别有洞天,好一片桃花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5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我们发现他去过的有名的餐馆就有65家!鲁迅对于北京菜、北方菜非常喜爱。他喜欢吃油炸的东西,硬的东西。尽管他的胃不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两粒以助消化,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回到上海后,许广平甚至曾想为其请一位北方厨师到上海,但因为厨师薪水太高,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