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利益集团间环境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执行,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统筹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与社会公众间的复杂博弈.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问责力度,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中比重,降低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成本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共同选择实施环境保护行为;改变目前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体制,明晰责任主体和主体职责,可有效提高环境治理绩效;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培育环保的社会团体力量,让社会民众成为环境监督和问责主体可以有效推动政府环境责任履行.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体系是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社会工作可以为社会治理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行动、政策和理论支撑;微观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嵌入社会微生活而推进社会治理中微观目标的实现。创新社会治理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治理失灵问题,而造成社会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失灵、社区失灵和志愿失灵。要解决这些失灵问题,需要完善和发展社会工作体系,以宏观社会工作应对政府失灵问题,以微观社会工作应对社区失灵和志愿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基础,以帮助人、促进人的发展、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的专业和职业。工业革命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人们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努力直接推动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应当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环保法》已经通过,并于今年正式实施。客观地说,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法治存在不少问题,环境法治状况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主要有:环境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较为普遍、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软肋、公众环保意识较差与环境保护参与力度不够、环境司法保护介入力度不够、地方环境保护立法问题不少。因而,应采取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实效性的对策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对策措施主要有: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企业的生态规划设计与执行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的投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参与度、加大环境司法的介入力度、提高地方环保立法水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农村环保监管是我国环保工作中的冷点、盲点、难点、重点。现行环保监管模式下农民的消极环境角色不利于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本文以农民环境角色的转变为突破口,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究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创新农村环保监管模式的建议,以期农村环保监管模式能够在农村土地上扎根,为广大农民支持和接受,切实推动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一国经济之本,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活动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经济行为所致,市场失灵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前提,政府失灵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条件,法律空白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温床.文章认为,从源头上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问题,需要市场机制引导、政府管制和法律规制三者统一协调,即通过宪法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权利;通过税收制度将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能源政策法引导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以推动绿色能源经济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都是近、现代工业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举措。前者是以国家和政府为运作主体、建立在普遍性和强制性原则基础上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 ;后者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为主体 ,建立在“助人自助”理念基础上的专业性和职业化助人活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把社会工作和社区保障结合起来 ,开展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 ,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 ,对于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是一项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为此 ,必须加快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和实务介入 ,推动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之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孙莉莉 《学术论坛》2012,35(10):171-176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是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其中,"苦役踏车"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之间的对话处于该领域论争的核心。基于不同的理论渊源和视角,二者对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与制度互动逻辑的解释各有特点。通过系统阐释这两个理论的论争,可以在实践层面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围绕环境保护进行合作,构建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环境成本的约束来保护环境,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如何认识环境成本,人们的观点却各不相同。庇古提出了外部性理论,论证了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以戴利、霍肯为代表的自然资本论者通过"把自然内化于经济"的论述超越、修正了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福斯特、萨卡等生态社会主义者则认为,把环境纳入商品经济循环的企图只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只有"超越盈亏底线"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成本的认识分歧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我们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生态文明研究的新范式;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直面市场在环境领域的失灵;在突出市场作用的同时立足国情,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出发来推进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坚持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管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建设到社会治理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议题的提出,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转型问题与实现这些战略任务中的独特优势和可能贡献,并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创新促进社会工作加速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为社会工作行业的制度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依据大卫·豪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二分法,社会工作政策可分为"为社会工作发展服务政策"与"社会工作发展政策",它们经由政府、公众与社会工作行业三者推动而得到发展,而它们的价值追寻在于谋求社会工作的合法性与回应政府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