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掌心的温度是个"宝贝",通过掌捂疗法,可以祛除病痛。腰部受寒捂好肾区腰部稍微受寒,易出现酸痛等情况。这时,可搓热双手,两手分别捂住腰部两侧的肾区,覆盖肾腧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患颈椎病的人越来越多,归根结底,还是运动不足和姿势不良惹的祸。在工作或玩手机的间歇用5分钟时间活动颈部,按一按,揉一揉,就能防治颈椎病、落枕,缓解颈项强直的状况。一、按揉颈肩肌肉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是经常用到的保健穴位。先按揉颈部两侧肌肉5分钟,肌肉充分放松后用中指分别按揉上述穴位,各按揉30次。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脂在中医诊断中,多因"痰湿"过多引起,因而中医降血脂的关键是"健脾化湿"。专家表示,生活中可从穴位按摩、食疗、运动等三方面入手调控血脂。"丰隆穴"和"承山穴"是两个历来被看作能祛除痰湿的穴位,平时可多按压。"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的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处。"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侧正中,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当伸直小腿时,小腿肚子肌肉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相似文献   

4.
正腰部最重要的结构,莫过脊柱和肾区。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对于女性,保护好腰部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坚持按摩腰部,可以防治尿频、阳痿、痛经等疾病,还能缓解腰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状况。一、按揉腰部穴位肾俞(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大肠俞(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是常用到的保健穴位,双手握拳,用示指的掌指关节分别自上而下按揉30次。  相似文献   

5.
正腹部容纳着大肠、小肠、胰腺,主要负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经常按摩腹部,对胃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脾胃问题有调节作用,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水谷运化。一、按揉腹部穴位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天枢(位于中腹部,肚脐向左右2寸)、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5寸)、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是常  相似文献   

6.
正长时间用手机,有些人会出现手指、手腕疼痛、麻木等不适。日常不妨多按揉手部的三个穴位来调理不适感。鱼际穴位于大拇指根到手掌根中间点,肉最丰厚的部分;列缺穴,将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食指指尖处的凹陷处即是;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每天分别按揉3个穴位,以产生轻微酸麻感为宜。  相似文献   

7.
正给高血压病人推荐一套"醒脑宁神操",通过相关的经络及穴位按摩,可以达到头脑清醒、精神放松、疏通气血、平稳降压的功效。按揉太阳穴端坐,将两拇指分别置于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太阳穴,共旋转32圈。按摩百会穴用右手手掌紧贴百会穴(位于头顶处,为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旋转,共旋转32圈。按揉风池穴用两拇指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同侧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条大  相似文献   

8.
正肋骨组成的胸廓忠实保护着心脏和肺这两个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器官。通过按摩胸部,可以刺激心脏和肺的活动,能够宽胸理气,对气短胸闷、咳嗽气喘、胸痛等病症有防治的作用。一、按揉胸部穴位胸部常用的保健穴位有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中府穴(位于胸外侧部,与第一肋间隙平行,距前正中线6寸),云门穴(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六寸)。用中指分别按揉胸部两侧的上述穴位,各按揉30次。  相似文献   

9.
正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液,但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外感、风寒咳嗽症状表现:咳嗽有力,痰稀白,有泡沫,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无汗,关节酸痛等。治疗原则:祛风解表、宣肺化痰。取穴重点:中府穴、风门穴。穴位说明:中府穴,别称府中腧、肺募。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中,为肺经募穴,能  相似文献   

10.
将剃刀从发际处开始由上往下剔除。眉毛到发际这个地带很容易长出杂毛一定要在描绘眉型之前剔除干净。先从发际处开始往下剔除至眉毛的上方后停止。  相似文献   

11.
崔键 《当代老年》2014,(12):48-49
拔火罐治病主要是通过借助罐体内压,依靠火罐边缘吸附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了经络、穴位,以达祛除外邪,治愈感冒之目的。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拔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两个分别是肺俞、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3个穴位交替选用。  相似文献   

12.
正冬季怕冷老人多是体质虚弱,因此会表现出"阳虚"症状。在日常调理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腰阳关穴来改善。腰阳关穴隶属于人体的督脉,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刺激腰阳关穴可以起到驱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临床中,该穴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腰阳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老人刺激腰阳关穴,可一手握拳绕于腰后,再用掌指关节  相似文献   

13.
一过立夏,不少人感觉吃起饭来味如嚼蜡。这是因为进入夏季,雨水增多,空气中湿气加重。一些人本身体内湿气盛,脾胃虚弱。当空气中湿气与体内湿气“狼狈为奸”后,脾胃更虚,自然吃啥啥不香了。每当这时,我们可以用刮痧板刮拭背部的脾俞穴(第11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俞穴(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以此健脾祛湿。刮痧时,先把后背涂上刮痧油,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从上向下刮二三十下,每周刮1次。  相似文献   

14.
正寒冬,很多读者会时不时感到颈腰腿痛,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坐班族"发病率明显上升。专家提醒——脊柱暖了病少了脊柱是人的脊梁骨,起着支撑、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重要作用。冬季若背部保养不好,风寒极易从颈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颈背部阳气,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加重。冬季是颈腰腿痛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天气寒冷,会不同程度地造成颈部、腰背肌肉的  相似文献   

15.
正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尪痹"范畴。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酸痛、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治疗应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推荐一款缓解风湿痛的药粥:取秦艽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秦艽择净,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相似文献   

16.
电吹风除了吹干湿发和长发定型外,还是日常生活的。好帮手。1.收录音机、电视机等家电在雨季和因其它原因受潮时,电吹风可使其恢复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2.玻璃台板下的照片因受潮粘在玻璃上,用电吹风轻轻吹干,便会自动脱离。3食用饼干受潮,用电吹风吹几分钟,冷却后即松脆可口。4衣服卜沾了污迹.用去污剂洗净后,用电吹风吹干,几分钟即可又干又净。5.邮册中的邮票在雨季发霉,用电吹风驱潮防霉,十分有效。此法对书籍同样有效。6.圆珠笔芯写不出来字,用电吹风热风吹上几分钟即可。7.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很容易患上冻疮,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专家介绍杜益君,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工作十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等。现任安徽省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内科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健康素养巡讲专家等学术任职。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正中偏下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喉结"下方。它像趴在我们脖子中  相似文献   

18.
正冬春交替,不慎感染风寒后往往出现头痛不适,此时,可以来碗川芎白芷鱼头汤。此汤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的特殊功效,尤其适用于外感风寒后头痛绵延者。做法:准备鳙鱼头1个,去腮洗净,沥干水,切对半,擦干水,将鱼头放入油锅煎至微黄,铲起;准备川芎6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分别用清水洗净。将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食用即可。  相似文献   

19.
正风湿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脏腑功能受损,外感风寒热邪,使筋脉痹阻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痹为主。在此推荐一个外敷方,患者不妨一试。具体方法是:取凤仙花一把洗净,加老姜适量,捣烂喷洒60度白酒,敷于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济南市因有著名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而被人们誉为“泉城”。孰不知,人体也是一个“泉”的王国,经常按摩那些被称为“泉”的穴位,生命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有个穴位叫“廉泉”,这个穴位对治疗失语、音哑、吞咽困难、咽喉炎等症颇有疗效。在两侧腋窝正中的内侧动脉旁,各有一个“极泉”穴,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部滑囊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的特效穴位。在上肢的内侧肌肉中,还有个叫“天泉”的穴位,如有心动过速、胸胁痛及上肢内侧痛的患者,可自己在此处按压100~200次,经常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