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隔壁的父亲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父亲在门口寻出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了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  相似文献   

2.
隔壁的父亲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父亲在门口寻出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了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相似文献   

3.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4.
张正 《老年世界》2013,(2):13-13
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被电话铃声吵醒,那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母亲说,父亲刚刚出门到城里来了,说要检查身体,让我在单位传达室等着,把户口簿带给他。父亲和母亲住在老家乡下,户口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户口簿平常由我们保管。我问检查身体要户口簿干什么,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一定要你带给他。  相似文献   

5.
胡玉兰 《当代老年》2006,(12):21-21
婚后第—年的某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兰子,你知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想,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说你没心没肺吧.你还不承认。”母亲在电话那边笑着数落我,明天是亲家母的生日,你这做儿媳妇的,连这个都不知遁,太不合格了。”那一刻,我诧异极了——连我都忽略了的日子,母亲却帮我打听到,并惦记着。  相似文献   

6.
蒋英姿 《老年人》2006,(8):26-27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嫁给夏自然两年了,我还没登过他家的门,更没见过他的母亲——我的婆婆。不是我端儿媳的臭架子,而是婆婆对我的职业不满意,因为我是从事保健按摩行业的。她总认为她儿子找了个按摩女,有辱她家的门风。夏自然没少劝过他母亲,可是老太太顽固不化,就是不认我这个儿媳。久而久之,我们婆媳之间就仿佛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无往来。端午节快到了,夏自然给他母亲寄去了两百块钱,又打电话要他弟弟到县城去取。他弟弟在电话里说:“咱妈不缺钱用,只是很想你,天天念叨着。老人家的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了,经常这里痛那里痛,尤其是右…  相似文献   

7.
锺芳 《老人世界》2014,(9):22-22
前段时间工作繁忙,我一个月都没回一次家看望父母。母亲几次打来电话,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洽谈业务,没说上几句话就匆忙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8.
《伴侣(A版)》2016,(4):61-61
母亲晕车严重,因而长年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考虑到她一个人生活在农村老家孤单寂寞,我也常常邀约:来城里住吧,看看风景。但母亲总是以晕车为由推脱,所以我结婚快十年了,母亲也没有来过城里一次,她不知道她心爱的女儿到底住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10.
每次回家,母亲总要给我包饺子,还口口声声念叨:"在外边又好几个月没吃饺子了吧?"我搞不懂母亲为何那么喜欢包饺子。令我头疼的不只是饺子,还有那大包小包,穿的、吃的、用的,母亲在我临走时总要把我的包塞得满满当当。哪个女生不好俏,我连书包都嫌累赘,所以每次都要跟母亲争执一番,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母亲则在一旁小心地跟我商量着:"棉裤带着吧,天冷就穿,不冷就放着……山楂是你爸上山摘的,一个个挑了,没有虫子……"  相似文献   

11.
母爱无闲时     
谢志宏 《老年世界》2009,(17):23-23
麦收季节,妻和母亲从小城回乡下农忙。 母亲人在乡下,心里一直惦记着城里。陪女儿做完作业,我拨通了妻的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的担忧:“家中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呢?”母亲的担心不无道理,儿子做惯了甩手掌柜,是油瓶倒了也不会扶的主儿。  相似文献   

12.
周业贵 《老年人》2008,(5):34-34
母亲生前好想照张相,可是她到死,也未了却心愿。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偏僻的山村,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照相是城里有钱人的事情。直到解放后,我的家乡才偶然出现走村串户的照相师傅。但对于靠卖鸡蛋换油盐的农民来说,见到照相师傅来了,不过是围上去看看西洋把戏而已。当然也会有几个堂客们禁不住好奇与诱惑,实在想照的。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那杯酒□田雨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前几日病危,脑出血,现已转危为安。放下电话后,我想到外面平静一下心情。深冬的星空正寒,积雪零落满地,风在其间游荡。又是一个异乡的冬天。对于父亲来说,死亡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挣扎的过程。而今他又捱过一道...  相似文献   

14.
一元康乃馨     
我不经常买花,但我却是个爱花之人。母亲节那天,我为母亲买了一束康乃馨,虽说母亲不喜欢铺张,但送花给她却十分欣悦。只是这康乃馨稍贵了点儿,3元一枝,但家门口只有这么一家鲜花店,也就别无选择了。假如它能卖1元一枝的话,我想我是会时常光顾的。有一天,马路对...  相似文献   

15.
郭春敏 《老人世界》2013,(12):30-30
每当鲜嫩的韭菜上市时,看到站在路边卖韭菜的农村妇女,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一把。不只是喜欢吃,而是韭菜对我而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中午择韭菜时,又想起了我小时候母亲卖菜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日历     
王群 《女性天地》2005,(6):29-29
母亲节那天,我带着妻子、女儿回乡下看望母亲。回到乡下,已是午饭时分。还没跨进院门,母亲已听到了动静,急忙从厨屋跑了出来,一边拍打沾在衣襟上的草屑,一边埋怨说,怎么也不先打个电话回来?我想逗逗母亲,便说,打了呀,它没捎信给你啊,母亲满脸疑惑,追着问,没呀,给谁捎  相似文献   

17.
化君 《老年世界》2014,(3):28-29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有一下没一下地划拉手机,心里盘算着,该给谁打个电话了。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发无聊时光,这也是我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络的方式,已成为我多年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老头子,快点儿,二小子的电话!” 母亲朝院子里嚷嚷。“你一惊一乍个啥,我在院子里咋听不见铃声呢?”不用说上了年纪的父亲,离屋最近的我也没听到。  相似文献   

19.
我那老去的父亲,他给小美的每一分爱,都是给他最爱的小女儿的补偿。母亲去世后,我怕父亲太孤单,便把他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父亲不喜多话,来城里多时,没有结识到什么朋友,只是每天在家看看书,读读报。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才回家吃,所以父亲每天的头大事就是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天我一下班,父亲便会为我开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我有  相似文献   

20.
母亲42岁才生下我这个唯一的儿子,难免把太多的爱倾注在我身上。我13岁那年,媒人介绍了一位姓陈的女子给我。乡下老家有订婚早、结婚早的习俗,我当时并不觉得订婚有什么不好。但她比我大4岁,没读过书,我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不喜欢。但双方父母对这门亲事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