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篇第四章开始,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入手,分析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以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资本的本质. 资本总公式G-W-G'(货币-商品-增大的货币)与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商品-货币-商品)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G'=G+_Δ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流通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时,把它称为“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并论述了它的特殊性。第一,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中,货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资本家的目的“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第二,商品作为使用价  相似文献   

3.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即整个第二篇)中着力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它,是我们理解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但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表面上看来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理解为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要求的矛盾,一种是把它理解为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程的研究的一个桥梁。那么,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呢?对这个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中,考察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就是考察剩余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从分析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开始的。矛盾是很清楚的。单纯流通就其物质内容来看,是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是物质变换过程;就其经济形式规定来看,是价值的形式变化,即价值由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和由货币形式变为商品形式的过程。商品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已经存在,流通既不创造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的增殖,只能是等价物的交换。所以,这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来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包括资本的全部循环的运动,而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反复,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运动。而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当一些资本家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时,同时又是另一些资本家出售产品,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各个单个资本的互相交错运动便汇成一个整体运动,即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重写了多遍,“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资本论》第二卷第8页)其主要之点有: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  相似文献   

9.
Ⅵ、资本特有矛盾的个别性——资本与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资本论》一卷考察了资本与劳动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的、本质的矛盾;二卷在一卷的基础上把本来意义的流通过程引进来,考察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体,即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也就是考察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三卷在二卷的基础上,把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引进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了具体的资本形式和利润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具体形式是相互对立的。这里有产业资本家之间,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以及工商业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因此,研究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要研究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减少商品流转环节的必要性 减少商品流转环节,是商业部门改善经营管理的重点,也是节约商品流通时间所要求的。商品流通时间是社会再生产总时间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再生产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所以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就等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加速。马克思说:“生产过程的更新根据资本流通时间的长短而或快或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42页)马  相似文献   

11.
对货币权力的探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哲学诊断。首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作为货币的货币”确认并推动了私有财产权的生成和发展,造就了表征个人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幻相”。其次,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限正义和本质缺陷进行批判,指出当货币形式过渡到“作为资本的货币”时,交换价值的社会化会使私有财产权嬗变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权力,形成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原相”。最后,“作为权力的货币”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特有的价值形式抽象统摄了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总体环节,并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合法形式”掩盖了资本增殖的“不法本质”。货币“权利幻相”与“权力原相”的结合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权力批判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12.
流通费用理论,是《资本论》中的重要篇章。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流通费用理论,对于改革我国流通体制,降低费用水平,加速W-G的转化,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意义。 一 马克思流通费用的理论特点,我认为有这么几条: (一)马克思的流通费用学说,是建立在资本形态变化和循环基础上的。首先,资本在流通领域总是要经过G-W和W-G′两个阶段,流通时间是资本由商品到货币和由贷币到商品形式转化所需时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商品流通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导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锐利武器,它不仅对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有效的,而且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也有指导意义。我们要以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为指导,结合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规律,以推动商品流通体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按照产品使用价值的不同,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这两  相似文献   

14.
商品、货币和资本三者是不同的理论层面,货币是商品的完成,资本是货币的完成。从商品中,马克思看到的是异化;透过货币,马克思走向了物化;只有站在资本层面,才能看到资本承载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才能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去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对这三者的步步深入,达成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机理的分析和批判。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涉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亦有其内在矛盾。我们既要认同这种现实状况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内在矛盾运动的分析和论述,运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在把价值表现的发展过程和商品的总形态变化过程作为统一的发展过程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理论带”之说,通过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内在联系的分析,揭示和阐明了包含在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价值形态与相对等价形态的关系即第二形态关系的存在以及明确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或形态关系的必要性,从而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展示了新的视角、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考察价值形式时,明确指出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个特点,就是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而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个特点,就是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对这三个特点产生的原因,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证,但马克思在他的整个劳动价值理论中,特别是在关于价值形式、交换过程、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等理论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从商品的内在矛盾运动、价值本性及其表现以及等价形式的特殊性质等几个方面,对等价形式特点产生的原因作一个概括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运输业的论述,从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运输业的特殊性质及其作用。作者认为,运输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平衡是两大部类平衡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二大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完全符合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或商品流通时,针对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即商品——货币,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论断,就是商品——货币“是商品的惊险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124页)这一论断,对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践与理论,尤其是对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桥梁”和“纽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深化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研究,首先必须准确界定“虚拟资本”这个概念。从内涵、外延两方面梳理学术界对“虚拟资本”概念的理解,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利于夯实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研究基础。马克思并没有就虚拟资本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需要我们以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发掘他关于虚拟资本思想的内涵,既要一脉相承,也要与时俱进。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这一概念理解和界定的基础。只有先回到马克思那里,把虚拟资本纳入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体系之中,从而把握虚拟资本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