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直接影响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苏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出发,对苏俄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过广泛的思考与探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列宁民族理论体系,成为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和评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学者对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理论界进一步研究列宁民族理论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和新的研究指向。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自始就存在.这正是苏维埃政权最初岁月那些重大错误的原因.实践修正了理论.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而这一"根本改变"之未凝聚成全党的共识并付诸实施,则正是苏联社会主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并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宣布为神圣不可"改变";而实际上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恩格斯和列宁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还就恩格斯和列宁的民族理论思想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过头话,曲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5.
布哈林提出,社会向高级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进化的过程,必须重视列宁关于以“改良主义”办法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他强调,列宁关于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学习管理经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肯定地评述了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思想、列宁关于“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的思想、列宁关于吸收资本主义文化遗产的思想和列宁进行文化革命必须克服困难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沈宗武先生在<斯大林模式重评>一文中提出了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看法.本文就斯大林模式是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是否创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以及是不是苏联剧变的根子这三个问题与沈宗武先生商榷,从斯大林模式与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理论的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其自我强化的机制给后来的改革带来了困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童卫清 《金陵瞭望》2006,(11):40-40
在列宁的党建思想中,对党内民主监督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始终认为党的监察制度在党内制度建设中举足轻重。但是,在如何确立监察机关在党内的地位,如何保证行使其职权,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等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却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妇女解放思想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如何实现妇女解放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历史的局限性使其对妇女解放的理解和认识局限在了一定的阶段.对列宁、斯大林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的分析有助于全面客观地理解妇女解放的内涵以及今天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局限,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失误颇多.他头脑中大俄罗斯思想根深蒂固,对各民族不能一视同仁;在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的联合方式上主张实行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反对联邦制,最终使联邦制变形;把阶级矛盾的理论应用于处理民族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民族问题盲目乐观,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初 ,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驳斥帝国主义者的歪理邪说 ,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 ,列宁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认为他们是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 ,不愧为 18世纪末法国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革命家的同志 ,他们的纲领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列宁充分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认为它已融入世界革命的潮流 ,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过程如下 ,1 .“政治是各阶级间的斗争”这一基本政治理念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 2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是其形成的逻辑关键。同早期经典作家们一样 ,列宁认为“经济方面的政治”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一个基本历史阶段。为此 ,探讨并总结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具体途径 ,就构成了列宁“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面对民族问题,毛泽东成功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其实践特点表现为:第一,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性;第二,确定了各民族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和具体途径的多样性;第三,通过制度和法律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第四,促进了各民族的互助性和共荣性。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民老师的地位,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主要任务是农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家机关和共产党员的文化建设,是解决苏维埃俄国全部经济任务的关键。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国安 《南都学坛》2007,27(2):94-97
十月革命后,针对苏俄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诸如铺张浪费、贪污受贿、追求特权等严重的腐败现象,为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永久性地位,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列宁在对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应以法律为武器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并提出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律对策。加强立法,为反对和治理腐败提供法律武器;加强法制教育,培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根除腐败现象的思想基础;严格执法,依法对腐败分子实行严惩,以儆效尤;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从制度上堵塞腐败现象赖以滋生和蔓延的漏洞。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民族性及其认知阐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所以各民族的隐喻方式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了特定的隐喻模式,特定的隐喻又以特定的模式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就是在隐喻性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隐喻的民族性折射出其认知性特点,因而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对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发展还是强加存在认识分歧。论题从斯大林提出这一理论的历史背景着手,探讨这一理论的真正内涵,对有关是非进行评析,从而弄清其与列宁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