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古鄢都、宜城县的沿革、下限到刘宋中期宜城县始设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其前身是楚国的鄢邑、鄢都、秦及汉初的鄢县.春秋初期已是楚邑.到春秋后期已成为楚国的重要城镇,作为楚之别都,当始于此时.战国时,地位更加重要,在当时人的谈论中,经常与郢都并称,是仅次于郢的楚国陪都.  相似文献   

2.
孔庆赞先生在《北宋东京四城制及其对金中都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北宋东京的皇城、宫城并非一城,东京由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城构成。但据史料,五代时期东京的皇城、宫城实为一城,是对唐汴州节度使衙城的延用。北宋时期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皇城、宫城只是称谓不同,实为一城,现代考古资料也证实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3.
古谢国,是西周时期周王室“南土”的重要封国及辅助力量之一,由于其消亡时间较早,文献记载多有阙如,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其历史地理的基本脉络模糊不清,或异说纷纭,或隐轶不论。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就古谢国历史地理及其变化进行认真辨析,认为古谢国出自中原黄帝部落的任姓宗枝,与周人有着长期的姻亲关系,周初被封于南阳盆地中部的谢邑(今河南南阳市)一带,镇抚蛮夷,藩屏王室;西周晚期,由于谢国实力极大削弱,周宣王以申、吕南下,立国于谢,维持“南土”动荡局势,而谢国则南迁于今新野县以东地带;春秋初年前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候的争夺,古谢国才最终为其邻国所并。  相似文献   

4.
近来浙江省出版的一些书刊上,介绍杭州西湖名胜的许多文章,几乎都认为古代的明圣湖就是今天的西湖.又《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第一版《伟大的祖国》栏内登载的《春到西湖》说:“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新编《辞海》在《明圣湖》条也说:“古湖名.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  相似文献   

5.
古谢国,是西周时期周王室“南土”的重要封国及辅助力量之一,由于其消亡时间较早,文献记载多有阙如,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其历史地理的基本脉络模糊不清,或异说纷纭,或隐轶不论。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就古谢国历史地理及其变化进行认真辨析,认为古谢国出自中原黄帝部落的任姓宗枝,与周人有着长期的姻亲关系,周初被封于南阳盆地中部的谢邑(今河南南阳市)一带,镇抚蛮夷,藩屏王室;西周晚期,由于谢国实力极大削弱,周宣王以申、吕南下,立国于谢,维持“南土”动荡局势,而谢国则南迁于今新野县以东地带;春秋初年前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候的争夺,古谢国才最终为其邻国所并。  相似文献   

6.
《宋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新旧唐志与《读史方舆纪要》等对长溪、连江、建安抚宁、原丰、绥城、建宁等县的沿革、治所的记载,都有错误之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南部都尉、建安郡、浦城、邵武等郡县治所移迁的考证,不当之处也颇多,事实上,这些政区地名各有其沿革。  相似文献   

7.
楚究竟始称国于何时?这无疑是楚史研究的开篇第一事。稍加联系,它还与历来关于楚族族源的追溯、楚族的迁徙与发展、早期楚国国势的强弱、殷楚或周楚关系的善恶等一系列根本看法的能否成立关系甚大。对谜团越结越紧的荆、楚国各问题的最终判明来说,何时有楚国大约也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所以,这又可谓楚史研究中的头等大事。但是相当长时间以来,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研究,有关史论每叙及此往往语焉不详。综观历来的情况,对楚何时出现问题认识的含混不清,已确乎在很多方面加深了早期楚史面貌的扑朔迷离。近几年来楚史楚文化研究的日渐深入,迫使我们再次回到这一基础性课题。此前,我们曾论商代无楚,是综合考古、古文字、文献的三方面关键材料试图说明,商  相似文献   

8.
西汉开国与朱明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嬗变时期,这种变化集中反映在经济思想上的转换和经济政策上的变革。尽管汉、明两朝相距1564年,也尽管在具体的经济政策方面有所不同,但究其经济思想的渊源却是一脉相承,都是来自传统的民本主义。现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一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汉兴接秦之弊”,刘汉王朝开国之际,接过的是一个破烂的摊子,满目创痍,城乡破碎,经济衰败,土地荒芜,民生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伤过半”,饿殍载道,哀鸿遍野。整个民…  相似文献   

9.
《正字通》是明末清初的流行字典,也是当前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典籍文献。长期以来,有关此书的著作权与署名问题存在着争论,意见不一。最新文献资料研究显示,此书是由张自烈撰著,廖文英刊行,二人是文友及主客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有明一代,沈诘纳陕奂染哂屑蟪傻囊庖澹院笫烙植松钤兜挠跋臁I颦Z力主戏曲的创作及评价均应绳之以“合律依腔”,这既是正确和必要的,却又失于片面性和绝对化。对“汤、沈之争”,不应再纠缠在“派”上,而应客观地评价双方的得失,科学地总结戏曲创作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估量这场论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法国汉学家鄂卢梭提出了“越楚同源说”之后,国内外持这一说的颇不少,其主要论据有两条:1.引《世本》“越、华姓也,与楚同祖”的记载,认为越、楚的祖先均出自华姓;2.越、楚(荆蛮)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越南的陶维英在其《越南古代史》  相似文献   

12.
[摘要]汉语和彝语都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中的量词都很丰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语法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量词这一词类,但是同样有自称系统的表量结构。本文拟描写、分析汉语量词系统、彝语的量词系统,并对汉彝语中量词用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英语的表量体系做了相关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3.
韩愈家族原本在江南宣城有产业,故其青少年时期避乱于此。韩氏宣城产业的创建者当为韩愈兄韩会。韩愈在江南开始系统为学,并结交文士。与此相关,韩愈柳宗元两家的交谊也源于避乱江南时期。韩愈身边的江南文友圈则说明了其青少年时代的江南生活对其日后文学生活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格义、反向格义的三个错误.其一,当代中国哲学中,用形上一词来解释metaphysica,这可以看作格义上的错误.如果认定气论是中国思想主根,形上指形式、质料这对范畴出现之前,因而与之对应的西文是pre-form(或pre-matter);形下则指形式、质料这对范畴出现之后,即post-form(或post-matter).Mataphysica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讨论万事万物是其所是的第一原因是形式还是质料,在气论看来,当属形下问题,因而译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其二,唯心一词源自佛学"万法唯心(造)",故而无论形式(ideal、eidos、form)还是质料,均为法相,生于心.这就是说,唯心之原义是破idealism.可见用这个词译idealism是开了佛学的玩笑.其后再行反向格义,用唯物主义称呼气论(气本论),这是把气看作了质.今依亚里士多德思路,译idealism为形本论,相应地materialism译为质本论.气居形上,为pre-form或pre-matter;质与形归属形下.故而视气本论为唯物主义不当.其三,牟宗三对康德智性直观学说的批评,属反向格义;涉及怎样理解康德哲学中的bewut.牟宗三批评康德把自由看作公设,主张自由是呈现,根据在于有智的直觉.其实,康德讲自由为公设时,自由概念取存在体义.而在这个概念取心之能力义即看作纯粹实践理性时,则为呈现义.康德认为人没有智性直观(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牟宗三坚称人有智的直觉,实则牟氏所谓智的直觉在康德哲学中的对应概念当是bewut.牟宗三论智的直觉,主要依据是良知反观(或返照).bewut义为观照,则反观(返照)义当对应selbstbewut.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基本上建立了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和概括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为特点的中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看法在学术界日益为多数同志所共认.然而,对孙中山的历史观的评价,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孙中山的历史观是民生史观,而民生史观是唯心史观.作者认为孙中山的历史观,固然不是唯物史观,可是,他的民生史观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唯心史观,况且在孙中山的历史观中提出了不少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观,还有深入探究和争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最近阅读一本《形象思维问题参考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翻开正文的第二页,有这样的议论:“感觉是只能反映客观现实的个别的属性,表象也只能反映个别的客观现实的现象,诚然这种低级形式的认识是高级形式的认识的基础,然而单纯的感性的认识,并不是艺术的认识,就好像照相机所摄取的相片不是艺术品一样。”在另一篇《形象思维方法论》(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讯》1978年第六期)中也谈到:“形象思维决不是单纯的直觉活动,决不可停滞于感觉阶段,决不能象资产阶级自然主义那样只要感性不要理性,照象式地反映生活的表面。”在人们平时交谈中也能听到类似的议论,如谈到一幅优秀美术作品或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来之不易时,特别是谈到创造形象  相似文献   

17.
孔子赴周学礼,是在他三十四岁那年.孔子向老子学礼,其中包括丧葬之礼.老子在周王朝任藏室史,隶属于太史,有机会参与朝廷的丧葬之礼.老子入楚是在周王朝发生内乱之际,是随王子朝及周太史一道进入楚地,并在苦县隐居.王子朝携带大批典籍入楚,老子及周太史的职责,使得他们必须随同前往.楚国对流亡人员的安置方式,使得老子和周太史同处陈地.孔子曾在陈地有过较长时间的驻留,与老子的隐居地相邻,两人存在继续交往的机遇和可能.有关孔子、老子在楚地相见的传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可界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大面积文化遗存。文章分析了国内机构对大遗址研究的特点,并专门剖析了对汉长安城的研究特点,因而形成新的视角:如何合理进行大遗址的价值分析以及如何在大遗址的价值分析基础上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大遗址价值(V)分解为文化价值(C)与经济价值(E)两部分,即V=f(C,E)=C+E。以汉长安城为实例,其研究框架为:重新认识汉长安城大遗址的文化价值与计算其经济价值,最后初步提出其遗产保护措施,以期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大遗址研究需要国际视野:首先要紧密加强国内研究机构的合作。第二,采取既“请进来”也“走出去”的双重战略。第三,充分抓住ICOMOS第十五次大会在中国召开的机遇,让中国的大遗址研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边塞戍所不仅是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间开展互市贸易的重要场地和往来活动的交通要道,而且还兼备边防的功能,这些亦商亦军的要塞在民族交流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关于隋唐时期今青海省境内的承风戍的地望,学术界考证不一。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承风戍进行考辨,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时西入青海的南北两道做一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20.
字际关系指的是形、音、义某一方面相关联的一组字之间的关系。字际关系的确定对文字考释、工具书编纂等意义重大。通过对甲骨文■、■、■及相关诸字关系的考辨可以看出字形和字用是确定字际关系的两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